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幔流体包裹体中多种固相充填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若新 《科学通报》1993,38(23):2177-2177
地幔岩中流体包裹体带来了地幔流体性质、成分的直接信息,它在地幔交代作用、部分熔融、岩浆演化,以及地幔化学非均一性等地幔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现今研究固体地幔再也不能忽视地幔流体的存在了。近年国内在地幔流体研究方面已发表了一批初步研究成果,主要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大于几个微米的包裹体进行研究,侧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西部早白垩世纪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单斜辉石的激光探针(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了托云盆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所经受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等深部过程。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南天山)中生代时的陆下岩石圈具显生宙的“大洋型”地幔特征,经历了低于10%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交代介质类似于含水硅酸盐质碳酸岩熔体,可能是SiO2不饱和的硅酸盐溶体与碳酸岩体叠加结果。该地幔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时的主全地幔性质相似,但岩石的太物颗粒总体较细、岩石中透辉石的总体含量较高、地幔显交代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盆地天然气中氖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自然界中,氖有3个稳定同位素:~(20)Ne,~(21)Ne和~(22)Ne.其中,由于放射性核反应,如~(18)O(n,a)~(21)Ne和~(19)F(n,a)~(22)Ne等引起相对于大气组成~(21)Ne和~(22)Ne的富集.在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等幔源物质中,发现的~(20)Ne过剩被认为是地幔中太阳风型氖的存在,代表着地球原始组成.由于上、下地幔脱气程度的差异,而导致其He/U和Ne/U比值的不同.然而,对于大陆地幔的稀有气体特征尚没有得到清楚的认识.近来,Dunai和Baur观测到欧洲次大陆地幔相对于海洋地幔富集放射性成因~4He,并将此归因于欧洲次大陆地幔的富集.中国东部由于中新生代拉张,沿郯庐断裂带喷发了大量新生代火山岩和幔源包体,其微量元素、稀土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幔具有EMⅠ和EMⅡ特征.本文试图以天然气中氖同位素组成作为示踪剂对东部富集地幔作进一步探讨.1 样品及实验本文中30个天然气样品采集于东部5个沉积盆地(松辽、辽河、渤海湾、苏北和三水)气体类型包括二氧化碳、烃类和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混合气等.天然气藏储层为松辽盆地的白垩系,其他盆地的以第三系为主,深度从近地表到5000m深.在实验室内,利用全金属高真空系统,首先将氖与活性气体(如烃类、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和其他稀有气体进行分离,然后将其导入V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疆西部早白垩世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单斜辉石的激光探针(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分析了托云盆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所经受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等深部过程. 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南天山)中生代时的陆下岩石圈具显生宙的 "大洋型" 地幔特征, 经历了低于10%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 交代介质类似于含水的硅酸盐质碳酸岩熔体, 可能是SiO2不饱和的硅酸盐熔体与碳酸岩熔体叠加结果. 该地幔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时的主体地幔性质相似, 但岩石的矿物颗粒总体较细、岩石中透辉石的总体含量较高、地幔显交代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墨宏山 《自然杂志》1999,21(1):48-51
本文对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几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地幔对流问题,地幔对流学说可能不适用于地球的现演化阶段;其次,基于地幔柱学说提出了一种地幔物质运动模型;最后,涉及了液态外核问题,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个残留的地幔楔: 来自华北早第三纪火山岩的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柏林  郭敬辉  刘文军 《科学通报》2001,46(21):1825-1830
对华北早第三纪火山岩(由K-Ar年龄确定)进行了系统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分析。这些资料显示,早第三纪火山岩主要是钙碱质,其次是碱质的,并且与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火山岩在地球化学上明显差异。特别是,华北南部的早第三纪火山岩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EMⅡ),这一富集地幔可能是印支期扬子大陆向华北大陆俯冲形成的地幔楔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牛顿流体小尺度地幔对流对海底地形与热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水  钟时杰 《科学通报》2004,49(22):2354-2361
