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过林间诱捕试验,触角电位(EAG)测定和室内定量生测,确定了大袋蛾雌虫主要由胸部背板释放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2.
用气相色谱、X-射线微区分析、生物测定及电生理等方法,研究了硬蜱性信息素的成分、含量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以及雄虫对性信息素的反应.硬蜱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2,6-二氯酚.雌虫吸血后性信息素量明显增加,第3~5天达到高峰,交配后下降.雄虫哈氏器是感受性信息素的器官,其前窝感毛对2,6-二氯酚反应最灵敏,吸血7d时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Y型嗅觉仪生物测定法分别测定了Wiebesia pumilae雌蜂对不同发育时期薜荔雌、雄榕果挥发物以及合成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W.pumilae雌蜂对薜荔雌花期雌、雄果挥发物具极显著的趋向行为,对成熟期雌果和雄花期雄果挥发物具极显著的驱避行为,而对其他发育期的雌、雄果挥发物表现为无选择偏向性行为反应,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薜荔榕果所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和配比存在差异.W.pumilae雌蜂对薜荔相同发育期雌、雄果挥发物表现为无选择偏向性行为反应,表明雌、雄果释放的挥发物组分存在相似性.合成信息素芳樟醇、苯乙烯,以及二者的混合信息素对W.pumilae雌蜂的选择行为影响显著,表明芳樟醇、苯乙烯可能是榕果挥发物中的主成分;混合信息素A2B2C1和A2B2C2组合对W.pumilae雌蜂具极显著吸引作用,而A1B2C2组合对W.pumilae雌蜂具极显著驱避作用,表明混合信息素的交互作用明显,其交互作用既可能表现为增效作用,也可能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仅在黑暗期产生性信息素,性信息素的产生?脑中一种活性因子的控制,光照期、黑暗期的雌蛾脑匀浆液都有这种活性因子存在,但黑暗期脑匀浆活性较高,雄蛾脑匀浆液也有这种活性,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脑匀浆液也对亚洲玉米螟雌蛾有刺激活性,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产生即无刺激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切断腹部末端神经亦不影响脑因子促使性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5.
<正>已往虽然对许多昆虫的性行为与温度、光暗日周期的关系有很多报道,但对它们与性信息素滴度,特别是呼吸、脉搏的关系及其日节奏尚甚少报道。 据研究,大袋蛾雌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不属于Noirot.C.和Quennedey.A.对昆虫表皮腺体的分类中的任何一类,而是一种新的表皮腺体。腺体结构引起了特殊的释放信息素的机制。 在腺体释放分泌的机制的研究中,虽然有的研究者对其它目的昆虫做过一些推测,但尚未见到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的报道。 本文所报道的是对大袋蛾雌虫信息素含量、呼吸强度、心脏脉动频率的日节奏以及脉动频率与信息素释放速率间关系的研究,并阐述了大袋蛾释放信息素机制。  相似文献   

6.
董双林  杜家纬 《武夷科学》2002,18(1):316-316
同大多夜蛾科昆虫一样 ,甜菜夜蛾雄蛾腹部第 8节的末端具有味刷构造 ,当雄蛾被引诱到雌蛾或雌性诱芯附近时 ,呈现典型的振翅、打开味刷、腹末端上弯、追逐雌蛾等预交尾序列行为。为弄清甜菜夜蛾雄蛾打开味刷的生理功能 ,探讨利用雄蛾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新途径 ,我们利用电生理及风洞等行为生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初步结果如下。(1) GC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雄蛾味刷的正已烷浸提液中含有 3种组分 (I:II:III) ,3者间的比例为 18:2 5 :5 2 %。(2 )求偶观察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使雌蛾求偶的百分率降低。在整个暗期的雌蛾求偶阶段 ,处理组雌蛾的求偶百分率均小于对照组 ,在暗期后期的差异更大。求偶率下降使平均求偶时间随之明显缩短 ,对照组雌蛾的平均求偶时间为 4 .5 8h,处理组为 3.4 9h,缩短 2 3.80 %。 (3)风洞测定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对同种雄蛾向雌性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雌蛾性信息素中加入 2 0个味刷当量的浸提液 ,对雄蛾向性信息素诱芯的定向飞行、飞行半程以上、接近诱芯及在诱芯上的降落率等指标 ,均无明显影响。 (4)雄蛾味刷浸提液不能引起雄蛾触角明显的 EAG反应 ,表明甜菜夜蛾雄蛾触角上不存在味刷化合物的感受器 ,这与结果(3)也是一致的。上述结果提示 ,在甜菜夜蛾雄蛾接近一只  相似文献   

