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总结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的震害经验,房屋结构体系不合理或存在缺陷是多层砌体房屋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多层砌体房屋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房屋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砌体结构是我国最悠久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已有震害资料的基础上,论述砌体墙的水平裂缝、斜裂缝和竖向裂缝的破坏形式,给出各种裂缝的破坏形态和常见位置;砌体结构的倒塌破坏包括整体粉碎性垮塌,局部垮塌和整层垮塌,系统的阐述了各种倒塌破坏的特征;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其他常见震害破坏形式,如变形缝处破坏、楼梯板破坏和结构突出物破坏。深入探讨砌体墙裂缝和倒塌破坏的产生原因,为了解砌体结构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奠定基础。针对砌体结构在结构安全上的薄弱缺陷,提出在设计和施工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地震中对各类房屋建筑震害的调查发现,在高烈度区,理论上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砼结构倒塌了,而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砌体结构却裂而不倒,笔者就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措施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本文通过对地震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震害分析,针对楼梯间、强柱弱梁、填充墙、村镇自建房等在抗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参照2001年版的《建筑抗震规范》,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笔者认为合适的改进措施。震害调查表明,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保证结构施工,房屋建筑基本上就能达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研究该结构体系的震害规律,分析结构破坏机理以及抗地震倒塌能力,运用LS-DYNA软件对底框多层砌体结构进行了由损伤至倒塌破坏的全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底层结构破坏,造成上部结构失稳,最终导致结构整体的倒塌,仿真结果和真实倒塌过程吻合较好.该成果利用模拟的可视化再现地震时建筑结构的倒塌过程,确定建筑结构的薄弱环节,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村镇房屋震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大地震中,砖混结构和生土建筑作为汉中市村镇房屋的主要建筑形式损坏严重。为了提高当地村镇房屋抗震性能,指导人民重建家园,对汶川地震中汉中市村镇砖混和生土房屋,从屋盖及楼盖、墙体、楼梯间和其他构件破坏等方面分析震害特征,针对倒塌、开裂等震害特征提出村镇房屋震害主要原因是由强度不足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完善引起。  相似文献   

7.
江西九江地震砌体结构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砌体结构震害情况的现场调查,归纳和分析了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及我国村镇房屋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多发地震国家,村镇建筑由于技术、经济与人们的抗震意识薄弱等原因修建的房屋抗震能力差,震害严重。文中通过调查分析西部村镇的土坯房屋、砖木房屋、砌体房屋、底框房屋的常见建筑震害现状,得出结论:震害主要由于房屋整体性差、抗震设施不到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协调、以及施工和材料方面等原因造成,并对各类村镇建筑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改进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李成军  张志巍 《科技信息》2009,(7):278-278,283
针对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特点,介绍了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设计要点及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闽南地区群体建筑的抗震性能,于2012~2013年初对福建省内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等地的群体建筑进行了现场抽样调查.将区域内的建筑结构分为框架、砌体、高层、石结构等七种结构类型.通过列举其中典型的房屋结构,阐述闽南地区这些结构类型房屋的基本特点,抗震性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各抽样房屋的结构类型、高度、年代、用途、使用现状等信息,运用类比法,计算出每栋抽样结构在各烈度下的震害情况.统计各结构类型建筑结构在不同烈度下的震害分布情况,得到相应的易损性矩阵,预测及评价区域内的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用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多层砖房震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结构的震害预测是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基础内容。应用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对结构震害进行分析预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构造物筛选出影响其震害的主要因素 ,采用地区性的历史震害资料对所建成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的方法。以量大面广的多层砖房为例 ,以云南省近几年来的几次大地震的灾害资料为样本 ,运用灰色数学方法筛选出影响震害的主要因素 ,然后进行了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构筑与训练。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的训练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学校砌体建筑结构破坏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的结果,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学校砌体建筑物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将调查的房屋破坏类型分为主体结构破坏、局部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另外,为便于分析和查找原因,将主体结构的破坏程度划分为整体倒塌、严重破坏但不倒塌以及中等损坏等几种类型.分析了造成结构出现这些不同程度破坏的原因,指出房屋所在地的地震烈度、是否符合抗震设计要求以及结构是否存在多道抗震防线是造成结构出现不同破坏程度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学校砌体结构建筑物建议从建筑设计的规则性、多道抗震防线等方面提高抗震设防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底层框架砖房是一种混合结构形式,底部一层全部或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上部多层采用砖墙承重,在我国城镇地区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具有"上刚下柔"的结构特性。