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在人类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完成很多工人很难完成的任务;在科研活动中,机器人探测器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最隐秘的角落;在日常生活中,服务型机器人让生活更加轻松。最近已经出现了可以同步接收人类大脑信号的机器人,机械义肢的普及指日可待。科学家们对机器人的研发从未停止,而机器人爱好者们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这个夏天,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普及机器人的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美元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请看──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机器人不能对人构成伤害;二、机器人必须服从指令(除非有关指令违反第一条规则);三…  相似文献   

4.
医用机器人给传统医学带来了技术上和观念上的重大变革,是现代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医用机器人已在手术、康复、护理、教学、救援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
变形机器人     
<正>模仿阿米巴变形虫通常,人们想到的都是具有坚硬外壳的金属机器人。然而有业内人士反问:为什么机器人一定是金属做的呢?其中的一些机器人专家开始放弃按照人、昆虫,甚至坦克的模样研发机器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不起眼的阿  相似文献   

6.
<正>机器人技术是生机电一体化的高复杂技术,将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机器人按照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者具有不同的产业特征和规律。服务机器人是指除从事工业生产以外的一大类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分为专用和家用两  相似文献   

7.
在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机嚣人专家拉尔夫·霍利斯(PalphHollis)正在设计新一代的机器人,其大小不超过咖啡杯,它们能在空气垫上浮动,并且可以在几乎小到可以安装在一张桌面上的生产流水线中操作自如。每个机器人集中做一顶单一的工作,而且多达40个的一队机器人配合起来,以闻所未闻的高精度装配电子产品。由于电子设备有一种特点,即它们更新的周期以周而不是以年计。因此,霍利斯正在设计他的机器人.以使未来的桌上工厂能在几小时内重新改装成生产另一种新产品的流水线。惯用的机器人虽然是一种给人深刻印象的机…  相似文献   

8.
Rich.  E 卢天贶 《世界科学》1991,13(12):27-28
电视报道,在茫茫沙漠之中,士兵们冒着危险,搬运枪炮弹药。这一波斯湾战争场面与设想的高科技战争很不相称,引起了沃恩·詹尼斯的关注。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马丁·马丽尔特公司的科学家为他们最得意的研究项目找到了突破口,即研制一种重达25吨、推土机大小的笨重机器人。这种利用了计算机智能的机器人能“看见”大炮弹架上的炮弹,并且还能代替人搬卸,从而使人免遭危险。“如果我们运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装置打仗,可以挽救许多生命,而且,战争花费更低,”马丁·马丽尔特公司的空—舰一体化系统的总工程师詹尼斯(Jennings)说。  相似文献   

9.
王宛君 《世界科学》2000,(11):25-26,22
汉斯·莫拉维基(Hans Moravec)是机器人研究的先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程序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智慧儿童:机器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以及最新出版的《机器人:超然的智力、纯粹的机器》等。 莫拉维基坚信,到2040年机器人将达到人类的一般智力水平,并最终将成为智能高手。 莫拉维基还谈到具有人性的机器人:humans&#151;寄希望于humans&#151的不朽名声;当它们把自己上载到一种全新的能使之永生的超级计算机中时,不久将要变成它所称谓的“前人”了。 大英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机器人     
1972年,我国第一台机器人在上海诞生并展出。光阴荏苒,30年已经过去了。 有观点认为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机器人的萌芽期。而中国机器人最迅猛的发展则是在863计划启动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全面回顾中国机器人30年来的成败甘甜,只好在这里略谈一谈863计划以后,中国机器人的几项重要成果,以期管中窥豹之效。  相似文献   

11.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27-29
<正>在Baxter公司组织的人类与机器人比赛的现场人们发现,机器人能够很快地领会游戏规则,甚至知道如何作弊。在《罗素万能机器人》(科幻剧)开场一幕中,实业家哈利·多明(Harry Domin)引用了卡雷尔·怡佩克(Karel Apek)在1920年开的一句玩笑话"我们很高兴确认收到您下的15000台机器人的订单"。Apek以捷克语robota(意为强迫劳动或苦差事)为词  相似文献   

