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肖汉兵 《河南科技》2008,(10):29-29
二、池塘套养 在常规池塘进行家鱼养殖时,可套养少量黄颡鱼。一般每亩放养每尾重30~40克的黄颡鱼60~70尾,池中主养的常规养殖品种以及搭配比例仍按原养殖方式进行,饲养管理也按常规养鱼操作规范进行。一般精养鱼池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下,不增加投入,每亩可增产黄颡鱼1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 ①套放鳜、鳖、黄颡鱼等名优鱼种.一般每亩水面可套养5~8厘米的鳜10~15尾、或150克/只的幼鳖5~8只、或10厘米以上的黄颡鱼种50~80尾.尤其是养蟹水面,套养的这些品种可捕食野杂鱼、虾,避免其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争空间,不仅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还可增产成鳜5千克、成鳖2~3千克、黄颡商品鱼25千克左右.②套放草鱼、鲫、鲤、鲢等夏花鱼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储备来年养殖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套养3~5厘米的夏花1000~1500尾,可增产鱼种30~50千克.③鱼、蟹等养殖水面套放青虾苗种,一般每亩套放1~2厘米的虾苗1万尾左右,可收获成虾5~10千克.④南美白对虾养殖水面套养河蟹,或实行双茬虾、虾鱼轮养(一茬南美白对虾、一茬青虾或常规鱼类);育蟹种稻田或池塘套养青虾等.  相似文献   

3.
一、池塘主养 黄颡鱼(俗称黄芽头、嘎牙子、黄腊丁)对池塘的要求不严,凡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土地、水泥池均可养殖。一般池塘水深1.5米左右,面积1~4亩。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嘎牙子、黄刺鱼、黄骨鱼等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养殖黄颡鱼,需要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还要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成鱼上市.其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嘎牙子、黄刺鱼、黄骨鱼等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养殖黄颡鱼,需要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还要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成鱼上市。其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文翰 《河南科技》2003,(8X):24-24
目前,草、鳊、鲫、青等鱼仍具有市场优势,其价格比鲢、鳙鱼高,应着重增加这些品种的放养量。优质鱼与常规鱼的比例宜为80:20。池内还应套养名特优品种,如鳜鱼、南方大口鲶、淡水白鲳、黄颡鱼、青虾、乌鳢等。此举既可除野,又不增加投饵施肥,每666.7平方米(1亩,下同)增收200元~500元。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2008,(7):11-11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肉质细嫩,除脊刺外没有肌间刺,食用方便,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在东南亚各国市场热销,如韩国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数百吨商品黄颡鱼。而我国仅江苏省和湖北省等地有黄颡鱼苗种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池塘主养 1.鱼种放养.为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鱼种须在8厘米以上,且规格整齐;放养密度,8~10厘米规格的鱼种每亩投放1000~1500尾,10~12厘米的每亩投放800~1200尾,池中搭配150~250克的大规格鲢鳙鱼种100~120尾,用来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的卵巢发育和周年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黄颡鱼卵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黄颡鱼卵母细胞发育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依其形态结构特征,可分为6个时期,30-60d龄的鱼处于第1期卵巢,且终身只出现一次,60-270d龄的鱼发育至第Ⅱ期,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270-300d龄的鱼发育至第Ⅲ期,Ⅲ时相卵母细胞未出现皮质液泡,310d龄鱼进入第Ⅳ期卵巢,Ⅳ时相卵母细胞的受精孔和精孔细胞明显,330d龄后发育至性成熟,成熟卵巢的成熟系数达10.9%~26.5%.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5—7月,属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08,(9):11-11
套养吃鱼的品种 在同一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鳜、乌鳢(黑鱼)、加州鲈、鲇等。利用这些鱼类,可以清除池塘里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类,减少放养鱼类的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一、培育亲鱼选择1~3冬龄,体重0.5~2.0千克的大龄鱼作亲鱼.培育时要在面积大、水质清、溶氧高、饲料鱼虾多的家鱼亲鱼塘或食用鱼塘中混养,每亩放养10~20尾.产卵期前30天集中培育.日投饲量为亲鱼重量的3%~5%.或选有微流水或排灌水方便的池塘单养.亲鱼池面积要有2亩至3亩,水深2米左右,每亩放亲鱼75~150尾,配养6.6~10厘米鳙鱼50尾,以调节水质,加放以5~6厘米的野杂鱼或家鱼种作为饲料,并勤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精巢发育和周年变化及精子的发生与形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黄颡鱼的精巢发育和周年变化及精子的发生和形成,结果显示,黄颡鱼精巢发育按其组织学特点和形态学特征,可分为6个时期.30~60日龄的鱼精巢发育处于I期,60~90日龄的鱼精巢发育处于Ⅱ期,90日龄以上的鱼精巢发育至Ⅲ期,成熟系数可达0.3%~0.65%,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5~7月,且其繁殖周期中出现两次波峰.精子的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成熟的精子等阶段,精子无顶体,核凹窝和线粒体发达,精子尾部细长,两侧有明显的侧鳍,轴丝横切面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13.
