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内战前爱尔兰天主教移民空前涌入美国,冲击了原有的宗教秩序,引起了社会文化震荡,壮大了美国天主教的实力,改变了天主教与新教的力量对比,增强了天主教在宗教格局中的影响力,使美国天主教打上深刻的外来移民烙印,出现了新教徒为主体的美国主流社会所不愿意看到的天主教"罗马化"现象,引起了主流社会的恐慌和不满,他们发起了强烈的反击,最有代表的反击便是兴起了"一无所知党"。  相似文献   

2.
刘光玥 《科技信息》2012,(3):252-252,199
《飘》中女主人公的爱尔兰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是美国1820年前后爱尔兰移民的代表。他怀揣梦想离开家乡来到美国,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庄园主。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也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既积极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也保留了自己的爱尔兰身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3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者变成了接受者,成为了他们最初蔑视的那种群体——"典型的美国佬"。任碧莲借助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及小说中角色身份的认同与建构,指出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而为当前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种族所面临的身份建构与文化困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尹国梁 《科技信息》2009,(36):I0062-I0063,I0066
本文从美国华人移民的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生活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在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并且就二战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华人移民作了全面的比较,探讨了华裔美国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是谁"是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萦绕于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少数族裔心头的身份难题。主流霸权文化往往将少数族裔的外在生理特征本质化来定义美国少数族裔,使他们成为不同于美国白人的永久的"他者"。而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质疑主流文化中固有的种族概念,在其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通过讲述华人移民的美国故事,阐明了族裔身份认同是文化属性自由选择的结果,表明了她对人人都是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最终超越了美国白人的认同主题。  相似文献   

7.
蒋素琼 《科技信息》2010,(34):I0157-I0157
2010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在德国试图建立多元文化社会的努力"彻底失败",反映了在经济紧张时期,德国社会反移民情绪的上升。本文简述德国穆斯林移民的历史,分析德国穆斯林与德国主流社会的关系、德国多元文化失败的原因以及穆斯林移民完全融入德国社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唐晓雪 《科技信息》2012,(30):216-216
亚裔美国文学以其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在当代美国主流文学中占据特殊地位。许多亚裔作家在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发现了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错,表达了他们对文化身份的困惑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渴望。卡洛斯.布洛桑是早期亚裔作家的核心人物,他的代表作《美国在心中》以自传体的形式再现了菲律宾人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经历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同化以及文化身份建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在心中》的文化身份建构,通过分析主人公移民美国后经历的身份焦虑和文化融合,探讨了亚裔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身份定位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时时感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但为美国经济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矛头直指拉美移民自去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移民法》后,美国和拉美国家围绕移民问题产生的矛盾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移民法》已于今年4月1日生效。这是美国迄今针对外国移民的最为严厉的立法。它不仅大量削减了给予合法移民的福利待遇,而且大大加强了对非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国家,具有丰厚的外语资源。然而,由于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社会思潮以及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影响,外语教育历经几番曲折,至今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1958年美国开始制定明确的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美国的外语教育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的外语教育呈现出  相似文献   

11.
就新移民如何调整自己的处境以便尽快被加拿大主流文化所接纳的问题,无论是加拿大政府部门还是理论界都有各自的看法甚或争议。试图从加拿大民族决策的角度对此现象加以剖析。加拿大政府在阐释该国的移民问题时通常采用"融合"这个术语,认为顺从主流文化的融合是新移民能够被东道国吸纳的最为理想的方式。然而从表面上看,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对那些坚持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移民给予宽容的态度,实质上却将其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来自各国的移民进入。德国的移民群体并没有迅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而是较长期地相对聚居,保持着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俗,从而使得本民族意识形态的一些基本要素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19世纪中叶德国移民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发表以来影响巨大,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又一次高潮。通过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我们看到作者以独特的笔调展示了华裔美国女性母女两代人在男权社会、中美两种文化冲突、融合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移民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犹裔文学巨擘菲利普·罗斯的《再见,哥伦布》,以独特的视角与真实动人的细节叙事讲述了美国犹太移民的生存境况和在异质文化下寻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心路历程。作品中的男性典型形象在美国主流文化与犹太传统文化的交融与冲撞下,遭遇身份困境与身份迷失;在身份抉择的过程中,由于同一文化对不同文化主体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典型形象对文化身份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王明珠 《科技信息》2011,(18):I0146-I0146
该论文旨在分析美国华人移民聚居于唐人街后华裔移民男性自我矛盾的精神状况以及他们的艰难的身份认同。该论文立足于对华人移民史和美国对华人移民的政策演变。总结出了华人移民、华裔移民男性产生自我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挖掘美国华裔移民男性所面临的艰难困境,他们的自我矛盾,沉默暗哑,逆来顺受,以及他们男性特质的缺失与丧失。该论文着重于分析《吃碗茶》的文本,探析《吃碗茶》的两代男主人公自我矛盾的形象的形成过程,形成的原因。即中西的文化冲突,移民政策的演变,种族的歧视,女性化的社会分工,单身汉社会的束缚,传统父权制的压迫。并且该论文继续探析在《吃碗茶》中矛盾的移民华裔男性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是由王华基和李刚这一父辈所展现的自我矛盾的“父权制”。另一方面是移民二代王宾来所展现的被“阉割”的自我矛盾的,沉默按压,逆来顺受的男性移民形象,他们面临的一系列的尴尬与痛苦以及他们最终自我矛盾的化解。《吃碗茶》的结局暗示了自我矛盾的美国华裔移民男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发展虽呈现出多元性,同时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由于经济、教育和思想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20世纪80年代,雅皮士文化在美国悄然出现。雅皮士思想相对前卫,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为体面的职业,追求消费和享受。雅皮士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亚文化的发展顺应社会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由于雅皮士具有显著的进取精神、现实精神和竞争精神,因此,他们的出现对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上一代的拉丁裔移民被迫与盎格鲁—美国文化同化,那这一代,美国社会采取了一种折衷的姿态,随着更多的拉丁裔移民变成美国人,美国变得更为拉丁化。  相似文献   

18.
李清华 《科技信息》2009,(19):168-168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荣获1991年度“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并入围“美国全国图书评论奖”。作为美国最伟大的移民小说之一,该作品在华散研究中具有典范的意义。笔者将从散居批评角度出发,阐释该作品中美国华散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在美国的漂浮散居之旅中他们饱尝种族歧视,备受流离之苦,因而心系中华,顽强抗击美国主流文化的同化,坚持在其母国文化的精髓:家庭主义中寻求慰藉,寻找归属感,谱写其对中华文化的眷恋。  相似文献   

19.
哥伦布日是美国10个重要节日之一,自1792年诞生以来逐渐由一个地区性节日缓慢演变成为一个被美国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节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盎格鲁萨克逊裔美国人、外来移民、天主教团体等不同族裔和社会群体不断为它添加新的象征意义,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其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文化契合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统一价值观念,有利地促进了美国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非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政治文化的分裂和对立,导致一种独特政治景观。美国的政治一文化分裂上述主流文化一统天下,全面主导人们的观念、行为(包括政府行为)的局面持续了数百年,直到本世纪30年代。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及其引发的严重社会危机,完全暴露了小政府和放任主义思想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无能为力,宣告了统治美国数百年、被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奉为金科玉律的古典自由主义政策体系破产,信誉扫地,美国的政治一文化分裂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