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堰市地处长江北部三角洲沉积区与里下河沉积区间的过渡带,孔隙承压地下水分布复杂,南北差异明显,地下水资源评价难度大。对研究区复杂孔隙承压地下水系统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在模型识别、验证的基础上,确定出符合水位控制要求的可开采资源量及优化开采布局。结果证明,通过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既能客观再现复杂的水文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
太原盆地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个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的数学模型,模型应用 于描要这太原盆地地下水污染,CI浓度和水位计算结果与野外观测结果拟合良好。文中还 探讨了现行溶质运移模型求解中井点附近容易出现不合理结果的原因,并从理论上给出正确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可视化的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简述了DOS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面对的问题,随后以地下水模拟系统GMS4.0为例介绍了图形用户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特点。在图形用户环境下,借助于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从模型建立、数据准备到结果输出实现了图形化和可视化,建模过程是面向对象的。这大大有助于人们对地下水数值模拟这一有力分析工具的掌握与应用。同时文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主流趋势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市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水源为例,根据沈阳市浑南新区拟建地表水厂以取代地下水源的规划,分别针对按目前开采量开采和按规划中途停采两种情况对该区地下水位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停采后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科学、更直观地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白沙河平原区地下水形成条件及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该区不连续双层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并利用1988年资料进行了模型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超采严重,导致海水入侵在4-6月最重。计算所采用的MODFLOW软件为UNDP专家Moshe Bothol所推荐,为适应中国的季节性河道特点,对该软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6.
首先简述了DOS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面对的问题,随后以地下水模拟系统GMS4.0为例介绍了图形用户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特点。在图形用户环境下,借助于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从模型建立、数据准备到结果输出实现了图形化和可视化,建模过程是面向对象的。这大大有助于人们对地下水数值模拟这一有力分析工具的掌握与应用。同时文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主流趋势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民勤绿洲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应用Arcview GIS与MODFLOW模拟了民勤绿洲2000年地下水位动态演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60×60网格,利用Arcview GIS较强的图像资料处理能力,将各地下水埋深图、土地利用格局图等资料输入软件中,确定每个网格点的补给与排泄量,形成可供MODFLOW调用的数据元.根据民勤绿洲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应力期,利用MODFLOW软件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依据不适定理论,采用间接最优化方法校正该水源地的数学模型使之和该实际问题达到较佳逼近,再应用有限元法求解该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取得该水源地的地下水贮量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银川市地下水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值模型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模拟和预测,进而对开采资源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推导出地下水渗流方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了流场模拟.其中给出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方法中一些可操作性参数和具体的计算方法、步骤.最后,以水坝渗流问题为数值算例,数值模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将含水层看成孔隙弹性介质,建立二维承压含水层理想模型,计算周围应力场变化引起的井水位变化的分布和量级,讨论井水位突变的消散规律。根据消散过程,用反褶积的方法,从井水位数据计算周围应力应变场的变化,并用数值方法和会理川06井的固体潮数据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应用数值模拟结果探讨同震井水位阶变的机制,认为简单的孔隙弹性模型不能解释同震井水位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增长极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索长三角地区城市关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揭示区域城市间的扩散回波效应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关联的总体水平提高,由上海、南京和杭州等中心城市规模经济带来的扩散效应,促进了区域中部城市的崛起,城市发展出现由中心向外围转移的趋势;市场经济的回波效应促使无锡、徐州等城市演变为新兴经济增长城市,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发展迅速.随着城市时空关联程度的提高,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两极化现象却愈演愈烈.在中心城市扩散效应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关联程度日益增强,而回波效应却使得城市间两极分化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13.
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而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具空间集聚效应.运用Theil系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3-2010年长三角服务业空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地区对差异有不同的贡献率;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呈现倒"U"型变化;行业集中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表现为波动性上升趋势;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集聚水平低的地区主要在南部区.并基于测度结果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农田土壤速效钾的时空演变规律对改善土壤管理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如皋市为例,对不同时期农田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1982—1997—2002的20多年来,虽然速效钾在空间分布模式上变化不大,但近年来,空间分布趋于复杂化.土壤速效钾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异特征,总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又有所回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在90年代中期土壤速效钾普遍亏缺,但近年来有显著回升.不同土壤类型速效钾的时空分异特征有明显差别.由江淮冲积物或长江现代冲积物发育而成的,质地较粗的雏形土(磨头系、郭园系和张黄港系)20年来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由浅湖相冲积物发育而成的,质地较细的水耕人为土(白蒲系)和长江现代冲积物发育而成的,质地较细的潮湿雏形土(长青沙系)早期下降幅度较大,但近年来回升幅度也较大.其余土系则遵循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规律.影响土壤速效钾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造成这些时空演变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秸秆还田、施肥管理、种植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影响趋于多元,导致农田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PyroSim对南京长江隧道纵向通风进行模拟,找到不同通风速率条件下火灾蔓延的规律,并得到隧道温度和烟气分布状况,选择3.0 m/s为纵向通风临界风速.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长江隧道现有的消防及应急救援系统,对临界风速下隧道结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所得结果为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防火性能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全新战略。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差异没有呈现收敛或发散规律,而是地区发展形势不断波动。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比经济增长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区域统筹发展中,要继续突出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保证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协调区域关系,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珠江流域河网底泥的氮磷污染特征及释放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均属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之一的三水西南涌及东莞运河,在考察其底泥氮磷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底泥氮磷向水系的释放机理.结果显示两河底泥氮磷污染的垂直分布均呈表层大于底层的变化规律.底泥表层以下十几 cm到表层,2~5倍以上的含量增加表明氮磷污染近几年急剧加重.底泥氮释放实验的结果表明,与好氧条件相比嫌氧氨氮释放量明显增加,除硝化反应受制于嫌氧条件是其原因之外,嫌氧氨化作用同样是造成水中氨氮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在底泥磷释放实验中,尽管没有观察出好氧条件下的磷聚集这一现象,但是在嫌氧条件下底泥中磷酸根磷含量的明显增加印证了以往研究提出的"嫌氧磷释放"机理.碳源葡萄糖能促进这一"嫌氧磷释放"现象加快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运用有限差分法,结合研究区域地下水含水介质系统,采用二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为今后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相同条件下的其它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较为成熟的三维可视化地下水分析计算软件GMS的Modnow模块建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数学摸型,分析预测了研究区在现状条件下的地下水运移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研究区的盐碱地治理措施和建议以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索博物馆空间格局演变规律,运用数理统计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了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博物馆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博物馆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12年后增长速度变缓;江苏省博物馆数量居于首位;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中,上海市博物馆数量最多。(2)长三角地区博物馆总体为空间正相关,呈集聚态势。以上海市为核心,极化作用不断增强,整体呈“多核串珠状”,省会城市作用突出。从局部尺度来看,各省城市间差异显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三角地区北部城市。(3)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显示城市旅游发展水平、城市资源禀赋、城市经济水平、人口因素和政府财政等因素共同影响长三角地区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视角,在分析长三角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共享理念、共享机制、共享制度、共享基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以不断优化长三角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机制,促进长三角地区大型仪器设备持续高效地开放共享。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构建科学仪器共享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