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樱桃番茄的组织培养与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樱桃番茄(L.Esculutum v.Cerasiforme)的下胚轴、幼叶、茎尖及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BA和L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樱桃番茄“红宝石”品种的下胚轴、叶和茎尖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 2.0mg/L BA 0.5mg/LIAA;MS 2.0mg/L BA 0.2mg/LIAA;MS 1.0~2.0mg/L BA 0.1~0.5mg/LIAA。芽最佳增殖培养基MS 1.0mg/L BA 0.5mg/LIAA,其增殖系数为3~4,用带侧芽的无菌短枝进行离体扦插,可1次成苗,扦插培养基为MS 0.005~0.010mg/LNAA或不加激素,其增殖系数可达5。  相似文献   

2.
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洲菊幼嫩花托为外植体,采用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生长激素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非洲菊幼小花托MS+BA3.0mg/L+NAA0.2mg/L培养基上能很好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不定芽,诱导率50%;继代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2mg/L,增殖系数2.8;生根培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3.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长春花离体培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植物生长物质、蔗糖对长春花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培养的影响。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0.8mg/L NAA 1mg/L ZT 0.2mg/L。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0.2mg L NAA 0.3mg/L+蔗糖30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mg/L IBA 0.2mg/L 蔗糖30mg/L。  相似文献   

4.
兰州百合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的鳞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适宜的培养基为:(1)诱导MS+NAA0.4mg/L BA1.0mg/L;(2)增殖MS+KT5.0mg/L;(3)生根壮苗MS+IBA0.5mg/L.  相似文献   

5.
大花蕙兰茎尖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花蕙兰茎尖诱导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及分化再生植株的条件.结果表明,茎尖在1/2MS NAA0.2 mg/L BA 3.0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原球茎诱导率最高;原球茎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BA 5.0mg/L NAA 1.0mg/L AC 0.2%;原球茎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BA 2.0 mg/L NAA 0.2 mg/L AC 0.2%.  相似文献   

6.
兰州百合和野百合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Hoog)Cotton)和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ex Miellez) 鳞茎及叶片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起快速无性繁殖系。兰州百合鳞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6-1.0mg/LBA+0.2mg/LNAA;芽增殖培养基选MS+0.5-0.6mg/LB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 IAA 0.1%活性炭。野百合鳞茎及叶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0.1-0.5mg/LBA 0.1-0.2mg/L NAA或0.5mg/L IAA和MS+0.7mg/L BA 0.07mg/L NAA;鳞茎诱导的芽的增殖培养基为MS+0.2-0.4mg/L B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15mg/L NAA 0.1%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新铁炮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以日本新铁炮百合鳞茎及叶为外植体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了快速无性繁殖系。鳞片和叶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0.4-1mg/L BA 0.2mg/L NAA;MS 0.1mg/L(或0.5mg/L)BA+0.1mg/L NAA或0.5mg/L IBA。芽增殖培养基选MS+0.2-0.5mg/L BA 0.1mg/L NAA或0.2mg/L IBA。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 IBA 0.1%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厚荚相思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pa)种子获得的无菌苗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MS 6-BA 0.5-2.0mg/L NAA 0.1-0.2mg/L培养基均能诱导芽的分化和增殖,其中以改良的MS+6-BA1.5mg/L NAA0.1mg/L为最适宜的培养基。培养30d后,芽繁殖系数可达到4.0。以1/2MS IBA0.5-1.0mg/L培养基培养20d后,生根率可达83.0%以上。生根苗的移栽基质以蛭石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竹节秋海棠的幼嫩叶作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 .结果表明:( 1)在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产生丛生芽,在 MS+ BA2mg/L+ 2.4- D0.2mg/L中分化率高,芽质优;( 2) MS+ BA0.5mg/L+ NAA0.2mg/L和 MS+ BA0.5mg/L+ 2.4- D0.05mg/L培养基中有效苗获得率高,长势好;( 3)再生植株在 1/2MS+ IBA0.2mg/L+ NAA0.2mg/L培养基中的生根率达 96% .  相似文献   

10.
大岩桐的组培快繁和温室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岩桐(Sinningia hybrida Hort.)叶柄为外植体,通过2次灭菌后进行组织培养,适宜条件为(1)诱导培养基为MS+BA2.0mg/L;(2)继代和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 NAA0.5mg/L;(3)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mg/L或MS+IBA0.5mg/L,大岩桐在适合的栽培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系)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类型11个小麦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粒型品种(系)的叶绿素(a b)高峰出现早,且生育后期下降快;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系)叶绿素(a b)高峰出现较迟。为同类型品种(系)叶绿素(a/b)值在整修生育期呈下降趋势,中粒型品种(系)的chl(a/b)均低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系)。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值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a/b0低。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在籽粒灌浆期,叶绿素(a b)值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 b)值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育种上应选择生育后期叶绿素(a b)较高,叶绿素(a/b)值低,且旗叶面积相对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黑龙港地区超晚播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适宜品种,采用大穗型(潍麦8号)、小穗型(衡水4399)和中间穗型(济麦22)3种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穗型品种的花后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征。结果表明,在超晚播栽培下,不同品种产量的差异主要是千粒重的差异;3个品种中济麦22千粒重和产量均最高,主要是由于灌浆持续期特别是活跃灌浆期较长、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较高所致。与潍麦8号和衡水4399比较,济麦22在灌浆后期不仅具有较高的光截获率,还具有较高的叶片光合活性,这是其灌浆期较长、后期灌浆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中间穗型品种济麦22是黑龙港地区超晚播节水高产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3.
大豆胚芽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豆3号'等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以胚芽尖为外植体,研究种子萌发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建立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24 h后,将胚芽尖接种在BM+5 mg/L BA培养基上培养24 h,然后转入BM+0.4 mg/L BA+0.4 mg/L IBA培养基诱导不定芽,出芽率达64.91%~68.89%;将长3~5 cm的不定芽在BM+0.5 mg/L BA+1.5 mg/L IBA培养基中培养7 d后,转入BM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生根率达22.22%~26.32%.  相似文献   

