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宁正平 《科技资讯》2006,(29):12-13
马尾松为我国主要采脂树种,但对割脂后的木材如何更好地利用,目前少见报道。因此本文想通过对马尾松组织比量、树脂道等主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为采脂材的更好利用、缓解小材供求矛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马尾松树脂道平均直径介于96.45~136.36um之间,自内向外呈波动趋势;树脂道比量在1.75~3.75%之间,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无机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和石灰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松脂产量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探明最佳施肥处理,以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无机肥+微肥+石灰配施(T1)、无机肥+微肥配施(T2)、单施无机肥(T3)、无机肥+石灰配施(T4)、钙镁磷肥+石灰配施(T5)和不施肥(CK)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马尾松生长、产脂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并利用内梅罗公式综合评价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松脂产量(P<0.05),其中T1处理对马尾松树高、材积生长量及松脂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显著,T5处理中胸径(DBH)生长量最大。撒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与无机肥+微肥配施(T1)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与钙镁磷肥配施(T5)能显著提高全磷、有效磷、速效钙、速效镁的含量;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T1>T4>T5>T2>T3>CK。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速效镁是影响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的敏感性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与马尾松生长量、产脂量均呈现显著...  相似文献   

3.
论马尾松板材的高温干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板材进行了3次高温干燥试验,制定了新的干燥基准。新基准较之原基准的预热时间缩短了1个多小时,干燥阶段的平均温度提高了3℃。试验结果表明,干燥速度略有提高,干燥质量也能得到保证。本文还探讨了马尾松成材的高温干燥机理。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用材树种。但是,马尾松由于其生材含水率高,若不在制材以后立即经过干燥处理,则其木材将因虫蛀、腐朽而降等,用湿材制成的物品,往往严重变形甚至不堪使用。在适于干燥大批量马尾松板材的窑干方法中有常规干燥法、高温干燥法和常压过热蒸汽干燥法。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成材来说,高温干燥法和过热蒸汽干燥法的干燥速度要比常规窑干法提高二倍或更多,而且在质量上,除个别力学指标降低外,均有所提高。因此,研究马尾松木材的高温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对解决马尾松木材的干燥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木材干燥实验室对马尾松木材的过热蒸汽干燥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研究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成材作了进一步的高温干燥试验,制定了新的干燥基准,并对马尾松木材的高温干燥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脂松香合成马来海松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Lewis酸为催化剂,催化马尾松脂松香中的主要成分枞酸型树脂酸与顺丁烯二酸酐连续进行异构/Diels-Alder反应,合成出马来海松酸,提出了分离纯化方法,鉴定了产物的结构,枞酸型树脂酸的转化率为81.5%,得率为60.3%。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高产脂马尾松无性系幼林期产脂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性系幼林期71株6年生高产脂马尾松20个无性系的产脂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总平均产脂力10 cm割沟单刀产脂力为11.2 g,标准差为3.68,变异系数为32.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的 产脂力存有极显著差异.高产脂马尾松无性系产脂力遗传方差为9.54,单株重复力为68.42%,平均重复力为88.47%,遗传增益为50.25%.  相似文献   

8.
摘要: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与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相结合,研究不同产脂力马尾松针叶色谱指纹图谱特征.结果表明:热脱附温度为350℃时,松针各挥发组分的分离较好,其色谱指纹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高产脂马尾松针叶与低产脂马尾松针叶的色谱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组分,其中有23个组分的T值是高产脂马尾松的高于低产脂马尾松的;高产脂马尾松有9个组分的T值高出低产脂马尾松的50%以上,都集中在 值为1.36~2.10的区间;经模糊聚类法分析,10株高产脂马尾松针叶色谱图相似系数0.90,10株低产脂马尾松色谱图相似系数0.91.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研究了我国马尾松松香结晶趋势较大的原因、结晶趋势与树种、树脂酸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抑制松香结晶趋势的方法。试验采用改变松香中某种树脂酸含量的方法进行。结晶趋势测定采用国际通用的Palkin和Smith法(松香:丙酮=1:1)。 试验得到下列结果: 1.马尾松松脂和松香中均含有较高的枞酸型树脂酸(70%以上),导致松香具有较高的结晶趋势。 2.改变马尾松松香组成中海松酸型酸、脱氢枞酸的含量对减小其结晶趋势无明显的作用。对松香结晶趋势起重要作用的是枞酸型树脂酸中的长叶松酸与枞酸的含量。 3.马尾松松脂(60%)与湿地松松脂(40%)混炼或马尾松松香与适量(40%,以松香计)湿地松松香混合,混合松香具有良好的结晶趋势指标,析出结晶的时间约2小时,其组成中长叶松酸与枞酸的含量比在1:1.10—1.40范围内。 4.江西吉安湿地松松香具有较小的结晶趋势,析出晶体时间约2小时。但如加入纯枞酸使其量为松香量的30%以上时,其结晶趋势即行恶化,在15分钟内即析出树脂酸晶体。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福建三明和仙游两个试验点9年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制约;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105个家系中各选出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从三明点选出W00249、W00251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达10.718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55m、12.4cm和0.05848^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0.39%、93.75%和173.91%;从仙游点选出W00307、W00335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为8.240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7.34m、11.4cm和0.04172m^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2.92%、132.65%和210.65%,增产效果极为显。  相似文献   

