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吸收外来词的高潮。随着新事物和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新词汇、外来词汇的需求大大增加,来自不同民族、语言的外来词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对异族文化的进一步接纳。本文从语言接触和方言交流的角度把外来词的来源细化为直接外来词和间接外来词,得出了一些关于当代汉语外来词来源分类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互的接触和交往,而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必然导致外来词的借用,任何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是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而来。外来词是民族关系的见证,是文化渗透的结果。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外来词来探析外来词的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外来词是社会发展和语言交往的必然产物。社会越发展 ,语言交往越频繁 ,外来词借用也相应地越多。近年来 ,由于苏联解体 ,许多指称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外来词以其庞大的数量迅速涌入俄语。因此 ,了解外来词的特点和弄清它的确切含义 ,对我们阅读学习和掌握俄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丁树亭 《科技信息》2009,(22):I0113-I0113
借用是任何语言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交往联系不断深入,各民族语言相互渗透,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中,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本文分析了汉语中外来词的定义、归类,对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历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也是语言非自足性的表现。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外来词有着与其他词汇相异的独特一面,因此,探讨外来词的修辞特点十分必要。从静态的角度观察,外来词的语用特色主要体现在填补词汇空白、促使语言精简、达成音义相谐、凸显民族文化心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韩国语新词中外来词参与构词高达半数以上,而相当数量的外来词以缩略形式出现,对外来词缩略形的缩略类型、缩略方式、缩略特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外来词缩略形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外来词的发展变化,而且对我们深入认识韩国语借用外来词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来词“嘉年华“在社会中频繁出现,是一个很流行的词语,但有关这个词的材料却稀少零散.在考察大量语言实例的基础上,从外来词“嘉年华“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特点,并就人们热衷于使用外来词“嘉年华“的原因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极大增强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紧密,国外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大量涌入国人视野,从而形成外来词引进的高潮.这期间外来词的使用呈现出新的特点,但由于缺少相关规范,外来词的使用也出现了混乱和无序化等新的问题,如何认识这些现象以及如何规范外来词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外来词词汇是在继承古代汉语的外来词汇的基础上又不断吸收新的外来词丰富发展起来的。汉民族在其他民族各方面交往中,各民族语言往往相互影响和渗透,就产生了外来词。外来词不断为汉民族所吸收,本文就外来词的界域及其类型特征,外来词的汉化和规范等问题作了浅显分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周瑞红 《科技信息》2010,(30):I0198-I019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俄语难以避免地借入许多外来词,特别是英语外来词。本文浅谈俄语中英语外来词借入原因、借用类型以及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此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俄语的发展动态并发现和总结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语进入汉语,大致有四种形式:(一)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直接使用;(二)在音译的基础上附加指类名词;(三)音与意的结合改造;(四)为外来词选择对应的汉语词,即意译。汉语中发展史证明,外来词的地闸是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的时代产物。我们不拒绝外来词进入汉语,但不加节制地盲目引入使用不规范的词语,不利于民族语言的运用。审慎精选和统一规范,是借用外来语丰富本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外来词的分类与译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外来词的界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颇存争议的问题,汉语言学界如罗常培、高名凯、刘正琰、王力、岑麒祥,以及意大利学者马西尼(Masini)等始终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着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我们认为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在词音、词形、词义上的借用外语词汇的借词;二是仿译词,这类词主要显示出外来词的构词模式;三是由外来成分与本族成分共同构成的混合词。其中借词又分为四个小类:1.音译词,这类词是借音词。也就是说,这类词所用的汉字只起到一个单纯表音的作用;2.词形借词,指在词的义和形上都吸收了外语词汇的词;3.可算作意义借词的意译词;4.在翻译时一半依据了原词的音,一半依据了原词的义的半音半义译词。我们还提出了“外来词的译介原则”这一概念,这一系列原则是从更为宏观和抽象的角度对外来词各类型的具体译介手法做一个概括,它涵盖了音、形、义三方面,包括简约、系统、承袭、通俗四种。  相似文献   

13.
目前,英语日益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近几十年来,俄语中借用英语的外来词大量涌现,层出不穷,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借词热,特别是美国英语词。有人把美国英语词大量涌入的局面与18世纪法语词的涌入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5,(5):38-40
外来词是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近现代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展现反映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英源外来词被广泛认同可以分为四类: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字母词。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但语育的吸收同化功能,及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的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语言也有非语言两种因素。英汉两种语言的外来词在数量、范围、同化速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形成鲜明对照。在改革开放,外来词大量涌入汉语的今天,这种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应该对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但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及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的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语言也有非语言两种因素.英汉两种语育的外来词在数量、范围、同化速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形成鲜明对照.在改革开放,外来词大量涌入汉语的今天,这种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应该对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上帝"一词是指基督教中所讲的宇宙的最高主宰,他创造天地万物,维持整个宇宙的正常运转,对人类世界拥有绝对的主权。"上帝"一词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老百姓常说的"老天爷""皇天"。许多人错误地以为,"上帝"一词是外来词,是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为了翻译圣经或传教才产生的。事实上,"上帝"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并在诸子典籍中多次出现,早已为古代的知识阶层熟知,它是古语词,而非外来词。后来在和合本《圣经》中借用了"上帝"一词来翻译创造之主,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上帝"一词也广为普通老百姓知道。本文旨在研究上帝一词在汉语中的历史存在,探究其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博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88-90
从词源和构词法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科技术语创生新词的几种方法:旧词新义、借用外来词和用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并根据各种构词法的特点提出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音译法、意译法、音意兼译法、形译法和不译。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德语中外来词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剖析了其他民族语言,主要是西欧语言中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英美语对德语的影响,阐述了外来词在语言中的地位和功能,并说明文化优势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外来语对民族语言的渗透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交往空前频繁的21世纪,各民族在语言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还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0.
外来词,也叫借词(loan-word),就是借用他国语言中的语词来传达信息。萨丕尔说:“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都是不怕与别的语言接触的。在语言相互接触过程中,一种语言会很自然地向别种语言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