7.
<正>大袋蛾不但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而且雌虫性信息素的分泌部位和化学结构亦不同于一般鳞翅目蛾类。我们的初步工作证实,大袋蛾雌成虫的性引诱能力极强,其性信息素的分泌部位主要在胸部背板区。用漂洗法提取,可消除屏蔽物质的干扰和减少杂质的污染。大袋蛾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不同于一般鳞翅目蛾类的不饱和长碳链醇、乙酸酯或醛、酮之类。其主要活性组分的分子量为270,分子式C_(17)H_(34)O_2。此外,还有多元组分存在的可能性。结构鉴定的进一步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榆斑蛾Illiberis ulmivora Graeser(Lepidoptera:Zygaeoidae)成虫的生殖生理活动进行了研究,观察了成虫的求偶、交配以及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行为。并对雌蛾性信息的粗提物和薄层板分离馏分进行了林间诱蛾试验,表明均有明显的诱雄蛾活性。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扩大合成及生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扩大合成研究,使合成的诸条件进一步完善,确定了最佳碱浓度,为小批量制备提供了可靠数据。田间生测实验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药剂每亩仅用2.2mg即具有明显的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mg)的苯乙醛(PAA),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此外,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缺少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长角血蜱雌蜱盾窝腺中性信息素2,6-二氯酚含量和整体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蜱2,6-DCP生物合成开始于由若早蜕出后5d,之后其含量增加并在盾窝腺中沉积,吸血前后达到高峰,吸血后3d开始下降,但吸血后3-5d内保持在一恒定水平,此期内2,6-DCP释放以吸引雄蜱,吸血后7d即交配后含量急剧下降,饱血后下降为零。  相似文献   

12.
张涛  杜振亭  张兴  耿会玲  高锦明 《科技信息》2013,(25):42-42,118
昆虫性信息素昆虫求偶过程中释放的微量信号化合物,模拟这种信号系统可以制成专一高效的新型天然产物农药。本文以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鉴定为例,阐述了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结构鉴定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进行桑天牛成虫饲养,并对其取食、交配、产卵、刻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在同一构树枝上取食时有部位选择行为,其先试探选择2~5个部位,选定后连续取食;雌虫的日取食量明显大于雄虫;成虫求偶交配行为分为求偶、抱对、交配、拆对等阶段;雌成虫刻槽产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位置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成虫取食高峰期为6:00—8:00,次高峰期为12:00—14:00,上午取食量占日取食量的一半以上;求偶时间可达78~148 s,平均约119.56 s;每次交配的持续时间为312~605 s,平均约445.62 s;雌成虫咬刻槽的时间为15~25 min,每产1粒卵的时间为3~5 min;桑天牛成虫在1 d内产卵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2:00,约占日产卵量的1/3;产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雌成虫交配后可持续产卵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果蝇的红白眼色为遗传标记性状,利用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杂交的方法,研究了乙烯雌酚影响果蝇性比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浓度条件下,乙烯雌酚未能使y类型的合子发生性反转,而是对其存在致死作用或是降低了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受精机会。  相似文献   

15.
分别应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雌蜱吸引性信息素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生物测定,确定长角血蜱雌蜱分泌的2,6-二氯酚(2,6-DCP)和2,4-二氯酚(2,4-DCP)具有性信息素的生物学作用,虫体表面点滴这2种物质,均能使交配成功率显著提高.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确定了这2种成分在长角血蜱雌蜱不同发育期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雌蜱饥饿时就已经开始分泌2,4-DCP和2,6-DCP,随着吸血过程的延续,2种物质的分泌量持续增加,交配期达到峰值,交配后含量下降;不同发育期,雌蜱分泌2,4-DCP和2,6-DCP量的比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大袋蛾雌成虫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形态学、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其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为散生的腺体单位,每个腺体单位由腺细胞和间细胞组成。腺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胸部背板上,头部和腹部第一、二节上也有少数腺细胞。由于腺细胞具有分枝的导管,并形成端器(the end apparatus),但没有发现导管细胞,导管似由腺细胞本身分泌形成,因而它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昆虫皮腺细胞,目前正在进行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27&#177;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2L:12D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成虫的羽化、交配行为.结果表明:羽化全天可见,92%于暗期羽化.羽化高峰期在21:00~22:00之间,雄虫羽化率为22.12%,雌虫的为12.91%.成虫交配主要集中在羽化后的1~4 d,在羽化后的第2天交配率达到最大值.交配时间发生在1:00~9:00之间,5:00~6:00之间交配率最大为37.14%.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都在进行探索利用昆虫性外激素来防治害虫,以提高综合防治效果,这是植保工作的一条新途径。在毛主席无产阶级科研路线的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国近几年对若干种农林主要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棉花红铃虫、梨小食心虫、甘蔗螟虫、玉米螟、稻瘿蚊和三化螟等的性外激素的利用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试验研究,主要是用活雌虫和粗提物作诱饵诱杀雄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目的是通过大量诱杀雄虫,使自然界这些害虫雌雄性比失去平衡,造成部分雌虫不育,减少下一代虫口密度,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有关昆虫性外激素的概念及应用上的意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和风洞技术对交配期的茶黑毒蛾处女雌蛾的腺体提取物进行鉴定分析,并推测其中的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腺体提取物含有的顺-6-二十一碳烯-11-酮具有生物活性,最终确定顺-6-二十一碳烯-11-酮为茶黑毒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让G(V,E)是n阶图,在Ore条件下,即G的不相邻的任意两点x,y均有d(x)+d(y)≥n,则G是Hamilton图.进一步考虑G的不相邻的任意两点x,y均有d(x)+d(y)≥n-1,和长为2的任意两点x,y均有d(x)+d(y)≥n-1,两个条件下G的Hamilton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