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时期树立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这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带来的是新阶段“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新的发展观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应当出现的 ,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转型的。在“以人为本”发展观中需要体现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辩证法 ,需要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文明建设和制度文明创新 ,以达到整体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2.
韩艳红 《科技信息》2009,(23):I0335-I033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和目的,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所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领导素质中应有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领导要提高“人本”素养的迫切性更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
王栋 《甘肃科技》2009,25(12):97-9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4年9月,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这一理念作为新时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理论核心,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就“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公路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发展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中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贯彻“从个人利益上关心的原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与“利益”关系的科学论断,而且也遵循了人的思想行为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实践证明:它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必须统筹兼顾、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与以人为本是有机统一、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实现“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就是为了提人自身的素质,使人自身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我们党应从经济、政治、化三个方面当好“三个代表”,以达到“三个代表”与以人为本的内在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对经典著作中的研读和澄清对“人”的理论误区,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同时,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实践中认识“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看待“以人为本”。明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认为以人为本反映了人与万物相统一的和谐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的本质,也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以人为本还包含着依法治国法治观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新的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思想与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必然性深刻认识的产物,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科学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有意义深远而丰富的理论蕴涵。质言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五种人性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本质,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标志。“以人为本”全面规定了发展的内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确立了协调发展的原则。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作到协调发展。没有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韩锋 《科技信息》2007,(16):113
根据目前公路工程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宏观思想,浅谈了如何在公路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7.
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殴斗争。总书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这一重要论述,再次表明了党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出了部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19.
谢颖 《科技资讯》2013,(18):255-256
在图书馆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从“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网络信息化”三个方面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措施,在图书馆建设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图书馆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的热点,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内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创造辉煌。建设好企业文化,关键是要搞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的一切必须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在对人的高度关心的基础上寻求实现企业目标的最佳途径。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以人为本”是指一切为了顾客,即尊重顾客、服务顾客,方便顾客。这是从“外部人”的角度考虑,企业要树立“一切为了顾客”的市场观。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是指“一切从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