512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地区均有大量该类建筑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也有部分位于极震区的底框砖房表现出很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组织了考察队,对地震灾区建筑物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科学调查。在介绍和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底框砖房的表现——底层过大的水平侧移、过渡层严重破坏或完全坍塌、底层严重破坏或房屋完全倒塌、上部砌体整体发生侧移、以及设计和施工质量良好的底层抗震墙砖房"大震不倒"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在抗震设防地区应禁止使用部分底框砖房,地震中过渡层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设计所采用的受力状态有明显的区别,规范应考虑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质来制定上下层刚度比要求,明确对过渡层的延性和强度要求,明确该类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地震灾后的群体砌体建筑进行快速灾害评价与预测,提出快速预测群体砌体建筑的震后易损性分析与震害预测方法.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对砌体建筑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的5个影响因子,然后通过对砌体建筑进行易损性分析得到不同抗震性能影响因子的属性值,再通过熵权法计算砌体建筑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应用提出的新相似度加权计算公式计...  相似文献   

15.
五层砌块模型房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三幢五层砌块模型房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讨论了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砌块房屋的破坏机制和抗震能力,并和1979年原型试验楼静力试验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隧道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砌体建筑物的振动响应,以青岛地铁3号线下穿某砌体建筑物爆破施工为背景,通过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砌体结构的爆破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随楼层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合数值计算,进一步分析隧道埋深、单段最大装药量,装药结构等不同因素下砌体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分析表明:在隧道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砌体结构在垂直方向的振动响应强度明显大于水平方向,并且存在一定的高程放大效应,在爆破施工时应加强对砌体结构顶层的防护;隧道下穿砌体建筑物施工时,爆破地震波的主频率主要集中在10~60 Hz内,建筑物自振频率则大多为3.0~3.5 Hz,该砌体建筑物与爆破地震波较难发生共振;砌体结构动力响应强度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单段最大装药量增加近似呈线性关系,改变装药结构及控制单段最大装药量是控制爆破振动的有效措施;爆破振动速度对隧道的埋深响应敏感,在数值上出现数量级的变化。通过对多层砌体结构振动响应分析,有利于不断提高与完善现有的爆破技术与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住宅建筑目前在我们国家所采用的材料形式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住宅建筑无论是砌体结构也好,混凝土结构也好,其产生裂缝的位置大部分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从设计和施工两大基本方面阐述二者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出现产生的影响以及针对原因提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村镇建筑节能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砌块砌体结构,该结构砌体以EPS混合土为内芯、轻质混凝土空心砌块为外模组合而成。本文以2种外膜强度和3种内芯强度为影响因素共制作6片该新型复合砌块砌体试件,对试件进行了抗压性能试验,研究了该砌体的抗压性能,结果表明:该砌体的受压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受压破坏过程相似。在上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变形协调条件和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该砌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并将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且偏于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此新型复合砌块砌体抗压强度的理论计算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都江堰市内房屋建筑的震害,分析总结了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首先给出了房屋建筑的地震失效模式判别准则,重点分析了都江堰市内房屋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典型失效模式和相应的失效机理.分析发现,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房屋,按现行规范进行抗震设防比较有效,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结构形成了弱柱强梁的破坏机制,底层易于变成薄弱层,柱的截面尺寸相对较小和纵向钢筋配筋偏低,柱在端部和节点区的箍筋配置普遍不足.并根据房屋建筑的典型失效模式提出了相应建议.该研究工作可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底层框架-上部砌体结构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结构体系,特别适用于砌体结构房屋对底层大空间的功能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相关单位对底层框架结构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底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研究的重点,抗震试验多采用小比例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法.而对于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多孔砖来说,这方面的抗震研究还较少,采用小比例模型试验也存在制作上的困难.以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多孔砖为对象,通过抗震试验研究其底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底部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该结构体系能够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