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将单一的、以物质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转变为多层次的、以助人自助为特征的自助模式,对发挥资助工作在贫困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资助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系部资助工作实践,将物质资助、心灵励志、能力培养和勤工助学服务四个方面作为资助工作转型的切入点,尝试构建以"助人自助"为特征的贫困生自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科技信息》2008,(15):219-219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机构体制日益健全,许多高校逐步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初步体系,即以“奖、勤、助、贷、减、免”为主的基本模式。文章通过对现行学生资助体系的分析,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了全新的探索。通过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机构,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对学生的各项指导,建立贫困生心理援助体系,拓宽社会资助渠道等手段方法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逐步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贫困陷阱的视角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发现高校贫困生受资助后再度陷入贫困的原因不再是仅仅缺乏生活物资。在经济资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贫困生从高校进入社会后再度陷入贫困的局面始终难以消除。其原因在于:目前的资助政策缺少发展性、资助措施缺乏精准性、资助体系忽略了参与性。贫困生资助工作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资助工作片面追求公平、资助方式相对单一、资助话语权相对集中、资助政策缺少制度约束等方面的困境。展望未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力推发展型资助;要进行多样化的考察,力推精准型资助;要打破话语权的垄断,力推参与型资助。  相似文献   

4.
德育教育与资助工作可以相互促进,实际资助工作中要重点在诚信、自强、修身、感恩四方面重点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巩固资助工作的长效成果。  相似文献   

5.
周涛  刘国阳  靳菲 《科技信息》2009,(33):I0101-I0101
随着国家改进民生工程的推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逐步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日常工作。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了如何开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并提出从贫困生资助后的管理、监督与教育等方面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资助工作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要通过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资助工作体系,通过转变思路和工作模式,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创新化、规范化。高校要以"四个坚持"的方法开展资助工作,以"四个结合"的方法确保资助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孙维佳 《科技资讯》2013,(32):176-176,178
资助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国家意志,本着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国家的资助政策在退年完善,资助力度在逐年递增。新媒体时代带来的资助工作手段的创新,对资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都使得奋斗在资助工作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工作,在改进中提升资助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基层资助工作的实施者、资助政策的传播者,更是贫困学生心灵的保护者,应如何更好地在具体资助工作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辅导员在提高认识,加强制度与教育的软硬结合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与思考新的资助方式和形式,从而切实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精神心理脱贫与物质经济脱贫相结合,培养受助生健全人格。针对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资助育人工作宣传力度、分享资助育人工作成功经验、提升辅导员师德水平及育人工作能力、加大对受助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完善勤工助学体系、开展诚信感恩教育等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深入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客观要求,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择优奖学助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资助的具体形式,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要不断加强对受助体和资助体的宣传,激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坚持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完善资助体系和提高工作效率是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任务。该文基于辅导员等高校一线资助工作者视角,形成高校一线资助工作模型,并结合使用鱼骨图与层次分析法,分析高校资助工作效率问题,提出量化统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视资助工作培训,推行动态化资助管理模式,实施精准教育发展性扶贫。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关乎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现阶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考,分别从积极正面引导、把握认定节点、突出管理重点、丰富资助形式、注重资助实效等五个维度,就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多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项日常工作,在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资助工作,各高校通过成立资助中心专门负责本校学生资助工作,高校资助体系日趋完善,资助内容大致分为"奖、助、贷、勤、免、缓、补"。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解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抓不懈,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新时期的资助工作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统领资助体系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资助体系的重要工作原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资助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将其融入到校园的教学、文化活动中,融入到资助工作的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5.
资助特困生工作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资助特困生工作中坚持贯穿“育人”思想,是做好资助特困生工作的有效保障。资助是手段,育人是关键,必须加强,并加以落实。本文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我校资助特困生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做法,肯定了所取得的成效,强调了育人工作在资助特困生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工作,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提出资助是方法,育人是最高目标,提倡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资助育人的新方法、新手段。本文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为背景,探索资助与育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适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梅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2):200-203,207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科技资讯》2009,(17):242-242,244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对贫困生的资助逐年加大投入,针对贫困生的教育资助确实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资助政策和制度、贫困生教育、资助形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资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涉大量的伦理问题。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价值式微,实效性被消解,受助者的精神诉求日渐边缘化,人格尊严被降格,人正在经受着来自于伦理关怀缺失的道德困惑和不幸。从政策制度伦理、自由伦理、交往伦理及美德伦理等维度出发,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体认及构建,赋予学生资助工作新的伦理精神和特征,重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品性,是新时期资助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