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小麦异交群体选择效果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具有太谷核不育基因的小麦异交原始群体和二向选择后的部分子群体进行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结果如下:在选择四代中.不同选择方向的群体之间已显示出一定的子群体分化,异交群体内有相当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多态位点百分率、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100%、3.2907和0.5763.经F-检验,六个子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及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均无显著变化群体内具有很高的多态水平.比较六个子群体,只有4.02%的遗传多样性发生于群体之间.而另有95.98%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子群体内部.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L4子群体的分化程度最高.可见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创建的小麦异交群体在长期选择下,不同选择方法所产生的选择效果及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对遗传力较低的性状进行改良时,适当运用相关选择在早代是可行的;指数选择在改良小麦异交群体时比单性状选择更有效,经验指数选择稍优于理论指数选择,在指数选择时,提高选择强度是可行的,可在保持群体一定遗传变异的基础上提高群体改良的速度.群体遗传结构在每项选择过程中要发生变化.加性方差和遗传力作衰减变化;当选性状与非当选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单性状选择下趋于0,而在指数选择情况下,各遗传相关变化的结果不利于指数选择进展.  相似文献   

3.
小麦异交群体长期选择早代的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方法,从DMA水平对小麦异交群体4个子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0个引物共检测65个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各子群体均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变异;(2)连续五次选择对千粒重选重子群体的遗传结构影响不大;而在株高选低子群体中,随着选择次数的增加,群体的遗传变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3)子群体间已出现一定分化但大部分遗传变异仍存在于子群体内部;其中,不同选择处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已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分化;同一选择处理群体,选择次数越多,群体分化程度越大,另外,在本研究数据处理中,首次将RAPD谱带结果转化为基因频率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得到与其它分析方法相吻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构建小麦异交群体DNSI,对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小穗密度分别进行单性状集团岐化选择,经过四代,各选择处理已表现出一定趋势,从平均数看,选择性状表现几乎与预期进展一致,向上选择的平均数总大于向下选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代选择进展大小不同,其它性状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显著变化,分析性状的变异系数发现,随选择的进行遗传变异没有发生明显的降低,某些处理甚至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说明选择没有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破坏,另外,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群体发生了一定的遗传趋异,主成分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群体间关系随世代发生着不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籍助小麦标准品系“中国春”缺四体及双端体进行基因定位,现已将三十多种酶的九十多个位点定位于染色体或染色体臂上.通过对同工酶酶谱的分析,可以判断出个体的基因型,据此可推导出群体中有关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而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此项研究工作对群体改良方案的确立和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构建的遗传变异丰富的基础群体DNS2,进行了连续五轮歧化选择。本文综合选择结果,研究株高等性状在连续歧化选择中的效应。农艺性状的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各选择性状进展基本上与预期选择方向相符,选择同时引起了群体间非选择性状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对增加株高、增加或降低小德密度的选择效应比较明显。对株高的二向选择引起了性状间相关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效应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由信谷核不育基因构成的异效群体内4个性状进行连续两轮歧化选择,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群体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表现和变异程度未发明显变化;但群体分布状况有一定改变,尤其是每穗粒数的分布数化较为明显;株高和千粒重的有效因子数估计基本符合小麦遗传实际表现,每穗粒数的有效有效因子数估计略低,说明此性状遗传背景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8.
矮败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早代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单株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含未选对照系统的二向选择方案,针对由不同亲本构建的“矮败”小麦群体DNS3,就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小穗密度四个主要性状各自进行了三轮选择.结果表明,小穗密度选密、株高选矮的效果最佳,三轮平均进展分别是672%、602%,且其选择响应第1轮最大;穗粒数、千粒重的选择效果不理想.利用矮败小麦连续选择可克服株高升高的趋势,选择使群体的平均数向量位置迁移、群体内植株的分布频率改变.四个选择性状向下选择的变异系数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同工酶与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正>同工酶技术应用于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评述了用同工酶技术研究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的情况,并对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在不同树种中,同工酶的变异水平很高,但林木群体间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分化却很低;同工酶技术是评估林木群体变异和分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少竞争和竞争环境下小麦个体表现和群体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40个性状都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性状的稳定性不同。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一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他们大多又是稳定或较稳定性状,可做为早代产量选择的主要指标。这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分别属于生育期(A)、生理(B)、产量(C)和形态(D)性状群,低密度下这四个性状群与中、高密度群体产量的典范相关系数大小顺序都是B>D>A>C,生理性状群与群体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稀植下所有农艺性状对密植群体产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最终入选性状是每穗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再次证明:高产育种在保证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主攻每穗粒重的方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行距配置对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高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河南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超高产攻关田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麦49-198、周麦22和矮抗58群体总茎数、单株成穗数、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宽窄行种植模式较高,而偃展4110则以等行距种植模式较高,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亦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因此,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穗形小麦品种选择合适的行距配置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麦群体改良实验工作中的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发现,FOXBASE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软件开发工具,能迅速地从大量数据中整理出群体的分布状况,从而选择出最适材料,为数据库在群体和数量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12份冬麦品种研究了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期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时期,品种问的同工酶谱有极大相似性,但有一定差异.在不同生长期,籽粒PPO同工酶不尽一致,随着籽粒成熟,同工酶多态性减少.  相似文献   

14.
冬季干旱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冬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为材料,在苗期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冬季自然干旱、正常灌溉处理和过量灌溉处理,并于返青期对干旱处理复水并正常管理.复水前后对各处理的各特征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干旱对小麦影响涉及诸多方面:干旱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FV/F0、φPAII都有所减小;气孔导度降低,蒸腾速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根密度降低,但根生长粗壮,根冠比增加;缺水引起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积累;春前分蘖相对较少,但分蘖粗壮少弱株.冬季干旱下冬小麦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但春季复水后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可迅速赶上甚至超过灌溉条件下越冬的小麦.所以适当程度的冬季干旱有利于冬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通径分析在冬小麦受渍胁迫诊断指标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冬小麦测坑试验结果,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叶面温度T1、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地下水位累积水深SEW50 6种排水决策指标为自变量对作物阶段干物质产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和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R2的总贡献,建立了作物受渍胁迫诊断指标对干物质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影响干物质产量最大的是叶片光合速率,其次是地下水累计水深和叶片温度,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通过自变量指标的减少对结果的影响分析发现,在追求受渍胁迫下冬小麦干物质生产最优目标时,排水决策指标要注意叶片光合速率、地下水累计水深和叶片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