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制冷主机系统寿命周期费用最小的原则,建立了区域供冷系统中不同类型制冷主机之间设计容量分配的优化模型。从实例计算的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在电价和蒸汽价格确定的情况下,对于冷负荷一定的某区域供冷系统,当采用电制冷主机和吸收式制冷主机作为冷源时,这两种制冷主机之间的设计容量分配存在最优值;电价对制冷主机设计容量的优化分配影响很大,蒸汽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蒸汽的供应量是否有限制,对制冷主机设计容量的优化分配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基于动态年折算费用法建立了区域供冷系统供回水经济温差的优化模型,并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小区区域供冷系统为例,分析了用电价格、比摩阻、供冷距离以及空调负荷等因素对供回水经济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回水经济温差为6.3℃时,年度费用最低,此时供水温度为5.9℃,与常规设计温度7/12℃相比,每年可节约2.4万元,经济温差随电价的增加而减小,随比摩阻、供冷距离、空调负荷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如何选择制冷方式和选择哪种制冷方式最优是目前区域供冷系统(DCS)规划建设时讨论的热点.文中以所建立的电压缩式和蒸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分析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以制冷系统单位冷量的经济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蒸汽热价/电价比越大,两种制冷方式经济成本相等时的蒸汽输送距离越短;当蒸汽热价/电价比大于1.13时,蒸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经济成本恒高于电压缩式系统.由此得到结论:不同的制冷站应当结合蒸汽输送距离、电价和蒸汽热价选择适宜的制冷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选择区域供冷系统设计负荷并优化其主机运行策略,对某区域供冷系统的逐时实际冷负荷变化规律及数值预测进行研究。通过对该区域供冷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流量进行实测,得到并分析实际逐时冷负荷;通过增加输入层数据,建立改进人工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并对预测值及其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供冷系统在各负荷区间运行时间分布较均匀;在实测期间,系统在高负荷区间的运行时间所占比例为17.5%,最低负荷区间的运行时间所占比例为13.5%,其他负荷区间运行时间比例为15%~20%,这与单区域供冷系统负荷越大则运行时间越短的特点完全不同;并且区域供冷系统连续24h工作,实测日最小运行负荷仅为当日最大实际负荷的11.8%,逐时负荷变化范围大,这说明区域供冷系统更应注意机组容量选型和运行策略优化;由经改进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得出的负荷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吻合,其相对误差受用冷区域功能与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区域供冷系统中冷冻水输送管线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确定区域供冷系统冷冻水输送管线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的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为系统的年度费用,由冷冻水二级泵的年运行费用、冷冻水输送管线冷量损失费用、二级泵功耗导致的冷水温升所产生的费用、冷冻水二级泵的折旧和维修费用以及冷冻水输送管线折旧和维修费用5个部分组成.考虑全年变负荷运行的特点,在部分负荷时假设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差不变,采用变频泵调节流量.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区域供冷系统,存在最优的水流速度和保温层厚度;冷水输送距离对最优水流速度和保温层最优厚度没有影响;最优水流速度随电价升高而降低,随设计冷负荷增大而升高;保温层最优厚度随电价升高而增加,随设计冷负荷的增大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区域供冷技术在国内多个重大项目中得以应用,但是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节能性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区域供冷技术的应用未具备良好的区域负荷特性.因此,通过理论分析区域负荷特性对区域供冷系统各组成部分能耗的影响,探讨在已有的"供冷半径"概念上提出区域负荷特性指标这个综合概念,用于评价区域供冷技术实现节能性所需具备的负荷特性条件.分析结果认为,区域负荷特性需综合考虑最大管长距离、区域供冷峰值负荷、时间加权平均负荷率和总管长4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鲲 《甘肃科技》2007,23(1):118-120
依据地铁车站冷负荷变化的特点以及当地气象条件、电价政策,通过对地铁车站常规制冷系统和冰蓄冷系统的投资及运营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合理优化的制冷方案。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区域能源系统规划研究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供能分区优化方法,且能源站的供能范围、数量和选址中未能考虑负荷密度特性问题,为此提出考虑负荷密度的区域能源系统供能分区优化设计方法。首先研究了负荷分布与能源站经济供能半径的关系,根据管网拓扑结构简化模型建立了负荷密度与能源站经济供能半径优化模型。进而基于推导得到的经济供能半径和负荷密度的特性关系,建立了以传统空调系统与区域能源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差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的规划模型。最后通过案例仿真并与传统K-means聚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区域能源系统的能耗损失成本、管网投资成本和运维费用分别降低了22%、5.1%和2.1%。  相似文献   

9.
Power Pool 模式电力市场中最优备用容量的确定及其定价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文中在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最优备用容量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研究了最优备用容量的定价和用户侧电价的确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某时段的最优备用容量完全由该时段的电力负荷需求量概率分布、单位余电损失和单位缺电损失决定;最优备用容量的价格可由实际上网电价和预测负荷需求电价决定;用户侧预期电价由带网损的结算电价、Power Pool合理收益和预期额外损失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三套管蓄能型热泵(TRESE)的制冷性能,对一台2,HP样机的4种制冷模式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夜间室外干球温度低于25,℃时,三套管蓄能型热泵的周期制冷COP较高,其值在2.4~3.7之间;三套管蓄能器与空气源热泵联合供冷模式的COP较高,在室外干球温度为35~43,℃的范围内,其值在2.4~2.9之间,较空气源热泵单独供冷模式的COP提高了15%;当三套管蓄能器供冷水流量为40,L/h时,联合供冷期间三套管蓄能器的供冷百分比稳定在7.7%左右,受室外气温的影响不大;若将样机中3组三套管蓄能器同时开启,则三套管蓄能器的供冷率在联合供冷中的比例可提升至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