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9年《域外小说集》的出版是周氏兄弟在晚清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在《域外小说集》中,周氏兄弟审慎地选择了代表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世纪之交文艺思潮的小说作品,来践行以文艺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目标。《域外小说集》能够在1909年出版,与周氏兄弟之前较长一段时间里在翻译领域的摸索和准备是分不开的。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3—1906年是裹挟在晚清译介潮流中的摸索阶段。在晚清译界登场以后,周氏兄弟大致选择了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进行翻译。1906—1908年是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的酝酿阶段。在合作翻译《红星佚史》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文以移情”的翻译理念。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此时他们开始关注俄国文学。周氏兄弟最早关注并认真译介的弱小民族文学是匈牙利文学。  相似文献   

2.
周氏兄弟(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期间从事过一系列的文学和翻译活动:从学太炎先生、筹办文艺刊物、译介外国文学。这些探索和实践为翻译《域外小说集》做了充分的准备。《域外小说集》的译介,不仅是兄弟二人分工合作的翻译成果,更重要的是作品选目和翻译方式突破了晚清的翻译规范,体现了周氏兄弟"文艺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理念。尽管在当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广受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鲁迅十分注重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他在1909年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例略》中特别作了介绍:“!表大声,?表问难,……有虚线以表语不尽,或语中缀。有直线的以表略停顿,或在句之上下,则为用同于括弧。”他的作品的语言所以炉火纯青,生动传神,精当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其原因之一,单就省略号而言,也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成为无声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发挥了显著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的英译体现了交际翻译策略,外宣翻译应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注重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增强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俄罗斯文学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在开始文学生涯之初,他就注目于俄国文学。他和周作人早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鲁迅译的3篇全是俄国作家的作品,包括迦尔洵的《四日》和安德烈耶夫的《谩》、《默》。而在他一生所有的译著中,苏俄文学的数量又居于首位,诚如作者1932年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所说:十五年前,被西欧的所谓文明国人看作半开化的俄国,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小说集《传奇》集中体现了其鲜明的语言风格。她的小说语言植根于《红楼梦》《金瓶梅》等传统白话文学作品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以传统白话写作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同时,由于翻译文学作品的浸润以及"白话文运动"之后新文学的熏陶,其语言中又有大量的欧化成分存在。在《传奇》中,欧化的成分被广泛用于词汇和句式两个层面,并对构筑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莫言在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其文学作品在国外的关注度倍增,获奖作品《蛙》的日译本《蛙鳴》在日本一度脱销。好的外文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译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吉田富夫翻译的《蛙》为例,从人名、地名、成语、人称代词、拟声拟态词的翻译角度出发,深入讨论莫言作品日译的翻译方法,为文学研究和翻译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爱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44-46,50
伟大的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美丽的诗词歌赋,历来为读者所称颂乐道传唱传扬。而对其不同的翻译方法和风格更引得众多翻译爱好者甚至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也试着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红楼梦》中诗词在杨、霍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的英译质量对塑造中国国际形象至关重要。为了评析其英译质量,首先概括该报告的翻译生态环境,即行业特征和文本特征,然后运用翻译生态学理论对其译文进行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十九大报告》英译质量上乘。要做好政治文献翻译,译者需综合考虑语言和非语言等因素对译语做出优化选择,照顾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差异,以适应政治文献的翻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凯瑟林娜.赖斯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批评理论为基础和框架,就孙致礼和张谷若的翻译理论及二者对《苔丝》的两译本展开对比分析。从文本类型、时代因素和读者接受能力三方面论证,现代全球化语境下在英汉文学翻译中采用异化为主的策略可以使译作在忠实于原作风格的前提下被现代读者接受,其忠实性和读者接受是统一不悖的。  相似文献   

11.
王金安  史菊萍 《科技信息》2012,(27):196-196
本文在翻译目的理论的指导下从目标语读者的角度对梁启超《十五小豪杰》的翻译进行了具体剖析,主要论述了《十五小豪杰》这部译作的目标语读者的特征及其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梁启超当时翻译目的的生成及其所采用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在翻译中,目标语读者是决定目标文本目的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目标文本成功与否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林语堂在《论语》翻译过程中努力实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视域"融合,将古代经典介绍给西方读者。指出:翻译活动中译者处于积极的主体地位,在注重原著作者的同时也应关照读者,以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情歌选》、《爱情的野花》和《爱河浪花》是宋安群翻译的三部俄罗斯爱情歌谣集。它们为我国读者和文学研究者展示了一束馥郁的异国之花,在外国文学翻译园地里拓展了新的一隅,填补了俄罗斯情歌翻译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庞德的译作《神州集》,剖析了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的明确的翻译目的,及由其明确的翻译目的而决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追溯庞德翻译时的思维过程,进而探索《神州集》因其不忠、误译、漏译等饱受中国学者的非议,却备受西方学者的推崇和读者的赞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在全新的英语世界获得第一次成功的原因,进而指出了目的论为一些违反某些现在翻译标准但却经实际检验十分成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贯穿了他整个的小说创作,而在早期创作特别是代表作《沉沦》中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沉沦》的抒情艺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散文体小说,使读者从一个侧面理解郁达夫小说的风格。新颖的散文笔法《沉沦》是郁达夫的第二篇小说,一九二一年和《南迁》、《银灰色的死》结为作者的第一个小说集,以《沉沦》的书名出版。该书问世后,轰动了文坛和社会,受到了广大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作家敢于和读者赤诚相见;直抒自己心中的苦闷和要求;不加掩饰地坦露自己灵魂深处的奥秘。通过主人公的自白,人们仿佛感到作家如泣如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其翻译工程无疑是浩大而艰巨的,即使是所占篇幅极小的章回目录的翻译也是颇值得讨论的。目前,《红楼梦》有十几种英译版本,其中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乃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这些译本分别代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本文拟就杨氏夫妇的译本对古典章回小说的目录翻译做一次抛砖引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初版于2003年的《The Grandmothers》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一部中篇小说集,该书收录了其近年来创作的四部以刻画中老年妇女的情感生活主题的小说,本文针对与该小说集同名的第一个故事《祖母》,即一个安置在和谐家庭背后的热衷自我无视社会禁忌的畸恋故事解读中老年妇女的友情和性爱伦理。  相似文献   

18.
从《红楼梦》中的比喻译法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中对文化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异化和归化。这一区分可以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在比喻方面翻译的分析上得出。其结论是:因翻译目的、作者意图及读者对象的不同,这两种翻译方法将同时并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学术作品在论证其主题时一般会利用具体材料,这些材料可视为细节。在学术翻译中,译者应该在认识作品主题的基础上准确传达细节的含义,细节翻译错误会妨碍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对《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三种人类学译著中部分误译的简单分析可以证明翻译过程中主题统帅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