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规的测量坐标转换模型因采用确定的变换参数而导致坐标换算误差.将转换区域内各新旧坐标公共点视为精度均匀的离散点,通过计算区域重心坐标和坐标转换的初始参数,求取各公共点的坐标换算近似值及其改正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共点旧坐标与其改正数的对应关系,利用常规数字成图软件的离散函数插值功能,获取任意点的坐标换算改正数,实现新、旧坐标转换.实例应用表明,该法简便可行,换算精度高,是新旧测量坐标转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测量坐标转换模型因采用确定的变换参数而导致坐标换算误差。将转换区域内各新旧坐标公共点视为精度均匀的离散点,通过计算区域重心坐标和坐标转换的初始参数,求取各公共点的坐标换算近似值及其改正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共点旧坐标与其改正数的对应关系,利用常规数字成图软件的离散函数插值功能,获取任意点的坐标换算改正数,实现新、旧坐标转换。实例应用表明,该法简便可行,换算精度高,是新旧测量坐标转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长根  郭江  游为 《科学之友》2009,(2):146-147,151
影响GPS高程转换精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地形改正的短波段分量和重力场改正的中长波段分量。文章以四川某山区为例,采用不同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来计算各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地形改正值,然后利用“移去-恢复”技术来拟合各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值。结果表明,对于山区当DEM分辨率在10m~100m内取20m-30m时,可以显著提高GPS高程转换的精度,从而有利于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布网灵活等诸多优势的GPS高程测量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运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比较繁琐的问题,根据坐标计算步骤,介绍一种运用EXCEL中的函数编程,快速求解坐标的方法,从而为测量工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运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比较繁琐的问题,根据坐标计算步骤,介绍一种运用EXCEL中的函数编程,快速求解坐标的方法,从而为测量工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GPS应用于实际控制网数据监测时需要进行坐标的转换,由此产生的误差对于控制网数据处理有较大影响,文章简单分析了当前GPS工程控制网应用现状及其误差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数据处理误差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从GPS观测基线合理处理和坐标转换的角度分析探讨了三种坐标系数据处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GPS工程应用于控制网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汪宏七 《科学通报》1989,34(11):840-840
在Chandrasekhar提出离散坐标法之后,已有许多人利用它来进行大气中辐射传输问题的研究,并且,从最初用来描述均匀介质中的辐射传输,扩展到用于非均匀大气中。它是计算散射大气中辐射传输的标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影响GPS高程转换精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地形改正的短波段分量和重力场改正的中长波段分量.文章以四川某山区为例,采用不同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来计算各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地形改正值,然后利用"移去-恢复"技术来拟合各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值.结果表明,对于山区当DEM分辨率在10 m~100 m内取20 m~30 m时,可以显著提高GPS高程转换的精度,从而有利于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布网灵活等诸多优势的GPS高程测量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全日面太阳光球像和色球像是监测太阳活动的主要数据,对望远镜观测的原始图像进行平场改正是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本文尝试利用毛玻璃测量全日面太阳光球和色球像的平场,通过理论模拟和实地测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模拟计算了太阳经毛玻璃扩散后在观测视场内形成的面光源的均匀性,其均匀度为99%,可以用来测量平场.其次,在全日面太阳光球和色球望远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获得的平场像能够改正原始观测像中高频的脏点和光路不均匀性,因平场观测和常规观测图像中杂散光影响不同,导致平场改正像存在低频失真,但可通过理论临边昏暗图像对平场改正像进行低频信息修正.修正后的平场改正像与理论临边昏暗像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最后,以HMI发布的光球像和GONG发布的色球像作为参考像,选取活动区所在小视场和宁静区大视场,分别与利用本方法实验改正后的光球像和色球像进行了结构相似度等方面的量化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改正像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原始像.本文提出的平场测量和改正方法简便易行,且容易实现自动化测量,为全日面太阳望远镜的平场测量和改正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四元数典型域的热核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忠 《科学通报》1998,43(4):368-370
引进了四元数典型域上的内切超圆坐标,利用函数的积分变换构造了四元数典型域上相应于不变度量的aplace-Beltrami算子的热核。  相似文献   

11.
冯初刚 《科学通报》1989,34(3):199-199
目前全球激光测距网日臻完善,大部分台站的测距精度已达厘米级。国内的激光测距网正在形成。上海天文台和西安测绘研究所的SLR站,于1984年10月18日至26日实施了国内首次对Lageos卫星的联测,成功地取得了一批资料。我们将这些资料与同期的全球SLR网的资料,用复弧法联合解算,精密测定了上海、西安两SLR站的地心坐标和基线长度,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这些结果可用来检核我国的天文大地网。由于在复弧法中可把地球自转参数与卫星轨道、测站坐标联合解算,这就大大减弱了地球自转参数的误差对测站坐标和基线长度精密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卫星激光测距流动站地心坐标的归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初刚  蔡五三  朱元兰  杨福民 《科学通报》2003,48(13):1402-1404
为了监测中国地壳运动, 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制了两台卫星激光测距(SLR)流动站, 其中一台属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在我国大科学工程项目的支持下, 从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实施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跨度达几千公里的第一次流动观测. 共测量了3个点: 北京、乌鲁木齐、拉萨. 每个站点观测了近两个月, 获得了一批SLR观测资料. 用这批资料结合全球SLR资料在ITRF2000坐标系下解算了这3个站点的地心坐标, 达到了比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用Weyl坐标描述Kerr-NUT度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稳朝 《科学通报》1988,33(15):1189-1189
本文根据文献[1]所提出的虚坐标方法,用Weyl坐标描述Kerr—NUT度规。 对Kerr度规的Ernst势进行相变换,可以得到Kerr—NUT度规的Ernst势,其在Weyl坐标系中的表示式为  相似文献   