海底地形与热流观测值和岩石圈年龄的关系在小年龄段可用半无限空间冷却模型精确描述, 但在大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 Parsons和McKenzie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首次将该差异归因于岩石圈下小尺度地幔对流. 随后科学家们对小尺度地幔对流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结果并不一致. 本文根据建立的垂直于大洋中脊的二维热对流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小尺度地幔对流对海底地形与热流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 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开放边界条件, 从而可以避免原有封闭模型因回流问题而产生的复杂效应. 数据结果显示: 对黏性与温度相关的牛顿流体, 小尺度地幔对流可造成海底表面热流的增加, 但对海底地形影响很小. 这主要是由于小尺度对流会造成两种效应: 将地幔内部热量传到岩石圈底部并加热岩石圈从而使表面热流增加; 这一效应的必然结果就是第二效应——加速地幔冷却. 由于两种效应对海底地形的影响相反, 且效果相当, 所以小尺度地幔对流对地形几乎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南天山早白垩世火山岩中发现地幔和下地壳捕虏体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中国西南天山托云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中存在地幔和下地壳捕虏体,火山岩的年龄为123-101Ma,地幔捕虏体既有钛角闪石和韭闪石,长石,云母及辉石等矿物巨晶,也有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和云母岩等岩石碎块,下地壳捕虏体主要是条带状和块状的麻粒岩,火山岩是板内岩浆活动的产物。含水矿物巨晶和地幔岩石碎块中存在含水矿物,表明发生过强烈的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
CCSD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短时增温作用的微量元素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克清  刘勇胜  柳小明  张斌辉 《科学通报》2006,51(22):2673-2684
利用LA-ICP-MS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部分榴辉岩进行的单矿物微区微量元素空间剖面研究, 发现主量元素组成均一的石榴石和绿辉石具有明显的微量元素组成分带. 石榴石边部表现出明显的中稀土元素(MREE)富集特征, 绿辉石边部显著富集所有稀土元素(REE), 磷灰石边部则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而低轻、中稀土元素. 结合微量元素在榴辉岩各主要矿物中分配系数随温度、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石榴石、绿辉石和磷灰石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分带应反映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快速增温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幔流体性质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樊祺诚 《科学通报》1992,37(17):1584-1584
地幔流体在研究地幔物质成分、交代作用、部分熔融等深部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由Roedder定义的地幔流体包括熔体和挥发分两者在内(主要是CO_2、硅酸盐熔体、硫化物熔体).Roedder首先发现地幔岩中原生和次生两类CO_2流体包裹体,彭礼贵报道了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中又一类全晶化岩浆包裹体,其成分相当于超镁铁质橄榄岩.  相似文献   

11.
模式识别法在生物微量元素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碧 《科学通报》1985,30(14):1085-1085
生物微量元素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于拮抗效应、协同效应等原因,在微量元素的研究中,一般不能仅考虑单一的微量元素的作用,而必须同时考虑多种微量元素,即考虑微量元素谱。 目前,在微量元素的研究中多用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它能指出每一种微量元素与某一疾病有无关系及其密切程度。但这种方法只是考查某一种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因此,往往难于作出较全面的规律性的结论。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多种微量元素的作用是有意义的,但其前提是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同时,它只能给出各有关元素与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上地幔橄榄岩粒间组分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义刚 《科学通报》1999,44(15):1670-1675
对具有不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幔源包体进行了酸淋滤实验,以便能直接地获得橄 粒间组分的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粒间组分富集LREE,且有强烈的Ta负异常。粒间组分中REE总量的高低以及Rb,Ba和Nb负异常的存在与与橄榄岩经历的地幔交代作用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时尚调味品     
沙茶酱 沙茶酱在广东又称沙爹酱、沙嗲酱,一般在超市里都能买到,原产于东南亚一带,以花生仁、白芝麻、鱼虾、椰丝、大蒜等为主要原料制成,气味芳香、口感微辣、别有风味.沙茶酱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长白山火山的起源: 地震层析成像证据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赵大鹏  雷建设  唐荣余 《科学通报》2004,49(14):1439-1446
利用中国东北长白山附近的19个临时地震台站和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3个台站所记录到的高精度远震P波到时资料, 对长白山及邻近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 长白山火山区的地壳上地幔中存在显著的低速异常, 而且该低速异常深达400 km左右、宽约200 km; 在地幔转换带及下地幔中存在高速异常. 这一结构特征与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相同. 本文认为, 长白山火山并非如夏威夷那样的板内热点火山, 而是与太平洋板块的深俯冲及其在东亚地幔转换带中的滞留、脱水等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种弧后板内火山.  相似文献   

15.
