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健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56-58
本文认为文学典型的“独特的审美价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典型是作家独特的创造,即该典型在文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作家创造该典型的手法既 超越了前人,又超越了自己,即该表现手法是新颖的;三、从读者审美感受的角度看,该典型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情感满足。 相似文献
2.
在学阅读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对象化的过程中,读因特殊审美心理机制所形成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心境,共同构成了阅读心态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把握阅读心境对阅读活动的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心境,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向和育人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转化、内化为个体、个人的价值,其意义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是主体自身发展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开始从价值论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价值在党和国家的工作活动中占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人们往往更多地强调社会价值而忽略个体价值。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的个体需要日益加强,因此,我们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5.
进入后文学时代,社会文化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使文学经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实质上是经典的当代功能危机和价值危机,亦即文学经典主义观念的危机.在文学资源丰裕化的后文学时代,文学经典主义显然已经不再合时宜. 相似文献
6.
(一) 关于“自我”的理论研究和文学表现,已风靡于世。但这一概念,我国现有许多词书,包括《现代汉语新词词典》都未列条目;《现代汉语词典》虽有条目,解说为“自己”,仅只涉及和“双音动词”的关系,显然是不足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说“自我”为“相继的意识状态的主体。现代心理学中,‘自己’ 相似文献
7.
8.
杜满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4):106-109
文学节目的主持人应当具有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鉴赏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节目既具阳春白雪之高雅、又不离下里巴人之亲切,亦庄亦谐,给人们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呼应。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虽然没有现实的功利价值,但却可以对思维情感,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其中人格又间接在左右、影响着思维情维的发生。思维情感会影响人对客观事物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缺乏对思维情感的正常而健康的引导,一个人就会形成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一个的成才。因此,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性的严重异化,人类心灵丧失了温馨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画廊中美学思想的巡礼,论证了审美教育是实现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唐中印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6):92-95
文学经典是经典世俗化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文学经典的不确定性导致文学经典的不断转型。导致文学经典当代转型的动力主要来自当代社会主题的变迁与建构文学经典的权力结构的改变。文学经典当代转型的具体表现有三,即经典的进一步多元化、通俗文学经典的出现与图像型文学经典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皖西籍作家韦素园是"五四"后期文学社团未名社的骨干,"未名四杰"之一。在他30年追寻人生意义的生成过程中,逐步塑造了完美人格,彰显了生命价值。他克勤致勉,脚踏实地,默默地为自己的文学理想而奋斗,留下了虽不是很多却弥足珍贵的作品,显露了他对文学理论的真知灼见和他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3.
陈吉猛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5):68-72
文学活动之所以能够生成审美价值,是因为文学活动本身提供了审美活动发生的三个条件,或者说文学活动可以满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三项原则——感性的原则,形式的原则,非利害(或距离)的原则。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态主要有文学的美、文学的丑、文学的崇高、文学的悲剧性、文学的喜剧性等。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价值属于"感性的认识",文学的非审美价值属于理性认识,它们在文学活动中既可能相互分离,又可能相互伴生、甚至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4.
红色经典文学是红色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经典文学研究亦可视为红色资源传播教育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的评价及其文学史地位几经变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热潮出现了一种去革命化倾向。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其文学史地位的变迁,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5):117-121
任何价值形态都需要在不断实现过程中体现出来,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是通过某种途径和运作机制,使政治教育本身所固有的价值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过程。对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的理解,应从"价值实现的结果"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两个层面来分析,两个层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要实现政治教育的价值,不仅需要对教育对象进行政治理论灌输,还需要发挥管理的政治教育功能以及采取切实可行的政治实践锻炼,使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有效实现。在这过程中,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是关键所在,是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陈桂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12
分清作为"教育价值取向"的美育(追求教育本身的和谐之美)与作为"独立教育成分"的美育的区别,并在分辨美育的固有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基础上,澄清对于"美育"的误解与滥用. 相似文献
17.
芶雁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历史和政策规范发展的回顾,以及对现状的分析探讨,归纳列举了当前各级中外办学机构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影响办学质量的问题及其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危害性,提出了解决这些不规范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3-109
在文学教育中,审美与启蒙的矛盾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广义上来理解,审美与启蒙在本原意义上是统一的.尽管两者实现的途径不同,审美主要是通过感性直观实现超功利.启蒙主要是通过理性启迪实现超功利.但它们都指向人的解放和意义的获得.理想的文学教育应该是这种广义的启蒙与审美的统一.但是在人类社会尚不完善的历史阶段,启蒙往往被狭义化,审美也往往被异化.本质相通的审美和启蒙在鲁迅的时代产生了分立.面对分立的两者.鲁迅的选择是凸显启蒙,搁置审美.这就形成了鲁迅重启蒙、轻审美的文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林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6):82-84
新农村文艺创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农村文艺创作中,既要注重"百花齐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同时,又要牢牢把握住文艺创作"求真"、"向善"、"崇美"的审美价值取向,不违背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发展和繁荣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