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扩招"后的体育师范专科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就业的压力以及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应从创新教育制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加强理性认知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如何以人为本,从三个方面实施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数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实施创新教育;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创新教育;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其次,从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利用物理教学的特点,实施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加强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4、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英 《科技资讯》2008,(29):177-177
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当前应用型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通过强化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推进“双证书”制度与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相结合,学生毕业与职业资格相挂钩;加强教学基础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一步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整体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创新。知识的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因此,高师院校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深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并联系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有效进行,由此决定了高职学生党建工作较强的实践性、创新性。高职院校通过自身党建组织工作的改善与加强,及早发现考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着力促进学生党员的系统培养、持续的先进性教育、毕业党员反馈等一系列有效途径和相关制度的形成创新,大大推进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赖于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内在条件)及其所处环境条件(客观外在条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能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因此,努力创造客观条件,营造创新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院校创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建设: 1、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 制度建设是营造创新环境的先决条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动力机制。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其制度创新应包括:其一,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动态评价制度等。其二,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包括人员的上岗制度;师资培训、职称评聘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其三,奖惩制度的创新。其四,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做到宽严结合,体现管理的规范性、权威性、合理性、原则性、严肃性,以求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既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明确,以上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分析了培养成人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通过剖析成人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以及创设创新氛围、开展创新活动等措施,提出了加强成人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和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庆启 《科技资讯》2006,(23):173-174
本文主要论述了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和市场经济要求相应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竞争能力,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自学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琴  楼世洲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64-166,168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地剖析,提出了观念创新是前提,制度创新是核心,模式创新是保障的观点,构建了不断开拓新专业,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自学考试相衔接的教育新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可以不断拓宽高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社会竞争力,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从2004年起试行"创新教育项目实施方案",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将创新教育与高职的专业教育相结合。随着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在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学院加强制度建设和资源保障,扩大学生的受益面,积极建设创新文化。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完善了具有"进课程、建平台、立项目、创机制"特点的创新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理论认识的模糊性、教育过程的片面性和价值取向的功利性等问题,明确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质,加强心理教育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构建一种以心理课程为主线,心理咨询和辅导为补充,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化、生态化心理教育模式,是解决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远程教育导学教师不同于课程辅导教师,其职能主要体现在"导学"上,即引导和指导远程学习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主动地、独立地开展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具体包括:帮助远程学习者确立专业思想,指导远程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提供网络学习信息支持服务,疏通远程学习者思想、心理障碍等方面。导学教师只有全面了解远程学习者,掌握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及技能,熟悉远程学习管理制度,采取针对性、多样化导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导学职能,促进远程学习者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拓展和提升。从当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心理和思想价值取向看,生命教育的开展非常必要。要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必须对生命的本质有一个基本认识,要从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学的高度来把握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其内容和过程而言,生命教育有一个由表入里、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过程。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迅猛发展,它不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交互共享、激发人们学习兴趣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及个性化自主学习,而且能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保障,并能加速现代化教育进程。但是,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它能引发诸多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消除其负面效应,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正确、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从道德、伦理教育出发,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不断革新,以及扩招政策的进一步实施,高校学生中出现了一批家庭经济存在困难,学习状态起伏不定,就业压力过大,甚至有心理存在障碍的特殊群体学生。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承受的压力要比其他学生更多,从而使得这一群体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特征。这一群体极易出现退学或休学等行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故意伤害他人,甚至轻生、自残、自杀等过激行为,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还会对其学业与生活带来影响,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业与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而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助于提高从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因此高校必须确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理念,从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培训机制等方面创新来多层次、多维度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不明确、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跟不上规模扩大需要、高校办学体制和教学改革停滞、育人环境没有得到优化等原因,步入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教育质量问题。因此,应从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确立、教育体制的完善、教育监督体系的建立、高教体制的改革、师生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等方面寻找有关对策,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环境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自我认知失调、恋爱与性心理问题.高校应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二是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凯华  龙祖坤 《科技信息》2009,(29):I0010-I0010,I0023
在校大学生由于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也是最易变动的阶段,心理问题多发多态。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品德的健康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疏导方法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对心理疏导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信息化的疏导平台、加强疏导人员队伍建设、构建一体化的疏导支持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