14.
地震横波分裂参数是确定地球介质各向异性基本特征的重要依据.在过去几十年间,快横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横波到时差测量值的显著离散已经成为影响学界对地震各向异性和横波分裂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突出障碍.本文具体分析了实际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可能引起的地震记录上地震波震相观测走时和理论走时的偏离、观测偏振和理论偏振的偏离,以及震相观测序列和理论序列的偏离;指出了实际三分量地震记录上地震波震相矢量普遍存在的偏振非正交和路径非正交关系是传统正交分离和参数测量结果显著离散的根本原因;用仿真模拟实例分析了现有震相识别和波形分析方法可能带来的震相漏识别或误识别,介绍了利用矢量分析技术分离三分量观测记录上地震波震相完整波形的基本思路,推导了以地震波空间偏振矢量方向为参数的波形分离运算表达式,以及直接利用三分量地震记录的傅里叶频谱在不同坐标分量上的投影来测量地震记录上各个震相矢量空间方向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准确的世界时是测定地面经度和方位角所必需的基本依据,经度和方位角的测定是大地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时工作一般分两个步骤:首先是根据初步的天文测时结果发布高精度的无线电时号;然后用大量的天文测时结果经过数值处理来订定准确的世界时与时号之间的微小差值,即订定时号改正数。时号改正数是世界时工作的最后结果,它的精确度集中地反映出世界时工作所达到的水平。时号改正数是用天文测时来订定主钟的改正量,再与时号收录的钟面时比较,订出时号对天文观测的改正数。牵涉到测时、守时和收时的工作。时号改正数的质量取决于  相似文献   

16.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元喜 《科学通报》2009,54(16):2271-2276
总结了构建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及坐标框架的基本策略, 包括坐标系的定义, 坐标框架建设层次, 实现2000中国大地坐标框架的函数模型、随机模型以及平差方法的改进. 首先利用国际高精度IGS站与我国连续运行GPS网联合解算, 构成我国2000坐标系的基本骨架, 保证我国2000坐标系与国际高精度地心坐标系统一致; 在高精度IGS站坐标控制下, 将我国已经建成的6个全国范围GPS大地控制网进行优化集成, 建立了具有2500多点的高精度的、统一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历元为2000.0), 形成了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基本框架; 再将全国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进行联合平差, 进一步加密了我国大地坐标系框架, 加强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现势性, 提高了天文大地网的精度, 统一了国家大地测量基准. 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数据融合方法处理后的中国大地坐标框架, 消除了各类大地网的基准差, 减弱了系统误差和异常误差的影响. 最后对启用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意义以及现有中国大地坐标框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王昱应 《科学》1999,(11):54-55
为了以核素的最基本特点整数(质子数Z与中子数N的关系)分析核素稳定区范围规律,引入了两个参量S=2Z-N与H=N-Z,在坐标S、H的正方形核素图中,显示出稳定范围常数44,已证明了稳定区的两坐标上界都应该是44,进而由核素分布规律综合得到常数44由2组成,再由此自然延伸得到其完整形式:1、2、4、8、16、8、4、2、1,呈现出自然界深层本质规律的数理对称美,同时也可说明更多的核素分布的基本事实,以及依规律外推预测放射核素的上限。  相似文献   

18.
土地勘测定界测量属于地籍测量的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在勘界测量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土地权属知识.土地勘界工作的流程一般包括:接受委托、查阅资料、现场勘察、实地调绘、勘测定界、成果验收.地籍测量外业过程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地籍图,能够实时测定相关界址点及相关地物点坐标,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同时,对勘测定界内业工作中勘测定界报告书的编写内容、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19.
快慢横波到时差是地震物理预报的重要线索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快慢横波到时差的较大离散,横波观测到时差变化与地震发生过程中应力变化之间无法建立能被绝大多数观测结果证实的物理联系.快慢横波测量离散既可能来自观测台站下方地层结构和介质的各向异性差异,也可能来自数据处理过程.本文利用新西兰南岛北部KHZ台站从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的单台近震数据,在观测台站底部介质物性和结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基于横波偏振矢量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对横波数据进行处理,对横波处理过程中引起快慢横波倒时差测量离散的频率滤波、距离归一化因素进行了逐一的对比,并对台站下方介质各向异性分层可能引起的多次分裂所表现出来的"假离散"现象进行了分析,由此给出了改正横波测量离散的方法.用"有效震源距"作为到时差归一化路径长度得到的横波归一化到时差随震源距变化的关系图清晰地展示出7.8级地震前后应力变化的空间范围和影响程度,是较大地震前后观测地区存在应力积累的明确标识.给出了确定横波分裂界面深度的方法,得到了新西兰南岛北部KHZ台站下3个横波分裂界面深度.  相似文献   

20.
席道瑛  曹先玉 《科学通报》1995,40(4):383-384
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能够产生连续的幂指数频谱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将不具有特征频率,而且在很宽的范围内是标度不变的.本文根据对应原理,把测井相随深度关系,看成一种时间序列,进行频谱处理,发现测井相功率谱密度与波数在双对数坐标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斜率值β经过换算对应于测井相的分维数D,通过对八盘峡地区25口井的中子及密度测井数据的处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