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2007年该病在许昌市的发生程度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主要表现在:病株率高,侵茎率高,造成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为此,笔者对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机械收割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麦田病虫草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小麦纹枯病、小麦吸浆虫、野燕麦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机械收割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麦田病虫草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小麦纹枯病、小麦吸浆虫、野燕麦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5.
玉米田蚜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规律 1.主要种类.许昌市玉米田蚜虫主要种类有玉米蚜和禾谷缢蚜等,寄主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及一些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是危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病害.它们的发病症状极为相似,在生产管理上容易发生混淆.只有正确区别两种病害的形态特征,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夺取小麦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孙天文 《河南科技》1992,(5):4-5,2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2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10大病虫害,即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轻发生年发生面积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可损失产量1-2成,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产量损失4-5成,部分地方甚至造成绝收。综合分析20年来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清楚地看出,病虫发生程度的轻重,是随着小麦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2007,(6):4
一、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六病四虫".其中,条锈病偏重发生,沙河以南局部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平原灌溉田和低洼潮湿地重发生;叶枯病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中北部稻茬麦及沿河、高产灌区麦田偏重发生;赤霉病,如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流行;叶锈病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地下害虫偏重发生;苗期蚜虫中度发生,穗期蚜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麦蜘蛛中度发生,西部、北部丘陵山区麦田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 1990年,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秆黑粉病等主要病害在我省大流行。其发生范围之大、程度之重为建国40年来所少有,虽经防治,仍造成较大损失,致使前期生长良好的小麦没能达到预期产量水平。据初步估算,仅因病害减产的小麦就在9亿公斤以上。因此,有必要认真回顾、分析去年的麦病发生情况和流行原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以获得理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是我省夏粮生产能否迈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前提。一、1990年发生情况,就全省而言,小麦病害属于中度偏重至大流行年,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面积大、来势猛,危害重,南部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我区小麦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肥、水及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明显上升,危害日趋严重。仅1990年全区发病面积达150.1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4.92%。一般田块病株率30~40%,严重田块80%以上,白穗率35.4%,损失小麦1450.7%万公斤,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一、病状小麦不同生育期,均能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分别造成烂芽、病苗花苗、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症状。烂芽:小麦发芽时受病菌侵染,先是芽鞘变褐,继而烂芽枯死。病苗:麦苗长至3~4片叶时,先是基部第一张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蔓及全叶鞘,病斑中部呈死色,边缘褐色。叶鞘发病后,该叶的叶片先是叶尖,尔后全叶呈水渍状暗绿色,不久便失  相似文献   

12.
石鸿文  宗万昌 《河南科技》1991,(10):10-10,12
<正> 我省地域辽阔,有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这就有利于麦类病害的发生流行。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小麦条、叶锈病,麦类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大麦条纹病、云纹病、黄叶病、散黑穗病等20余种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经常发生流行。比如,1983年信阳地区发病面积达200.5万亩,损失小麦2500万公斤;1991年达300.0万亩,损失小麦  相似文献   

13.
小麦在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有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枯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蝼蛄、蛴螬、金针虫、蝗虫、蟋蟀等。在病虫害发生后,如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产:下面笔者介绍几个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我省各生态类型区的小麦均有不同程度的青枯发生。为了解小麦青枯的发生与氮磷钾不同配比和土壤质地的关系,本文作者于1984—1987年连续四年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尽管四年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从而对小麦青枯发生的土质及肥料因子有较明确认识,为制定其防御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郑州9023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是河南省种子管理站2000年、2001年秋播重点推荐示范品种,省科委的重点攻关项目。一、主要特点 1.优质:品质指标超过我国强筋优质小麦品种国标1级标准,与国外优质面包专用小麦相当,为我国目前少有的特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可完全代进口强筋优质小麦。2.早熟:较早熟的豫麦18提早3天左右,而且早熟性较为稳定,适应性较广。3.高抗赤霉病、条锈病、土传花叶病,中抗纹枯病、叶锈病、叶枯病,综合抗病性较好。4.高产:穗纺锤型,穗数40万/亩,千粒重42-45g左右,穗粒数34粒左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小麦对连续一个月寒潮且平均气温突降10℃以上的适应能力,以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6个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绵阳进行单播和混播处理,并和当地小麦进行比较分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条锈病在单播和混播条件下的发病情况和寒潮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条锈菌的反应型差异显著(P0.05),不同近等基因品种单播和混播的枯芯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结合当年寒潮的影响,四川小麦品种适应当地异常环境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初秋,正是秣马厉兵做好小麦备耕工作的繁忙季节,1998年9月18日上午8点多钟,有700多人参加的小麦科技培训班即将在许昌县政府大会议室举行。培训班开始之前,许昌市副市长张同立紧紧握住一位身材魁梧、鬓带银丝、精神矍铄的科学家的手,深情地说:“每次见到...  相似文献   

18.
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为有效地防治本病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从1959—1963年我们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20日至21日,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长铎带领的1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莅临许昌,视察了许昌市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工作.短短两天的视察,代表们对许昌市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工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正> 利用花药培养进行新品种选育是一种新的育种方法,把花药培养同常规育种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节省土地和劳力。但是,目前小麦花药出愈率和绿苗诱导率还不能满足育种需要。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出愈率,筛选出适合一定材料的基本培养基及其最佳成份配比,并从量的角度对影响小麦出愈率的若干因子加以分析,我们于1985—1986年做了这个正交试验,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