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平面坐标转换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中,为充分利用已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成果资料,需进行坐标系统转换,本文介绍了平面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及转换控制点筛选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在CAD进行进行转换公共点筛选及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2.
谢旭鹏 《科技信息》2010,(5):357-357
2007年6月国务院提出了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任务,要求从2007年7月1日起,全国全面启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以2009年10月31日为统一变更数据的标准时间,计划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时至今日,各地的外业测绘工作和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接着便进入到内业数据整理、数据检查和数据入库阶段。数据质量成为近阶段作业单位和国土部门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制作工艺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根据国土资源调查任务要求,为辅助更新全国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提供高精度基础数据,同时服务于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以及辅助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结合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项目,开展了2.5米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需要将54坐标系下的相关数据转换到80坐标系,而两个坐标系下两套数据的存储与更新是设计转换方案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根据建立的二元双三次多项式转换模型,提出一种动态坐标转换的技术方案,分别实现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坐标转换,解决两个坐标系下数据的存储冗余问题和更新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玲 《科技资讯》2013,(19):12-13
土地调查数据是国土管理的基础数据之一。本文结合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的实际情况,从数据分析、系统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实现省级与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有效管理,更好地发挥土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6.
汪明彦 《甘肃科技》2010,26(17):44-45,129
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状况,获取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成果核查作为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土地调查成果真实、准确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实际就本次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的具体方法及重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CORS/RTK/PDA在土地变更调查中调查数据与数据库底图坐标系统不一致的问题,研究了二维七参数坐标转换模型.采用4 322个公共点精密解算了模型参数,并研制了服务器-客户端模式的在线坐标转换软件.在转换模型参数及大地水准面模型保密的情况下,用户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转换并自动接收结果,从而得到与土地调查底图匹配的一致坐标.本模型大范围适用,可在省级范围内统一坐标转换参数,与现有局部四参数转换方法相比具有优势.实践表明本模型及软件使用方便,能提高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土地调查成果包括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权属调查数据以及土地动态变化数据。目前,辽宁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完成,在确保成果数据真实的基础上,经国务院确认批准发布后,即将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土地调查成果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其全部价值在于应用。但一直以来,由于受到技术方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土地调查成果都是直接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应用形式比较单一,对国土资源内部和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深度应用和挖掘都做得不够。因此,深化利用辽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更好地为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经济宏观调控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盼芳 《科技资讯》2023,(12):36-40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针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求对项目区内的各地块地类对应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的地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的地类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采用的技术方法、地类代码、图斑表达方式等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有很大的差异,为保障两者数据对比分析的准确性,该文从地类代码对比、地物表达方式归并方面进行研究,改进三调数据、二调数据土地分类面积的量算方法,提高勘测定界工作中土地分类面积量算的准确性,采用Visual C#编程语言、GDAL开发库实现面积计算功能。  相似文献   

10.
熊慧  王开 《科技资讯》2009,(35):94-94,96
本文结合方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阐述了在测量中解决长度综合变形的几种方法,探讨出更适合于方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