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跨底板预应力束对桥梁的变形具有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有关中跨底板预应力束研究的文献较多,但考虑它对边跨变形影响的文献却不多.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对影响连续梁桥边跨变形的因素做了简述.结合Midas/civil程序建立了该桥的空间梁单元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中跨底板预应力束张拉前后主梁边跨的变形值,并对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出的一些结论对同类桥梁的变形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的一座70 m+120 m+70 m跨的刚构桥,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 7.8进行了详尽的静力计算,根据规范进行荷载组合,从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来分别验算桥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正截面抗裂,斜截面抗裂,正常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斜截面抗剪,施工阶段法向压应力以及预应力拉应力.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刚架系杆拱桥自振特性的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一座两跨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建立了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方法对桥跨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桥梁前10阶的自振频率,得出了该桥成桥状态振动形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主要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矢跨比及拱肋刚度对刚架系杆拱桥自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该类桥梁的设计、研究、健康监测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进行桥梁维修和加固的理想材料,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考虑桥梁结构带载加固分阶段受力的特点,与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方法相适应,首先基于平截面假设和碳纤维应变滞后的特点,确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碳纤维片材的极限应变值,然后分别建立了碳纤维片材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正弯矩区和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图式和计算方法,可供桥梁加固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混凝土桥梁中钢筋锈蚀引发的问题,采用CFRP筋中的碳绞线作体外束施加预应力.探讨了碳绞线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结构特点和构造措施,以及该类桥梁中挠度、延性及抗弯、抗剪的计算分析方法.据此在淮安市的何圩桥中研究设计了一跨碳绞线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并利用有限元法等对其延性和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桥的筋束应力、裂缝宽度、挠度、延性及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碳绞线体外预应力桥梁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以京杭运河大桥为例,探讨采用悬臂法施工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中跨底板预应力束对主跨预拱度的影响。采用Midas/Civil程序建立了桥梁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主跨跨中底板预应力束张拉前后主跨梁段挠度的变化值,并对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可为同种类型桥梁预拱度曲线图中主跨跨中曲线下挠值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首座应用于高速公路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卫河特大桥,对其箱梁预应力体系布置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并采用桥梁博士建立杆件分析模型,对主梁的受力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主梁承载能力满足要求,抗剪连接件的抗剪能力满足要求;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主梁的应力及主梁挠度满足要求,且波形钢腹板不会发生屈曲破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单承载面连续梁抛物线拱组合体系桥在竖向均匀荷载作用下的侧倾屈曲问题,首次用能量法推导了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侧倾稳定计算的实用公式,并提出了边跨效应影响系数.将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实用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实用计算公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侧倾稳定的因素,具有足够的精确性,使用简洁方便,对同类桥型的初步设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表明边跨有利于桥梁结构的稳定,且在合理的边中跨比范围内增大边跨可进一步提高桥梁结构的侧倾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金清港大桥主桥属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最大跨径为100 m,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为保证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和成桥后线形满足设计要求,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模型对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锚杆锚固部分混凝土局部受压、桁架整体抗倾覆仿真分析计算,分析桥梁在施工及成桥线形,以及结构内力状态,为同类桥梁挂篮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跨连续梁式桥的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的形成须经历漫长的施工及复杂的体系转换,其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和成桥状态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是桥梁建设成败的关键。施工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使各个施工阶段理论控制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最终达到设计成桥状态。在大跨连续梁桥的建设中,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桥梁施工安全,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是相当重要的,越来越多的大跨连续梁桥在施工中进行了专门的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1.
蒋大良 《科技信息》2009,(13):277-277,259
依据国家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建立了极限状态函数,将混凝土强度、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系数、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以及荷载增长系数作为随机变量,在此基础上,对一五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关键截面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可靠度方面全面性评价了在服役期间结构不同关键截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某高架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桥梁下部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及计算,提出对抗震构造设计的思考,为同类型规则桥梁抗震分析与计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下承式系杆拱桥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的不同,可选取的施工方法较多,文章以某单跨80 m 钢筋混凝土下承式系杆拱桥为例,计算了2种典型施工流程条件下,不同的吊杆张拉顺序对系梁内力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供同类桥梁设计、施工时参照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由于施工产生的误差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针对铜管混凝土拱桥的特点,采用应力叠加法(也即极限状态设计法)模拟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成桥过程,运用响应面法结合FORM计算了结构体系可靠度.分别计算了拱桥拱轴线设计高度及拱轴线下降0.3 m两种荷载工况下的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按1/2跨截面影响线布载时桥粱的可靠指标最...  相似文献   

15.
连续桥合龙方式决定了桥梁结构的内力及线形,通过考虑不同的合拢方式对连续梁成桥后挠度及内力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中跨、边跨不同合拢顺序下桥梁的线形及内力的差异。得出了相对合理的合拢方式以保证施工阶段及成桥后桥梁结构的线形及内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典型大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全过程地震反应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大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对3座典型大跨连续梁桥:花瓶型实体桥墩桥梁、矩形空心薄壁桥墩桥梁和双柱实体桥墩桥梁,进行施工全过程地震反应谱分析,获得悬臂施工全过程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及比较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内力峰值较多地集中在6#梁段、8#梁段、9#梁段、边跨合拢和桥面施工阶段,位移峰值主要集中在9#梁段和桥面施工阶段.3座桥梁之间的比较表明,总体上矩形空心薄壁桥墩桥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抗震刚度,双柱实体桥墩桥梁次之,花瓶型实体桥墩桥梁最小.从抗震安全和抗震经济性的角度来看,应综合考虑施工阶段的地震风险和多个施工状态来进行大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全过程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刚性索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特点,对刚性索自锚式悬索桥力学性能计算的有限元法建模进行探讨,运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建立了平顶山市建设路立交桥——刚性索自锚式悬索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该桥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形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的受力与变形基本关于跨中对称;恒载作用下桥梁以竖向变形为主;主梁全截面处于受压状态,在桥塔附近主梁出现负弯矩,在吊杆位置处弯矩出现尖点,剪力发生突变;主缆与吊杆全部受拉,拉力较为均匀,内力最大值均发生在桥塔边跨侧;各构件受力均在规范规定范围内且有较大安全储备;主缆与吊杆增加的外包结构使其承受拉力外还能够承担部分弯矩,从受力上表现出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北海桥工程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着重介绍了北海桥主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结构设计特点,从其结构尺寸及预应力体系入手,对跨中挠度、腹板主拉应力、跨中下缘拉应力采用了新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控制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安徽省境内某3跨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组合箱梁结构桥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计算,测试并分析了该桥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征,进而判断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结果证明,可为此类桥梁的设计、试验和维修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凤山分离立交大桥拼宽结构1∶6.05比例模型为例,进行斜交空心板梁桥拼宽结构静载全过程试验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斜交空心板梁桥拼宽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在中跨跨中对称荷载作用下,跨中纵向接缝破坏主要由弯拉作用引起,支座位置处的纵向接缝破坏主要由接缝两侧位移差产生的剪切力引起,在边跨靠近内支承侧的钝角处容易产生平行于钝角角平分线的裂缝.有限元模拟基本反映了斜交空心板梁桥拓宽改造的特点,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破坏形态大致相同,极限承载力大小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