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假单胞杆菌BC001对吡啶和喹啉的生物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首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在高浓度的吡啶(约400mg/L)和喹啉(约500mg/L)双基质条件下良好生长的细菌,经16S rDNA及生理形态特征鉴定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 BC001),它对吡啶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吸附,而对喹啉的去除包括生物吸附和降解两个阶段。该菌能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代谢生长,适量的外加碳源对喹啉降解具有促进作用,经检测喹啉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为2-羟基喹啉和8-羟基香豆素, 氮的主要代谢终产物为NH4+。  相似文献   

2.
从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出一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假单胞菌QG6 (Pseudomonas sp. QG6), 用于喹啉降解同步除磷, 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出最佳条件。菌株QG6具有较好的喹啉降解能力, 12小时内能将96~144 mg/L的喹啉完全降解。菌株QG6在好氧条件下具有除磷能力, 不存在喹啉的条件下, 以有机碳为碳源、无机氮为氮源、初始磷酸盐浓度为8.69~19.41 mg/L时, 20小时内能去除磷酸盐86%以上。初始喹啉浓度为144 mg/L (其自身的碳氮比约7:1)、磷酸盐浓度为10 mg/L时, 若不外加有机碳源, 喹啉在12小时内被降解完全, 同一时段内除磷率仅为33%。外加有机碳源至碳氮比20:1且其他条件都相同时, 喹啉降解 效果不受影响, 且同步除磷率提高到 86%。正交实验表明, 外加碳源条件下喹啉降解的最佳条件按影响大小排列为: 初始喹啉浓度200 mg/L, 温度25°C, pH 8, 摇床转速120 rpm; 除磷最佳条件为: 摇床转速100 rpm, 温度为25°C, 初始喹啉浓度150 mg/L, pH 9。  相似文献   

3.
氮杂环化合物喹啉在缺氧条件下降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缺氧条件下培养驯化污泥缺氧反硝化特性和氮杂环化合物喹啉的去除规律以及pH值、碳氮比和生物铁对喹啉去除的影响,并对喹啉生物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喹啉的去除主要经过吸附-解吸-降解三步;反应的最佳pH值范围为7~9;碳氮比对喹啉的去除影响不大;生物铁法不能提高喹啉的去除;喹啉可以单独作为碳源和氮源进行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4.
以喹啉为碳源,采用序批式摇瓶研究了初始N源含量对喹啉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喹啉质量浓度为400mg/L,初始NO_3~--N质量浓度分别为500,333.33,250,125,62.5mg/L时,喹啉和NO_3~--N降解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高初始NO_3~--N质量浓度对喹啉降解影响较大,而对NO_3~--N降解影响较小;低初始NO_3~--N质量浓度对喹啉降解影响较小,而对NO_3~--N降解影响较大。初始NO_3~--N质量浓度为250mg/L时,喹啉和NO_3~--N均能以较高速率进行降解,且在反应终点,C源和N源可以得到同时去除。因此,在初始喹啉质量浓度为400mg/L时,较合理的初始N源质量浓度为250mg/L.  相似文献   

5.
利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研究了睾丸酮丛毛胞菌QYY(登录号:KM246901.1)在(10±1)℃条件下对水中喹啉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细菌QYY优先分解喹啉,再分解初级产物2-羟基喹啉,其将喹啉分子中的氮原子转化成NH4+,而不能进一步生成NO2-或NO-3;细菌QYY分解喹啉时进入对数生长期会大量消耗溶解氧,使溶解氧由8mg/L降低到2.4mg/L,并轻微降低溶液的pH;细菌QYY经诱导产生喹啉降解酶.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农药残留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的有效方法,但其降解机制并不清楚。为探究TCP完整的代谢途径和降解机制。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田土壤中分离了一株TCP降解细菌,并分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了菌株的降解性能,并鉴定了其代谢产物。该菌株为Delftia sp. DFT菌,它能在48 h内对50 mg/L的TCP降解率达34.28%,同时也能降解3,5-二氯-2-吡啶醇、6-氯-2-吡啶醇和2-羟基吡啶等其他氯代吡啶类化合物。在降解TCP过程中,共鉴定了12种不同的TCP代谢产物。初步推测水解-氧化脱氯途径、还原脱氯途径、反硝化及烷基化途径可能共同参与了菌株DFT对TCP的降解。据文献调研,这是首次在Delftia sp.菌中发现有四种可能的TCP代谢途径的报道,这为纯培养物中的TCP降解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W1-2菌株是以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以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驯化筛选得到的一株新型好氧降解菌株.16S rDNA序列表明,W1-2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主要以酶降解的模式去除TBBPA.在30℃、pH=7、150 r/min和无其他碳源辅助的条件下,W1-2菌株对10 mg/L TBBPA 5 d的好氧降解率可达91.4%.温度、转速、pH值及TBBPA的质量浓度均会影响W1-2菌株的降解特性,其中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W1-2菌株最适宜降解和生长的环境条件为150 r/min、30~35℃,TBBPA质量浓度为10 mg/L和pH=8.此外,W1-2菌株也是为数不多的无需其他碳源支持、能在高TBBPA质量浓度(30 mg/L)和低氧(0 r/min)条件下仍保持高降解能力的好氧降解菌株.对W1-2菌株的研究,为探究好氧环境下能降解TBBPA的微生物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W1-2 菌株是以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 以四溴双酚 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驯化筛选得到的一株新型好氧降解菌株. 16S rDNA 序列表明, W1-2 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主要以酶降解的模式去除 TBBPA. 在 30 ℃、pH=7、 150 r/min 和无其他碳源辅助的条件下, W1-2 菌株对 10 mg/L TBBPA 5 d 的好氧降解率可达 91.4%. 温度、转速、pH 值及 TBBPA 的质量浓度均会影响 W1-2 菌株的降解特性, 其中 pH 值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 W1-2 菌株最适宜降解和生长的环境条件为 150 r/min、30~ 35 ℃, TBBPA 质量浓度为 10 mg/L 和 pH=8. 此外, W1-2 菌株也是为数不多的无需其他碳源支持、能在高 TBBPA 质量浓度(30 mg/L)和低氧(0 r/min)条件下仍保持高降解能力的好氧降解菌株. 对 W1-2 菌株的研究, 为探究好氧环境下能降解 TBBPA 的微生物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喹啉降解菌BW004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可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的碳、氮和能源进行生长。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 命名为Pseudomonas sp. BW004。利用响应曲面法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 为pH 7, 转速180 r/min, 温度30.0℃。单菌株?单基质降解试验表明, BW004菌可将200~1000 mg/L的喹啉在4~12小时降解98.8%以上。喹啉降解过程中, 首先产生有机中间产物2-羟基喹啉和2,8-二羟基喹啉, 同时杂原子氮转化为无机终产物氨氮。其后双环结构被破坏, 溶液中的有机物在12~24小时被基本矿化。  相似文献   

