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中村再城市化的土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生态学思想,从土地利用角度对快速城市化时期城中村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城中村的演变与城市土地利用增长方式密切相关,其发展历经一个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的反复周期,完成与主体城市的城市化融合,具有合理性和阶段性;村落生产、生活职能在城中村内土地利用空间指向一致叠置,对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职能再区位整合产生负面影响,亟需再城市化改造;而通过土地利用收益分配机制引导系统各种形式的流,协调城市利益和城中村利益,可以积极推动城中村再城市化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存在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运用RS和GIS得到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图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3-2013年间凯里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变化速度以及在空间上的转移特征,并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研究区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尤为突出,分别高达188.47%和18.85%;而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大面积的土地转移发生在耕地、林地和其他用地之间;高程和坡度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交通发展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人口城市化的片面性,提出了新的城市化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基于交通发展评价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对长春市1985~2005年的基于交通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对2000年中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基于交通发展的城市化水平也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与以人口城市化为惟一测度指标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为一个多维概念.鉴于目前城市化水平测度常用的单一评价指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化丰富内涵的现实,剖析城市化的内涵,并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5-2009年辽宁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辽宁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经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次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但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贡献正在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对策,强调区域城市化各个因子的均衡发展是促进辽宁省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建立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01-2008年山东省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对2008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并排序,结果为:青岛和济南城市化水平最高,东营、淄博、莱芜、威海、烟台和日照城市化水平较高,济宁、潍坊、临沂和枣庄城市化水平较低,泰安、德州、滨州、聊城和菏泽城市化水平最低.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综合水平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条件和区域城镇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安市作为新晋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发展与土地监测信息不足的问题,基于遥感方法,利用1993、2003、2013、2017年4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西安市4期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扩张指数、象限分析法、同心圆分析法、植被覆盖度等方法分析西安市近年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并对西安市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在1993—2017年间城市扩张明显,扩张速度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增长阶段;扩张方向整体经历了"向南—向北—向西"发展,扩张范围主要集中于以钟楼为中心的6~20km处,反映了城市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空间开发受政策变动的影响。城市扩张规模影响因子主要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扩张方向主要受政府政策影响。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西安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因此,西安市后期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以及对林地、水体、草地等生态用地的维护与改造,维持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1%的城市化水平测度与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化水平长期处于滞后状态,现阶段正以1%的增长速度发展,城市化进程对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结合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现状,提出中国城市化水平以1%的速度增长及其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定量分析,阐述了1%的城市化增长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宝鸡市近几十年城市化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西部中型城市宝鸡市为例,对该区的1991、2002及2014年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提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宝鸡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1991-2014年宝鸡市耕地面积减少,但减幅减小,从1991-2002年的28.82%放缓到2002-2014年的16.68%;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从1991-2002年的5.80%快速增加到2002-2014年的27.79%。城市扩张所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比重最高,且在城市边缘区变化最明显。结论宝鸡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量有直接影响,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全国城市化过程相对比,在研究年限内宝鸡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未出现城市空间扩张相对稳定的时期,经历了从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直接过渡到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建设并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需水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土地利用的剧烈改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中对城市生态需水变化特征作用显著。以深圳市为例, 分析了 1988?2006 年期间生态需水特征指标 EWI 与面向生态需水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 SI 的变化特征; 重点对 1993?2003 年期间特区内、外 SI 和 EWI 进行相关分析, 以反映不同城市化阶段城市生态需水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 全市 EWI 和 SI 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且具有空间差异性; 2) 特区内、外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 EWI 和 SI 的变化特征不同; 3)区域城市化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时SI 和 EWI 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但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 SI 和 EWI 的相关性显著下降, 甚至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度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对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主要有持续增加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在整个研究期内,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心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除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外,各郊区城镇建设亦得到较大发展。城区与郊区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为科学合理地测度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因子-聚类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省域空间上城市化水平差异显著,呈中部凸起的空间分异格局;②山西省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可以采取"片区发展,整体推进"的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在概述衡阳市城市化过程基础上,文章进行了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衡阳市自1994年到2007年土地利用变动的总体方向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转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呈现出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且地区差异性大。作者选取了10个有关城市化驱动因素变量,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模型显示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2001—2012年的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城市化水平各指标层予以量化处理,基于灰色数列GM(1,1)对2013—2017年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四个子系统都与城市化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城市化起主导作用;和田地区城市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发展速度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对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可知和田地区城市化未来几年内发展良好,城市化发展提升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要素.本文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环境保护城市化四个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进行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经过指标选取、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分值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厦门,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层次,福州和温州,城市化水平较高;第三层次,泉州、丽水、衢州、龙岩、三明和汕头,城市化水平中等;第四层次,漳州、梅州、南平、潮州、鹰潭、莆田和宁德,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五层次,赣州、揭阳、上饶和抚州,城市化水平最低.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10)》为依据,对海西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世纪90年代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990~1995年,耕地、水域和未用地逐渐减少,而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1995~2000年,林地、草地减少,而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则增加.(2)库区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率不高.(3)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以库首区变化最大.(4)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相互间转化及向建设用地转化.(5)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有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化途径有关各要素作了综合的叙述,并且指出研究的手段──自人口的聚集至城镇形成发展这一历史的纵剖面及地域、产业结构等横向有关要素作整体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并指出应重点研究人口指标分析、产业可比关系、城市化和城市化设施,以及城市体系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维度共17城市化指标,构建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的评价体系,并用结构熵权法和逐层加权法,对2001—2013年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宁夏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得分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宁夏各地市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差异有一定的缩小趋势.未来宁夏的城市化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