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伍氏游仆虫皮层微管类细胞骨架的荧光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lutax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伍氏游仆虫皮层细胞骨架是以微管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各纤毛器骨架和骨架附属微管,以及与非纤毛器骨架相互联系形成的立体骨架.整个皮层骨架包括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尾棘毛和背纤毛等纤毛器及其骨架、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和其他皮层微管骨架.伍氏游仆虫细胞背、腹面存在网格结构;细胞背面存在成列的空洞样结构;毛基体周围的玫瑰花样强荧光标记,呈现更加精细的网格结构.结果揭示:与其他腹毛类纤毛虫相比,游仆虫纤毛器有了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细胞背腹面存在的网格是游仆虫细胞表面的真实结构,是游仆虫细胞皮层微管类细胞骨架的一部分;细胞背面的空洞样结构及毛基体周围的更精细结构,揭示出毛基体基部存在着更加复杂的微管骨架.所得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微管类胞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术、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微术等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Trichototaxis songi细胞形态及细胞皮层结构,观察到:细胞皮层存在红色色素颗粒和无色颗粒两种皮层颗粒.皮层色素颗粒与纤毛虫细胞呈现红色有关,它们使细胞的颜色保持不变.作者认为,这些色素颗粒可能已成为细胞皮层结构的基本成分,与纤毛器的功能作用有关;并且它们很可能是一类共生于纤毛虫细胞皮层内及皮层表面的细菌共生体.  相似文献   

3.
与多细胞生物相比,单细胞的纤毛虫具有更多类型的微管骨架结构,如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共组装17种不同类型的微管,位于皮层纤毛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1],因此在对微管结构功能的研究中,纤毛虫是一种很好的细胞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游仆虫、尖毛虫和尾柱虫三种腹毛目纤毛虫为材料,在应用FLUTAX方法显示纤毛虫细胞微管结构的标本制备过程中,增加了EB染色的歩骤,使标记纤毛虫细胞皮层微管的同时也显示了细胞核的结构.并提出了实验中对EB浓度及渗透时间等需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a-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了纤毛虫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皮层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和背皮层表面微管等结构,以及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该游仆虫背皮层表面网在形态上与嗜银网相一致,也是一种微管类细胞骨架;与其他几种游仆虫比较,前仔虫口纤毛器和背皮层纤毛器微管的形态发生存在不同的模式,其形态发生可能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种的分类依据之一.此外,与FLUTAX(fluorescence taxoid)标记方法相比较,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能较清晰地显示游仆虫背皮层表面微管网及早期发生的额腹横棘毛原基和背触毛原基,推测该游仆虫的细胞背表面微管网与其他微管结构其微管蛋白组分可能存在差异,且形态发生中伴随着皮层纤毛器微管的组装和成熟,其微管蛋白组分同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华美游仆虫皮层细胞骨架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和免疫电镜术,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显示,腹毛类纤毛虫华美游仆虫的皮层纤毛器和非纤毛器细胞骨架中,表膜下、细胞质深部的微管或纤维束,以及纤毛器及纤毛器附属微管等均是以α-和 β-微管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管类结构;中心蛋白定位于纤毛器的基体腔、基体基部近中心端、基体基部近中心端连接及基体中部连接结构中,而在纤毛杆和皮层非纤毛器微管中无中心蛋白成分存在。据此认为,该纤毛虫中,基体部位的蛋白组成机制与纤毛杆及纤毛器附属结构是不同的,非分裂期细胞中定位于基体主体部位的中心蛋白可能与维持相关结构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显示:腹毛目纤毛虫异毛虫(Allotricha curdsi)的口围带领部前1片和口围带翻领基部1片小膜由3列纤毛组成,而不同于其他小膜含4列纤毛的情况;在口围带、波动膜及相应皮层区形成小膜侧向纤毛和口盖结构;背皮层背触毛列中每根背触毛的纤毛单元由含纤毛杆的基体和无纤毛杆的裸毛基体组成;形态发生中前仔虫的口围带是由老口围带部分更新而来,并且后仔虫口围带原基在表膜下首先发生,此后突出表膜形成相应的纤毛器原基,经历一系列的发育分化过程而成为新仔虫的纤毛器.此外,将本种纤毛虫与以前报道的Allotricha curdsi(漠河株系)和Pleurotricha curds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腹毛目纤毛虫口皮层和口围带小膜的组成可能具有一些普遍性特征,口皮层和口纤毛器的结构可作为分类标准依据之一;形态发生中不同种类的纤毛虫其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可能是在皮层内不同的深度和皮层表面不同的位置启动的;并且,口纤毛结构的起源对纤毛虫的系统学及分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术显示,土壤纤毛虫草丛土毛虫(Territricha stramenticola)的额棘毛具有尖毛科纤毛虫模式,腹棘毛以"zig-zag"排列成棘毛数明显可辨的中腹棘毛列,纤毛器形态发生中部分老纤毛结构在新结构发生至成熟时经历了逐步变化和退化的过程,结果表明老纤毛结构对各纤毛器原基发生区及新纤毛结构形成的定位和物质贡献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表面在无纤毛的皮层区如额区前端形成棘突样表面,在其他皮层表面则显示波纹样或网纹样结构,并在其表面区不规则分布有浅的凹陷.这也可能是纤毛虫在土壤颗粒间隙水中运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表膜下表质层明显由微管或纤维结构加厚,这可能与细胞对运动的支持或骨架作用有关;皮层胞质中线粒体和食物泡十分丰富,这可能与细胞在土壤特殊环境中能量的储存及食物缺少情况下或者细胞形成包囊时能量的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研究了腹毛类纤毛虫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中由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和非纤毛器微管组成的皮层微管胞器.其中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包括口围带及小膜托架微管,波动膜及基部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左缘棘毛及基部的前纵维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背触毛及基部的玫瑰花环附属微管等;非纤毛器皮层微管包括背腹面的细小网格状微管,背面的斜向微管层及贯穿于细胞纵长的纵微管层等.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被前仔虫继承,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发生及分化过程中老纤毛器基部微管退化,并且老棘毛及其附属微管可能具有定位和定向作用,但未见直接的物质联系.所得结果为揭示腹毛目纤毛虫皮层微管胞器建构的多样性、细胞皮层微管的分化及其细胞调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腹毛目纤毛虫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发生过程,指出了对纤毛虫形态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认为对某些纤毛虫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的命运有重新作观察的必要。