11.
陆祖军  王永繁 《广西科学》1999,6(4):293-295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枫香树脂道发育过程的5个阶段的多糖物质、树脂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为,随发育阶段的后移,基本组织细胞与树脂道上皮细胞内的多糖物质量与树脂量不断啬在成阶段达到最大值;基本组织细胞形成多糖物质与树脂的时间均早于树脂道上皮细胞;树脂道上皮细胞所含多糖物质始终极少,而树脂总量变化明显,在树脂道发育成熟阶段,树脂充满整个细胞。提示树脂道上皮细胞并非是合成树脂的主要场所而是转运、贮  相似文献   

12.
Xu  Jianhua  Hu  Yuxi  Lin  Jinxing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15):1379-1379
The resin casting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inner wall structure of tracheids in normal and compression wood,Taxus chinensis in gymnosperm. Not only the structures which are visible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but also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pits pair in intertracheids unvisualized by the normal way have been observed.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angle, trend and occurrence of helical thickenings and distribution of warty layers on the inner walls of tracheids in normal and compression wood.  相似文献   

13.
<正> 前 言 南亚松(Pinus finlaysoniana Wall.ex Bl.)为松属中最具有热带性的一种。在海南岛中部的白沙、东方、琼中和屯昌等县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从海拔几十米至一千米之间均有分布。南亚松含脂丰富,产脂力高,是广东重要的产脂树种之一。为了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制定采脂工艺规范,我们研究了南亚松木材树脂道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14.
超支化环氧树脂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法合成的低粘度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HTDE-2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了HTDE-2含量对HTDE-2/双酚A型环氧杂化树脂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和分子模拟技术讨论了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结构、杂化树脂的性能和原位增韧增强机理.结果显示:杂化树脂的机械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具有最大值;当HTDE-2的含量为9%左右时,杂化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20.7%,14.2%,208.8%和74.9%,综合性能最好,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纳米铜对酚醛树脂及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同生法成功地制备了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酚醛树脂中的纳米铜粒子分散良好,粒径为10~40nm.通过热重分析、冲击试验和摩擦试验,分别研究了纳米铜对酚醛树脂及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酚醛树脂的初始分解温度和半分解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其质量分数为7%时分别达到最大值;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下降,在其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值;纳米铜可改善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尤其在高温下可使摩擦材料的热衰退明显减轻,磨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微米木纤维纹孔对柴油车排放的动力学当量直径为0.01~1 μm的超微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有效降低柴油车尾气中PM2.5的排放量。利用微粒浓度控制方程及纤维捕集理论,将纹孔周围的捕集介质假设为圆柱体,对微米木纤维纹孔处的稳态捕集效率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微米木纤维对直径为0.4~0.6 μm的粒子捕集效率相对较低,对其他粒径粒子的捕集效率较高,其中对粒径趋近于0.01 μm微粒的捕集效率可达90%以上,对柴油车超微粒子的捕集有显著作用。在捕集效率的影响因素中,表面渗流速度的降低和管胞壁厚的增加都会提高木纤维的过滤效率,而排气温度对捕集效率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7.
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速生杨以提高其尺寸稳定性及某些力学性质.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甲醛与苯酚物质的量比、加入Na OH量和PVA量3个因素下所制备的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速生杨,并压制层积材测定其胶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改性速生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甲醛)∶n(苯酚)为2.4,n(Na OH)∶n(苯酚)为0.05,PVA质量占苯酚质量的3%,在该条件下速生杨试件的各项性能都得到了提高,能够满足室外木结构用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不同林龄、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气候条件的林下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皆有不同,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阔叶树密度、径级和木本植物个体之间分化程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过熟林林下木本植物个体生长分化程度最高;(2)两种造林密度中,高密度林林下木本植物株数更多,胸径分化程度更大,生境多样性更高;(3)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随着纬度的降低,马尾松人工林中龄林和过熟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平均胸径增大,且生长分化程度变低。初步研究发现,马尾松人工林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具有演替为地带性顶极群落的趋势。相对较大的造林密度有利于马尾松人工纯林林下木本植物生长,不同气候条件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有着明显影响,水热条件相对更丰富的北热带气候林下木本植物生长更好且个体分化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制备PMMA-BMA树脂及其吸附油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应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脂(PMMA-BMA)吸油烟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附气相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BMA配比为0.8:1,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0.4%、0.3%和0.35%时,所合成的树脂其吸油烟率达到最大,此时树脂表面形成了较多和较深的孔.与常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相比,使用微波辐射合成WRT树脂不仅可缩短一半以上的反应时间,而且其吸附气相油烟率也高于普通合成法得到的NR树脂.此外,微波辐射合成的树脂其吸附气相油烟性能还优于普通活性炭和商品的G-1651型高吸油树脂.  相似文献   

20.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卡那霉素A、B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吸附色层分离原理 ,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卡那霉素A、B组分 ,研究了不同树脂类型、不同树脂粒径及不同洗脱条件 (洗脱液NH4 OH浓度、洗脱流速、上柱量 )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以含卡那霉素B 2 0 %的结晶母液为原料 ,通过试验确定了分离提取高纯度的卡那霉素B组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洗脱剂NH4 OH体积分数为 0 .6 % ,洗脱流速 0 .5mL/min ,树脂粒径为 0 .2 0mm ,上柱量为 1.0 5 μg/mL(树脂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