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该组合一进入生产实践就表现出极强的杂交优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受到棉农及专家的青睐,也受到省有关部  相似文献   

2.
低酚棉是指棉仁中的棉酚含量低于国际卫生标准(O.02~0.04%)的棉花新品种。棉酚又叫棉毒素,对人和单胃动物有毒,能破坏胃粘膜,危害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一般棉花品种的棉仁含棉酚1.6~2.8%,所以不能食用。低酚棉除了棉纤维外,副产物棉仁、棉仁饼、棉籽壳、茎叶等可分别用于食品、油脂、饲料和培养食用菌等,全身都是宝,是一种棉、粮、油、饲、菌等多功能的新型作物,很有发展前景。一、低酚棉品种的选育概况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先后开展了低酚棉的选育工作。五十年代初,美国在普通棉中发现了低酚棉突变体,并利用了印第安野生的一株无酚棉,通过杂交和回交转育,于1959年培育成CG102和CG104等低酚棉新  相似文献   

3.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皖油九号系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用 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5A与恢复 系R2C配制而成的早熟甘蓝型三系杂 交种。1994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安徽省“八五”科 技攻关新成果,被安徽省定为“九五”期 间重点推广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5.
“农丰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中稻组合,2003、2005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品种审定。我市2002年引种,近几年大面积推广,连续几年表现稳产高产,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650公斤以上。该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而且抗病、抗倒、耐旱,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6.
从 198 9~ 2 0 0 0年 ,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 2 2 4- 2杂交并回交 ;用T89— 6与优质品种 (系 )复合杂交 ,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 ,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 5 ,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 95 0 5” .经过 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鉴定和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 ,表现为优质高产 ,增产潜力大 ,适应性广 ,抗 (耐 )病、抗倒伏等特点 .2 0 0 1年 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湘杂油3号” ,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 (组合 ) .  相似文献   

7.
从1989-2000年,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224-2杂交并回交;用T89-6与优质品种(系)复合杂交,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5,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9505”。经过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平等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表现为优势高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耐)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年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杂油3号”,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8.
宜油13号(原代号杂9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用自育不育系“宜4A”作母本,恢复系“198-1”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该组合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超高产两系杂交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川审油2003.007)。该品种由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低酚棉丰产品种(无色素腺体),有酚棉丰产品种(有色素腺体)以及低酚棉原始品种(无色素腺体源),就产量水平、熟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色素腺体源比有色素腺体品种的产量低且晚熟,但新育成的无色素腺体品种与有色素腺体品种的产量水平及熟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1995年我团引进了822、895、辽10、85—57、新陆中2号、9001等几个新品种(系)为确定这些品种(系)在我团自然条年下适应何种密度才能高产.生产科在良繁站5斗1号地进行了小区密度试验,通过试验为我团棉花合理密植取得了科学依据.现把试验情况叙述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系)均为我团引进和现有品种(系).分别为85—171、822、895、9001、辽棉10号、新陆早一号、新陆中2号、中棉19、杂交102F、85—57等.1.2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5,(1):57
日前,安徽省农科院宣布,被命名为“杂优豆1号”的世界第一个杂交夏大豆在该院选育成功并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凤稻17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以合系154为母本,凤稻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性强、抗病性好、熟期适中、地区适应性较好。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优质米品种,并获铜奖。2003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适宜于在海拔1950米以上的冷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广大革命群众,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于1968年开始采用广东体质强的品种303与多丝量品种东肥、苏12进行杂交,经过一系列高温定向培育,选择育成体质强健的日系桑蚕新品种683。同年,利用多丝量品种华台、中华、宝中长进行复合杂交,选育成中系多丝量品种684。这一对品种的第一代杂交种,通过1970年夏、晚秋两季鉴定,表现为一个良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用明恢63/泰引一号/IR26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具有恢复度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与野败型,冈型,D型印泥水田谷型不等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其中Ⅱ优501,二汕优501,D优501和冈优501已先后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南方稻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浙油5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高油份、广适应性、适宜机械收获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于2001年春以9715(审定名为"沪油15")为母本、鉴6(审定名为"浙双6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10年育成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0年、2011年分别通过长江下游和长江中游区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煤生0308经过11年的选育研究,于2003-2006年参加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2008年度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4-200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488 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19增产4.8%;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828 kg/hm2,较对照皖麦19增产6.83%;参加汇总统计的24个点次中有22个点次增产,占92%,6个生产试验点全部增产.本文简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技术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7.
海南早稻稻瘟病、晚稻白叶枯病发生严重,目前的常规稻抗性差,米质偏硬。通过将金 稻香与hfc水稻株系杂交,应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得到常规稻新品种“绿金占1号”。2019年稻瘟病和 白叶枯病鉴定发现,绿金占1号苗瘟病鉴定为3级,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品质检测发现,绿金占1 号稻米透明度为3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绿金占1号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特点。2021年通过 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8,(5):29-29
日前.由安徽省淮南绿亿农业科技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棉花新品种“绿亿棉12”顺利通过了国家审定,这是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专家指出,“绿亿棉12”通过审定.可望解决我国棉花育种高产与优质不能兼顾的难题.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凤稻22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合系35/合系40//鹤16/鹤89—24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耐寒、高产、稳产等优点,一般亩产750.0千克左右,高产田达961.17公斤,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鹤16、凤稻14、15等高海拔原主栽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蓉恢90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用明恢63作母本,特青早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该恢系系株型好、穗大、配合力强、米质优,与不育系地谷A配组育成的地谷A*蓉恢906于199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与冈46A、Ⅱ-32A配组育成的冈优906、Ⅱ优906于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