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719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泡菜中的潜在致癌物——亚硝酸盐,将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rhamnosus 719(LCR719)接种到泡菜中,进行发酵,制备出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泡菜,并对泡菜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L-乳酸含量和酸度进行研究.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得接种LCR719发酵120h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2.214mg/L,低于对照样的10.500mg/L;用手性柱的高效液相法测得发酵24h的泡菜中L-乳酸含量为13.74g/L.结果表明,LCR719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快速产生L-乳酸,从而抑制了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盐是潜在的致癌物质,控制它在食品中的含量对保障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研究了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 LCR 719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的抑制,接种LCR 719的泡菜,在37 ºC发酵120 h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仅为2.214 mg/L,低于对照样的10.500 mg/L,应用手性柱的高效液相法测定泡菜在发酵24 h后产生的L-乳酸为13.74 g/L。结果表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是由于LCR 719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快速产生L-乳酸。  相似文献   

3.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经16S RNA及生理生化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CS 13002).文中研究了碳源、中和剂对菌株生产L-乳酸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中分别以葡萄糖及玉米淀粉为碳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SSF)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是最合适的碳源,使用木糖和玉米淀粉作为碳源均不利于L-乳酸的产生;使用NaOH作为中和剂的效果优于Ca(OH)_2和CaCO_3.在发酵罐中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得到L-乳酸含量为115.86 g/L,糖酸转化率约为82.31%,并证明MnSO_4·H_2O和MgCl_2·6H_2O在发酵中有特殊的作用.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得到L-乳酸123.3 g/L,糖酸转化率约为70.03%,产品中L-乳酸的光学纯度均达到99.8%以上.  相似文献   

4.
泡菜最早源于我国,而在随后印度、韩国、德国等国家也发明了自然发酵泡菜技术,这是利用到了一般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较高的特点进行泡菜腌制。该文希望深入研究泡菜腌制过程中异V_c纳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具体影响,主要是通过在腌制甘蓝和萝卜过程中添加异V_c钠和控制温度,研究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发现在泡菜制作过程中,用异V_c钠能有效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菌进行L-乳酸的发酵生产。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下合适的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接种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g·L-1∶玉米糖化液100,麸皮20、麦根20、玉米浆30,接种量为10%,37℃下,发酵72h产酸为82.1g/L。施光性鉴定为L-乳酸。  相似文献   

6.
苯乳酸是一种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它可以由许多微生物产生,尤其是乳酸菌.凝结芽孢杆菌TQ33是一株能够产生苯乳酸的微生物.将凝结芽孢杆菌TQ33在发酵液中培养72,h后,发酵上清液中苯乳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51.7±1.0)mg/L.为了提高苯乳酸产量,将苯丙酮酸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结果证明凝结芽孢杆菌TQ33能够有效地将苯丙酮酸转化为苯乳酸,从而获得高浓度的苯乳酸,最高质量浓度为(726.1±3.0)mg/L.苯丙酮酸的添加使苯乳酸的产量提高了13倍,发酵时间由原来的72,h缩短到24,h.旋光性实验证明凝结芽孢杆菌TQ33产生的苯乳酸为L–苯乳酸.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线和Co60照射联合诱变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JCM1553菌株,选育得到1株L-乳酸高产突变株SCT-10-10-60.经77代传代培养证实该菌株L-乳酸发酵遗传稳定.在37℃,200rpm下,该菌株摇瓶发酵葡萄糖60h的发酵液乳酸浓度达到最大,为195.67g/L,发酵糖酸转化率达到95.33%,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发酵速率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6.24%、50.13%和17.81%.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木薯淀粉84h的乳酸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03.33g/L,糖酸转化率达到78.85%,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和发酵速率均提高了29.49%,糖酸转化率则提高24.53%.该菌株发酵产物的L-乳酸含量高达96.75%,与出发菌株(96.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该高产菌株乳酸发酵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菌体增长速率加快.其L-乳酸发酵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生产菌株,具有较高的潜在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发酵蔬菜中分离到乳杆菌DMDL 9010,将此菌与LCR 719、LB 1.83、ST 1.204和LP 8140等4株乳酸菌用于MRS培养基体系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24h后发现,DMDL 9010的降解效果最好并具有显著性(P≤0.001).利用16S rDNA将鉴别的范围缩小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或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生理生化实验将DMDL 9010鉴定为戊糖乳杆菌.但在后续的PCR中无法得到戊糖乳杆菌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分析两种菌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它们都具有编码L-乳酸脱氢酶1的同源DNA序列(ldhL1),序列相似度达到90%.同时这段同源序列上下游片段序列相似度较低,其序列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别依据.对DMDL 9010的L-乳酸脱氢酶1基因上下游900bp左右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DMDL9010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高级醇含量高是制约液态法白酒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液态法白酒中高级醇含量,本研究在传统液态法白酒发酵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酵母、酶制剂和大曲协同发酵生产液态法白酒.系统地研究了酿酒原料、酵母菌种、酵母接种量、酶制剂(糖化酶、酸性蛋白酶)用量、酵母与大曲用量对液态法大曲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种、酵母接种量、酸性蛋白酶用量和大曲用量对液态法大曲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含量影响较大,而酿酒原料和糖化酶用量对液态法大曲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酵母菌种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3产高级醇总量最高(512.82 mg/L),酿酒酵母A-2产高级醇总量最低(441.51 mg/L),二者相差71.31 mg/L;随着酵母接种量从2×10~6mL~(-1)增加到12×10~6mL~(-1),高级醇总量从376.52 mg/L增加到444.64 mg/L;酸性蛋白酶的用量为4 U/g时,高级醇总量为431.29 mg/L,比对照下降7.80%;大曲用量为原料的40%时,高级醇总量为207.73 mg/L,比对照下降59.98%.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发酵,高级醇总量对比初始发酵条件降低了52.18%.  相似文献   

10.
对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JCM1553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得到一株耐高温L-乳酸高产突变菌GX-6.在47℃,分别以葡萄糖和木薯淀粉为底物,研究GX-6菌株发酵生产L-乳酸的情况并考察GX-6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发酵56h的L-乳酸产量达到117g/L,...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