赵宪钧 《河南科技》2007,(11):29-29
一、池塘主养 1。鱼种放养。为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鱼种须在8厘米以上,且规格整齐;放养密度,8-10厘米规格的鱼种每亩投放1000-1500尾,10-12厘米的每亩投放800-1200尾,池中搭配150-250克的大规格鲢鳙鱼种100-120尾,用来调节水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 草鱼、鲢鱼、鳙鱼是我省人工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鱼苗的早繁早育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成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由于我省气候条件的限制,家鱼繁殖季节较晚,不能充分利用鱼类生长期。为此,全省许多渔场每年到广州等地购买鱼苗,常因长途运输、温差大等原因造成鱼苗大批死亡,不仅经济损失严重,而且也影响了渔业生产。为了立足本地解决这一问题,省水产局,淮阳县城关鱼种场进行了以太阳能为能源,依靠塑料大棚保温提早家鱼人工繁殖试验,获得了成功。1986年获早繁鱼苗350万尾,1987年获早繁鱼苗750万尾,较常规生产提早2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同一池塘内一年饲养两季鱼,即上半年饲养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鱼的经济效益,养鱼收入每亩可增加千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一、实现鱼种自给 养殖规模越大,鱼种所需费用越高,一般占总成本的20%。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自繁自育.并做好亲鱼提纯选育工作。无条件的养殖户一定要到信誉较好的大型苗种场或原种场,采购海花或朝鱼精心培育,再筛选出规格大、品质优的鱼种进行成鱼养殖.并将弱小的鱼种处理掉。培育鱼种最好有专池,也可在成鱼中套养夏花鱼种,或在成鱼养殖池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06,(18):21
在水产养殖中,降低饲料成本是增加养鱼效益的关键.应用光合细菌,把农作物秸秆(如麦秆、花生壳等)生产成为鱼生物饲料,可提高养殖效益,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光合细菌能产生多种促长因子,促进幼体生长发育,在水产养殖上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1.选好鱼池.选择环境安静、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和催产池,地底平坦、不渗漏,面积1.5~2亩,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为亲鱼培育池. 2.适当放养.以亲鱼体重计算,一般每亩放养100~150千克.草鱼的放养量可略大些,花、白鲢鱼的应少些.  相似文献   

19.
一、渔业自动投饵机类型 1.从应用范围可分为池塘投饵机、网箱投饵机、工厂化养鱼自动投饵机.①池塘投饵机.是投饵机中应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由于池塘养殖饲料主要为颗粒饲料,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出去.根据池塘大小,其抛撒面积为10~50平方米.②网箱投饵机.根据使用状况分为水面网箱投饵机和深水网箱投饵机.单个水面网箱面积一般为5×5米,抛撒位置应在网箱中央,抛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米左右,面积过大可能使饲料随水流涌出网箱.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斑点叉尾鲴与草鱼的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