10.
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可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的碳、氮和能源进行生长。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BW004。利用响应曲面法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pH 7,转速180 r/min,温度30.0℃。单菌株单基质降解试验表明,BW004菌可将200~1000 mg/L的喹啉在4~12小时降解98.8%以上。喹啉降解过程中,首先产生有机中间产物2-羟基喹啉和2,8-二羟基喹啉,同时杂原子氮转化为无机终产物氨氮。其后双环结构被破坏,溶液中的有机物在12~24小时被基本矿化。  相似文献   

11.
一株吡啶降解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了一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细菌,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W12)。W12菌具有壮观霉素和潮霉素抗性。降解实验结果表明,W12菌能够将505.4mg/L的高浓度吡啶在26小时内完全降解,但不具有降解苯酚和喹啉的能力。质粒提取实验结果显示,W12菌含有两个大质粒,消除质粒后菌株的吡啶降解能力明显低于野生菌,因此该菌株所携质粒可能与W12菌的吡啶降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难降解有机物在共基质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从实验室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内采集活性污泥样本,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筛选出来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W12,选择3种共基质:葡萄糖、苯酚和喹啉,研究了W12分别在这种基质中对吡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对吡啶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存在一个最优点,过高浓度的葡萄糖不促进降解,甚至会减慢吡啶的降解。苯酚对吡啶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喹啉对吡啶的生物降解也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喹啉的增大而增大,但W12在单基质和共基质下均不能降解苯酚和喹啉。  相似文献   

13.
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ZX301进行了初步鉴定,在150 r/m摇瓶好氧培养,探讨了碳源及盐度对菌株好氧反硝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菌株16S rDNA序列与Pseudomonas stutzeri ATTC 17594(AY905607.1)等3株施氏假单胞菌序列相似度为99%,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菌株LZX301与P.stutzeri 的关系比同属的P.aeruginosa 和P.putida更近,因此初步确定菌株LZX301为Pseudomonas stutzeri. 培养液初始含7 mg/L亚硝酸盐和28 mg/L硝酸盐、C/N比为10:1条件下,以葡萄糖、乙酸钠和蔗糖为碳源时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1%、67.9%和38.8%,氨氮积累量分别为1.978、1.224、0.727 mg/L. 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在5、15、25等3个盐度下无机氮总去除率分别为73.2%、85.8%和78.7%,其中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89.8%、86.1%和76.5%,亚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6.2%、94.7%和96.4%,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117、0.691、0.595 mg/L. 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ZX301在盐度5~25 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好氧反硝化能力,以葡萄糖为碳源脱氮效果最好,对该菌株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HG-7为研究对象, 经过16S rRNA同源性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HG-7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 菌体HG-7内存在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和nirK, 证实该细菌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 以硝酸盐氮为氮源时, 菌株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丁二酸钠, 最佳C/N比为6~10, 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6~30℃。在上述条件下, 菌株HG-7的好氧反硝化活性较高, 48小时内对100 mg/L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8%, 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量较低。以亚硝酸氮为唯一氮源时, 低浓度条件下可实现100%的氮素去除率; 高浓度条件下, 脱氮速率则受到明显的抑制, 对91.4 mg/L的亚硝酸盐氮氮去除率约为40%。因此, 将该菌株应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 可实现氮素的有效去除,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率,以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试验进行对比研究,考察碳源浓度对缺氧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缺氧段初始碳源浓度为10.0 mg/L时,亚硝酸盐积累严重,反硝化聚磷受到抑制;当缺氧段初始碳源浓度由24.6 mg/L上升至176.8 mg/L时,随着碳源浓度的增加,反硝化速率...  相似文献   

16.
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发酵培养基碳源与氮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枯草芽孢杆菌3226-5进行碳源、氮源的优化.分别选取单糖、二糖、低聚糖、多糖等7种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9种氮源进行单因子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碳源、氮源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以25 g/L C2为碳源,12.5 g/L N1,7.5 g/L N2,5 g/L N5,8 g/L N酸为氮源的培养基,酶活比原培养基提高了2.7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