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山市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通过采用多样性、破碎度和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中山市1988年和2006年两期土地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结果表明:①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增加,面积变化较大,且斑块形状复杂性增加;②景观破碎度大小不一,景观类型稳定性各不同,优势度减少,受人类干扰程度加深;③景观斑块之间的转移中,耕地、基塘用地和未利用地不断转移为建设用地,耕地也有大部分转移到基塘用地,建设用地成为景观格局中的主要组成要素;④整体上看景观变化幅度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2005—2015年广西西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利用景观面积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借助Arcgis、Fragstats等软件,分析广西西江流域2005—2015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广西西江流域内景观以林地、耕地景观为主,耕地景观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景观呈上升趋势;(2)2005—2015年流域内景观呈破碎化发展,景观分散,聚集性减弱,景观的数量、面积、类型呈现多样化,景观结构组成相对复杂,斑块间离散程度或景观破碎程度变高,景观连接性变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05—2015年广西西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区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工农业及城市化的发展对鄱阳湖区域景观动态变化的影响很大,笔者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RS与GIS分析鄱阳湖1995—2015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原因及其过程。结果表明:在选择同一季节的3期遥感数据源进行比较时,鄱阳湖区域湿地的总面积从1995年到2015年迅速减少了11.57%。与此同时,景观斑块数在1995—2004年间大幅减少了12 729,而2004—2015年又获得小幅增加。1995—2004年,林地、裸地和草地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都有所降低,但平均斑块大小有所增加; 2004—2015年间,只有耕地的最大斑块所占面积的比例降低,平均斑块大小也降低,这也意味着2004年后研究区破碎化程度有所降低。鄱阳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是城市扩张、农牧业迅速发展的结果,即鄱阳湖区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了近20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体面积相对比较稳定.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较为剧烈,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强.3)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升,在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的同时,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强.研究认为,由于山水阻隔,重庆主城区形成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景观格局,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这种格局正逐渐被弱化,呈连片发展态势.因此,管理和决策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长寿区2009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长寿区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下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寿区耕地景观占全区总斑块的48.35%,占农业用地景观的59.55%,耕地资源比较充足;建设用地景观平均斑块密度为14.855 7个/hm2,平均斑块面积为0.698 hm2,分布零散;长寿区景观格局整体较为合理,多样性较高,各景观类型分布较均匀,无一种景观类型占据绝对优势情况;景观格局整体属散布分布,但分散度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格局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绿地景观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方法,本研究以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3年、2017年和2020年的Quick Bird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ArcGIS10.2中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提取绿地信息,同时结合Fragsta...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2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影像,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结合FRAGSTATS软件,对栖霞市的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2年-2002年间,栖霞市景观的基质类型为园地,耕地占支配地位的程度有所下降.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导致栖霞市的景观破碎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概况以及表征景观格局变化常用的一些景观格局指数,指出景观格局分析在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中具有的现实意义;同时,分析了土地利用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草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斑块数减少,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景观分布动态变化趋于均匀,优势景观类型优势度降低,斑块空间形状简单,高、中覆盖度草地斑块形状多狭长,呈带状;1980~1995年各种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1995~2000年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动态变化呈现出增强趋势;20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种草地景观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1980~1995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分别向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偏移,而1995~2000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则分别向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偏移.自然因素对研究区草地景观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年荔波县林地变更数据,利用Arcgis10.2以土地利用、优势树种组为分类单元,将小班数据进行融合、合并、拆分处理,转为栅格化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选取斑块水平、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的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组成的森林景观为基质,在研究区景观中发挥控制作用;荔波县的景观格局优势度明显,蔓延度指数处于中间状态,连接状态一般;阔叶混交树种的斑块平均面积最大,阔叶混交树种组和软阔树种的斑块面积形状值最大,针叶树种、软阔树种、硬阔树种、灌木林树种的景观要素边缘密度大,针叶树种的斑块密度最大,针叶林的平均最小距离最小,针叶混交树种组的散布与并列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3年、2006年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Fragstats 3.3软件,从研究区域内景观总体情况、景观格局变化、景观异质性描述等3个方面研究1993-2006年间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变化;通过1993-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各景观之间的转换状况。发现重庆市景观基质发生了改变,景观异质化程度增高、破碎度增加,各类用地景观的转入转出频繁。  相似文献   

12.
借助ENVI 4.8软件,对盘锦地区1994年和2009年LANDSAT 5的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分析.参照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分类体系,参考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8种土地利用类型.利用ArcGIS 9.3软件和Fragstats 3.3软件,通过格式转换、空间分析等处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完成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景观类型发展趋势不相同,人工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在增加,自然景观类型总体保育较好,但滩涂区域受到滨水养殖业干扰较大,面积在减少,生态总体质量在下降;旱地和林地在减少,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13.
重庆武陵山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种类组成特点、生态适应性、生长型和休闲观光功能等方面对重庆武陵山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武陵山区共有尚未被利用和较少被利用的野生园林植物929种,隶属于385属133科,其中被子植物103科343属815种.(2)绝大多数的种分布在2 0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适宜引种驯化.(3)67种具有食用功能,约230种具有药用功能,是重要的观光休闲植物.(4)白檀、头花蓼和大百合等20种植物最有应用潜力,应加快野生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对重庆市药用植物园及其资源现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重庆市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意义、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将全园中心区划分为10个亚区,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思路,深入探讨了5个亚区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森林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TM影像和野外调查为数据源,3S为技术手段,对1985年以来广州市森林空间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1985—2004年间,森林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结构破碎化整体上有增加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增大,聚集度、均匀度减小,在空间和类型上局部变化不同于整体的表现;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增长、政府政策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城市扩展、农田开发等人类干扰的不断增加,森林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将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低山丘陵校园——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的土地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深化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所揭示问题针对性强,能为校园土地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具异质性的小尺度土地规划中具有适宜性.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2007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等4项景观指数,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2k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以0~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提取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5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轻轨2号线建设对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效应,景观破碎化指数趋于减小,空间集聚不断加强;商服用地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呈现降低趋势;公园绿地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