14.
以4个观赏性高、适应性强的高山杜鹃品种当年生木质化顶枝为试验材料,采用4个品种×4种基质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高山杜鹃品种扦插生根及扦插苗根系发育的影响,阐明品种间的生根难易及适宜的基质组成,以期筛选出品种与基质的最佳育苗组合.结果表明:高山杜鹃品种在扦插第46~60 d时生根,不定根主要发端于愈伤组织,属于以愈伤组织生根为主的生根类型.品种和扦插基质对除插穗成活率、愈伤率外的8个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 0.01),且基质影响大于品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16个处理中R. ‘Eucharitis’与M1(1∶1∶1)组合U值最大,而R. ‘Polaris’与4种基质组合的U值排名最后.高山杜鹃品种扦插生根困难,受品种、基质及其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4个品种育苗效果依次为R. ‘Eucharitis’〉 R. ‘Tortoise Shell Orange’〉 R. ‘Annne rose Whitney’〉 R. ‘Polaris’;4种基质效果依次为M1(1∶1∶1)〉M2(3∶1∶1)〉M3(1∶1∶3)〉M4(1∶3∶1);不同品种对基质的生根响应存在差异,R. ‘Eucharitis’与M1(1∶1∶1)组合可用于产业化育苗.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地对紫花苜蓿体细胞胚发生以及次生胚发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了紫花苜蓿高频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及次生胚再生体系均具有严格的基因型依赖性,不同的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内的不同株系间再生频率存在较大差别;MSO培养基可作为胚状体成苗培养基,但次生胚在MSO培养基中成苗率较低而再次形成新的胚状体;改良无激素SH培养基可有效终止次生胚的发生,并诱导次生胚成苗.此外,从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筛选到3个具有较强胚状体再生能力的品种,6个高胚状体发生能力的株系,2个具有较强的次生胚发生能力的株系,为进一步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小菊品种56号和大菊品种28号无菌苗的幼嫩叶片和茎段为材料,通过器官分化或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建立了两个品种的再生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6-BA和NAA,通过一定时间诱导,幼嫩叶片和茎段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产生不定芽.初步结果表明,适合56号茎段愈伤生长并诱导不定芽产生的培养基为:MS 6-BA 0.5mg/L NAA 0.05mg/L;适合28号茎段愈伤生长并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 6-BA 0.5mg/L NAA 0.1mg/L;56号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 6-BA1-3mg/L NAA 0.1-0.5mg/L.  相似文献   

17.
董汉松  曲建军 《山东科学》1993,6(2):36-42,56
文章首先测验了3种培养液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和赤星病菌在培养液中产生毒素的能力,据此选出查彼培养液用于产生毒素的培养。病菌在查彼培养液中生长28天后,表现出最高的毒素活性,毒素活性临界值(TWE50)为32。然后用毒素粗提液处理幼苗,以幼苗悬滴接种法为对比。烟苗在12小时内可见对毒素发生明显反应,表现为根部变褐和须根脱落,对悬滴接种的反应要到72小时后才可鉴别。毒素处理后36小时内烟苗进而萎蔫,21个品种的萎蔫程度与12小时内的根部反应趋势一致,根部反应和萎蔫的程度又同时与品种对悬滴接种的反应趋势相一致,3种反应间的吻合度平均近8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野生型(WT)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中花11(ZH-11)和利用转基因技术已经构建获得的抗坏血酸合成关键酶GLDH基因的上调(超表达)株系GO-2及下调(干涉)株系GI-2的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用甲基紫精(MV)高光诱导的光氧化胁迫处理,研究内源抗环血酸对水稻叶片抗光氧化能力的影响。MV高光处理后,GO-2水稻叶片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低于ZH-11和GI-2。水稻叶片的膜脂过氧化加剧,可溶性蛋白发生了降解,其中GI-2受到的影响最大。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的变化体现了超表达的优势。结果显示抗坏血酸含量高的超表达株系GO-2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而干涉型株系GI-2的抗氧化胁迫能力最差。本实验说明了内源抗坏血酸能明显增强水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墨兰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FLP分析技术,从64对PstI/MseI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对来源于中国广东、福建、台湾的42个墨兰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共扩增出1 38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 333条, 多态性率96.3%。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带数154条、多态性带数148条。所有的品种均可区分,其中39个品种具特征带或缺失带。墨兰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的Dice相似系数0.422 2~0.824 5,平均相似系数0.611 2。“达摩”系列芽变叶艺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多态性率76.6%,平均相似系数0.725 6。NTSYS2.10聚类分析表明同一产地来源的品种基本上可聚在一起,反映出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抗热性不同的两个菜豆品种、两个辣椒品种和两个芹菜品种的萌动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萌动种子活力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三种蔬菜热敏品种的种子活力和种子ATP含量的下降率均高于相应抗热品种的。故在高温胁迫下种子活力和ATP含量的变化都可作为作物抗热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