也对皮层先存结构毛基体,以及细胞核在纤毛原基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腹毛目纤毛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总结了腹毛目纤毛虫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发生过程,指出了对纤毛虫形态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认为对某些纤毛虫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的命运有重新作观察的必要.也对皮层先存结构毛基体,以及细胞核在纤毛原基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角翁尼柯虫无性生殖中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的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蛋白银方法,对淡水腹毛目纤毛虫四角翁尼柯虫细胞形态发生以及表膜下纤维系统的演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纤毛虫上海种群显示了与以前报告的模式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即在无性生殖期间,前仔虫口围带和口侧膜在老结构位置更新形成;左右缘棘毛的发生与老缘棘毛无明确关联,这不同于尖毛科的其他纤毛虫.棘毛基部纤维包括前纵纤维、后纵纤维、横纤维和放射纤维,其中左缘棘毛基部横纤维的定位与已知几种纤毛虫的同种结构不一样;细胞形态发生中,位于前后额腹横棘毛原基区的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瓦解消失,左右缘棘毛原基区中左缘棘毛基部横纤维首先退化解体,这一过程与原基区的分化密切联系,并且老棘毛及其基部纤维对原基的形成和分化可能具有物质贡献;其他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在皮层残留的时间较长,它们可能是伴随着老结构逐渐失去功能而退化瓦解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冷水鱼养殖中固着类纤毛虫检测难和污染源不明确、种类鉴定难的问题,对冷水鱼养殖环境中固着类纤毛虫的主要寄生种类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不同季节于河北省内采集冷水鱼和水环境样本。首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鱼体及水环境中的固着类纤毛虫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建立PCR方法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最后,对冷水鱼感染寄生虫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冷水鱼寄生的固着类纤毛虫主要有累枝虫(Epistylis sp.)和钟虫(Vorticella sp.)2类;引物设计、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寄生虫PCR检测方法有效,测序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其形态学结果;运用已建立的PCR方法检测出固着类纤毛虫在水环境中高达94.38%,鱼体广泛寄生,感染率达到了100%;且无季节差异,水体中的虫体可能是造成鱼长期感染的原因之一。研究数据可为冷水鱼病害的科学预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为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疫病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蛋白银染色法及沉淀法分别对采自大亚湾水域的浮游纤毛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各样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结构参数确定了该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有以下特点:群落的种类数从9~29种不等,密度从2000~13400ind/L;群落的优势种为腹羽急游虫(Strom-bidiumventropinnum)和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strobila);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7132~4.2339.并结合采样点的位置分析了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Effects of ciliated protozoa, Euplotes vannus and Uronema marinum, on accumulation of ammonia in marine waters are detected using experimental ecological metho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ntributions and functions of ciliates to the marine ecosystem. During experim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N, and the densities of ciliates and bacteria are measur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iliates can change the procedure of ammonia accumulation by their grazing activity, and maintain ambient ammonium at low levels through interrupt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of bacteria population growth and enhancing their growth and metabolism. The present work confirms that ciliates, as bacteria-predators, play positive roles in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in marine ecosystems, especially in intensive mariculture biotopes.  相似文献   

16.
用现场采集水样、访问调查及室内活体镜检方法对西宁市11种工业废水水体中纤毛虫类进行研究的结果,共发现监测性纤毛虫36种及钟虫游泳体1种.确定了不同性质废水内的优势种、常见种及偶见种.讨论了纤毛虫主要种类的功能类群及与水环境的关系.报导了半圆表壳虫、长圆鳞壳虫及线条三足虫等3种高山及亚高山指示性有壳肉足虫,包括种的描述、发现水体及作为指示种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18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4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28%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154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19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25条特有片段,两者有29%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大核DNA结构存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包囊游仆虫在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大核DNA、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所得结果为揭示纤毛虫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