运用离子微探针技术对采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的3块橄榄岩包体中的4个角闪石颗粒进行了详细的氢同位素分析, δDSMOW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和罕见的正值: -94‰~ 46‰. 4件样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尺度不均一性, 同一颗粒内部不到400μm的尺度上δD值变化可达80‰. 氢同位素比值和氢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说明氢同位素的变化不是由于后期过程引起的, 而是继承自地幔源区. 女山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均一, 这表明氢同位素的变化与成分差异所造成的同位素分馏无关, 它反映的是交代流体的不均一性. 交代流体氢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以及罕见的高δD值可能与地幔内岩浆去气造成的分馏有关. 从不均一性的尺度, 结合氢扩散数据来看, 形成女山角闪石的地幔交代事件发生在寄主岩浆喷发前不久.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洛地区响岩质碱玄岩中包含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捕虏体, 电子探针精细研究发现, 铬尖晶石周围发育有丰富的磷酸盐及交代形成的矿物, 这些磷酸盐为一种特殊富P, F地幔熔/流体的结晶(?)残余物.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确定上述磷酸盐绝大部分为玻璃相. 这种地幔熔/流体可以进一步交代原始矿物而形成新的尖晶石、橄榄石和透辉石等. 因此, 科洛地区上地幔的交代作用与富P, F熔/流体有关. 中国东部其他地区的岩石圈地幔可能也存在相似的地幔交代作用, 这项研究对进一步揭示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交代熔/流体的类型和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幔岩中微粒合金和还原气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乐天 《科学通报》1995,40(19):1788-1788
众所周知,被玄武岩等岩浆喷溢带到地表的地幔包体储存有相当丰富的深部信息.除了记录地幔熔融、交代、富化、亏损、气体成分等外,还可以提供其它可贵的信息,例如自然元素(金属、非金属)就是一个新的专门研究对象.它们的存在反映了在地幔中曾发生过极强的还原反应和断键事件(从硅酸盐、氧化物中被解离为自然元素).这是地幔岩中的纳米物质.在金伯利岩中不断发现自然元素(等,1981;赵磊、路凤香等,1994).然而在橄榄岩地幔包体中这方面研究现在只有零星的报道(Dawson J B,1980; Nixon P H,1987).臧启家等(1987)在宽甸黄椅山二辉橄榄岩中发现含Si的α自然Fe.  相似文献   

18.
对汉诺坝玄武岩携带的条带状麻粒岩锆石进行了背散射、Hf同位素、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原位分析. 结果表明: 条带状麻粒岩为早期下地壳样品, 其成因很难用单一的过程来解释, 而是包含着地壳再熔融岩浆作用、幔源物质参与、变质分异作用和早期的下地壳拆沉作用等复杂过程信息. 岩石中除有3097~2824和2489~2447 Ma的古老年龄信息外, 80%的锆石给出1842±40 Ma的年龄值. 老年龄锆石有高的εHf值(达+18.3)和高的Hf模式年龄(2.5~2.6 Ga), 说明形成该岩石的初始物质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的亏损地幔. 早元古代锆石的eHf值多变化于零附近; 个别有较高的εHf值(+9.2~+10.2), 表明早元古代时华北东、西部地块碰撞拼合并导致克拉通最终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山玉石沟地幔橄榄岩中富CH4流体包裹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苏犁  宋述光  王志海 《科学通报》1999,44(8):855-858
研究了北祁连山玉石沟蛇绿岩底部地幔橄榄岩橄榄石中早期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它们主要以CH4为主,次要组分为H2,N2,H2S,CO2,C2H4,C2H6和C3H6,不含H2O,CO和SO2。这些甲烷高度富集的流体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该发现对全面认识地幔流体,特别是古大洋地幔的流体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胜  刘丛强 《科学通报》1997,42(11):1190-1193
近来对不同幔源包体,特别是大陆幔源包体的氦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地幔氦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幔的演化历史,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地幔和大陆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化提供了独特而又极其重要的线索。本工作首次对中国辽宁宽甸、吉林辉南和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氦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合其他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为我们解释中国东部大陆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