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本校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室研究人员及其他有特长的教师,特设白语文化进修班。该班开设白语白文基础知识、语言对比、白语文学、白族民俗、地方民族历史等。该班第一期学员实习中搜集了许多白族谚语,现正在翻泽、整理、编辑《白族谚语选集》。我校开设白语文化进修修@巴子  相似文献   

2.
白族“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所描述的"苍洱境",是白族民间对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杨黼对"苍洱境"理想家园的建构既熔铸了白族赖以生存的苍洱山水独特的自然精神,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谐精神与释家禅悦空灵的意趣,体现了白族民间文化对理想家园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3.
“白(僰)文”与“白语”一样是白族的民族文化特征之一。 白文已有一个较长的历史。然而,由于“白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名词出现,只不过是公元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以后的事情。所以,我国学术界对白族的研究还不算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白(僰)文”的研究还有许多空白。首先是学术界对现有的资料未能作系统科学的界定和研究,次之是在白族社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普安州志》所载“焚语”与当代各主要白语方言的对比研究,认为至迟到清代中叶,贵州六盘水一带的白族仍然在使用白语;《普安州志》中所记载的焚语,与当代白语各主要方言差别很小,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黼是大理著名的白族学者 ,著有白文《山花碑》。他晚年隐居佛教名山鸡足山十余年 ,但后人不知他究竟做了些什么。本文经过翔实的考释 ,探析他在鸡足山的所作所为 ,并提出《白古通纪》的作者就是杨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一书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块白文是白族历史上采用汉字的音读、训读、自造新字和汉语借词等方法来表达白语的一种文字。不仅在历史上使用过,今天仍然有在使用,收集其文献进行释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白族勒墨人的肤纹分析及其统计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白族勒墨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肤纹数据,并与相关的26个民族或支系的群体进行比较,得出了白族勒墨人是白语中较原始、较纯粹的一支,在研究藏缅语族白语的起源、演化归属上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本文突破了以往肤纹分析单纯使用聚类分析法带来的局限性,将数据适当预处理后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肤纹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我校南诏史研究室周祜副教授长期热心于地方民族古籍、古牌刻、宗教、语言文字、民俗的考察和研究,退休后,矢志不移,成果颇丰。近年来,他把曾发表的相关作品编辑成《大理历史文化论集》,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和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内容有云南及大理著名的“三碑”考释(《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山花碑》)、《云龙记往》笺注及大理元碑、梵文碑、本主信仰、白语文的探讨等。独道见解的考释,鲜为人知的探讨,构成该书的显明特色,是一本研究云南及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9.
南诏是唐朝云南的地方政权,是白、彝等民族聚居的地区,有二百五十三年的历史。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以白族为代表的南诏文化进入了繁荣阶段,有丰富的史料。在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称。但由于长期来白族文献的整理不被重视,加之古代记载洱海地区的史书很少完整地流传下来。今见存研究白族历史的史料很少。仅见的有综合了许多唐人著作和案牍的《蛮书》等,绝大多数散载于群书之中。且有一书几名称的,如魏完的《南中志》和《南中八郡志》中。也有几书一名称的,如《白古通记》和《玄峰年运志》。同时也有书的性质、内容、作者和著述年代不详等问题存在。往往造成在研究白族历史中难以利用。为了充分利用散载于群书中的南诏史料,必须对南诏史料进行辑佚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白族在日常生活中说白语,但使用汉语作为书面语言。双语现象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却是近几年的事。白、汉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保护白族语言和文化,并实施普通话教育。白语和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使用,使以白语为母语的儿童的智力得到开发,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大理市的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目的,取得一定成效;鹤庆金墩初级中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比较英语和白语语音学习英语,比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到60%的土地上。除个别外,他们都有本民族语言,有的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很古以来,我国务兄弟民族都一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祖国的历史,把我国的社会不断地推向前进。 我们云南有二十三个少数民族,其中白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兄弟民族。白语是白族内部通用的语言。历史上白族因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并与西来的印度文化接触,所以还用汉文和梵文写作,在民间流传下大量的汉文古文物和相当多的梵文古文物。此外,白  相似文献   

12.
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3月,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原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诏史研究室”,已有20多年的学术历史。南诏史研究室取得的一些成果,如张树芳《大理丛书·金石录》;周祜《大理古碑研究》、《大理历史文化论集》;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南诏大理白族史论集》;段伶《白族词曲格律通论》、《白族勒墨人原始宗教实录》等均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绕三灵”,又称“绕桑林”、“绕山林”、“逛桑林”、“绕三年”等。白语为[kuε~(33)sa~(55)na~(21)],汉字音译有“观上览”、“观尚哪”、“拐上纳”等。也有不谙内情的人称之为“风流会”。“绕三灵”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个古老的节日,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廿三至廿五,大理白族举行集体祭祀祈雨的活动。相传,“此会起于南诏,数千百年来不能禁止”。人称“六诏遗风”。在大理白族的众多民族节日中,绕三灵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其中继承了许多古代白族文化的因子,对其田野调查和研究是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人士所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白语中有丰富的四音格词,它们在语言中不仅发挥着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在反映民族心理特征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白语四音格词因其特殊的构词方式,构词语素在意义词化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情调色彩,因而在言语交际中能够体现出白族人民特有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桑植白族为研究对象,从其族源、历史记忆入手,探讨了在历史时空变幻中,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之间的关联。解剖在一系列的宗族活动所包含的历史记忆以及对大理白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深刻认同感,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桑植白族。  相似文献   

16.
双语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现象。剑川县金华镇是白族聚居区,当地白族群众普遍使用白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对该镇群众在不同场合的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作一定分析,指出产生双语现象的原因,并对白族人民在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保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理学院体育教学开设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学院是一所设立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服务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是其办学宗旨之一。白族传统体育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弘扬白族文化就应当重视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体系。作为大理白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对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传承和弘扬白族体育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说白语,彝族人民说彝语,汉族人民说汉语。汉语和白语彝语都属汉藏语系的有声调语言。 在长期的社会交际中,除本民族语言外,在广大的白族、彝族和部分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汉语方言,它的特色主要是保留了中古入声的五声调语,可以称之为“土著汉话”。 洱海地区的土著汉话主要流行于下关、大理、剑川,鹤庆、洱源、云龙等县的白族聚居区,它的声调调类有五: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三年六月,由云南省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白族语言文字问题科讨论会在昆明市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白族文字方案(草案)》。为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制定文字,是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的一个课题。有了《白族文字方案》,白族就能够自由地书写本民族的语言了。  相似文献   

20.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民族史》以族别史为主,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十二个族群,进行横向的叙述。书中的许多观点,对今天的民族研究仍有不少参考价值;而且对文化评判的重视、对民族主义的阐述、对初学者读书门径的指示,为该书的几大亮点。该书不单纯是一部民族研究著作,更是一部简易的读书门径参考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