12.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26-26
<正>1927年上映的电影《Metropolis》(大都市)中的Maria,是第一个不停地在荧屏上闪烁的机器人,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在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现在了解的大多数机器人——在汽车组装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和吸尘机器人之类的简单设备,完全达不到科幻小说中机器人的水平,但是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已经变得如同至交。只是,你和一个机器人管家或者无人驾驶汽车在一起是否舒服?工作台上,一个在你旁边的机器人,不仅仅是移液,而且是提出  相似文献   

13.
宋涛  张亮 《世界科学》1999,(4):35-36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带来灾难。现代化兵器的不断涌现就是这样。如今,现代武器如核武器、生化武器、制导武器以及将要在未来战争中出现的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等离子武器对人的致命性越来越大,正在迅速减弱单个士兵的机智与勇敢所起的作用。如何制造一种机器,用以代替士兵执行日益危险的军事任务,成了各国军事家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士兵的诞生与现代化兵器的发展密切相关,武器杀伤力的不断扩大必然催生出机器人士兵这个“婴儿”。在战争中迅猛成长军用机器人可定义为: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  相似文献   

14.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33-35
<正>人类与不像机器而更似宠物或者人类本身的机器人在一起是否能感到自在?2009年,在奈良日托中心,一种四四方方的、与儿童一般大小的小型机器人Robovie的发明者产生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意,他想到,如果能把这种机器人推出去作为老人的对话伴侣,也许会有不错的结果。他们期望这些有甲虫般眼睛和呆板声音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用愉快的问候语向老人们打招呼,能做他们抱怨健康问题时忠实的倾听者,能在他们锻  相似文献   

15.
张丽 《科学之友》2008,(4):18-19
类人机器人技术发展至今,虽然还称不上惟妙惟肖,但科学家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一直致力于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这使得如今的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与人类更加接近,也具备了越来越多的神奇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晓荻 《科学之友》2005,(10):92-92
假如你是机器人,自己生锈了会有什么感觉?你会存钱准备给自己升级,还是要求世人对生锈的机器人好一点?动画新片《机器人历险记》提出这些问题,直指人生意义的核心。当然,我们讲的是机器人。但是你可能会忘记这点,因为电影中的机器人太像人类。这部电影谈的是个性以及做人的优良  相似文献   

17.
人才辈出 2003年4月3日到4月6日,日本横滨市举办了世界上最盛大的Robodex-2003”机器人博览会,博览会上共展出95种向消费者提供的机器人样品。“Robodex-2003”博览会上的展品大小各异,其中包括汽车般大小的大型机器人,以及可以放在掌心上的小型机器人(彩图1),精工爱普生公司推出的第二代Monsieur Ⅱ-P微型机器人,它能通过配备的蓝牙模块进行无线通信,机器人重仅12.5克)。  相似文献   

18.
如果购买一个机器人当保姆,你是喜欢一个浑身冰凉、埋头苦干的机器人,还是喜欢一个能说会道、表情丰富的机器人?当然,很多人会选择表情丰富的机器人。最近,英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首个可以模仿人类基本面部表情的机器人了。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会做煎饼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机器人干家务是未来人们购买机器人的重要原因。目前,家用机器人的主要功能主要还局限于干些扫地、端茶送水的粗笨活儿。要想让机器人获得家庭用户的青睐,必须让机器人越来越灵活。最近,日本推出一款会做煎饼的机器人,就是家用机器人发明历程上的一项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戴振东 《科学通报》2008,53(6):618-622
在非连续约束变结构机器人运动机构的仿生概念及模型研究基础上, 系统分析这类机器人的机构学、冗余驱动下的运动协调、非连续接触引发的动力学、机器人脚及地面反力、爬壁杆机构机器人黏附性脚掌的设计及相关微制造和相关步态规划与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