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1992,(4)
(一)1992年7月26日至30日,在青海西宁召开了第七属国际雪豹学术研讨会(Symposium).笔者作为国际雪豹基金会的国际顾问组成员和IUCN猫科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首届国际雪豹学术研讨会是1978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赫尔辛基动物园是国际上饲养繁殖雪豹最有成就的动物园.其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即1980年在瑞士苏黎世,1982年在美国西雅图,1984年在西德克列菲尔德,1986年在印度斯利那加.1986年后改为三年召开一次,即1989年在原苏联阿拉木图,今年在我国青海西宁.  相似文献   

2.
我在苏州动物园工作,专门进行华南虎的饲养、繁殖、研究。农历戊寅年(虎年)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我来谈谈华南虎的繁殖和保护问题。华南虎是我国特产动物,自然界已难见到野生的华南虎。50年代我国曾赠送苏联和东欧国家几只,但如今已相继死亡。国内动物园目前仅存50只,具有生殖能力的母虎更为稀少。为了对华南虎进行移地保护,1983年苏州动物园从南昌动物园引进一对幼虎。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同年11月14日雄虎腹泻死亡,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从1984年起,仅存的一只雌虎在科技人员监护管理下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为生殖下一代创造了基本条件。1987年2月,为了使发育已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17日,北京动物园的一对雪豹又产下了3个幼仔,这是1992年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客人第三次繁殖后代。7年前这个中亚国家的一位山民在野外岩洞中偶尔发现被母亲遗弃的一对小雪豹,他立即用自己的大衣裹紧两个小家伙,抱回家中养起来。几个月后它们长大了,不但常和主人一起玩耍嬉戏,而且能按照口令将主人抛出的帽子叼回来。后来它们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的礼品动物来到中国,并在北京动物园安家落户。北京动物园从1955年开始饲养雪豹,40年共饲养展出过29只。但由于饲养环境、饲料配方等种种原因,始终未能繁殖。1994年当这对远方来客达到性成熟时,科技、饲养人员便开始筹备定立科研课题,进行繁殖研究。他们首先从饲养环境着手,让雪豹24小时自由出入,还增加了光照时间,将温  相似文献   

4.
1993年,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共产6胎7仔,到12月15日存活5仔。如果5只幼仔在今后的哺乳期不遇意外,有望顺利成长。据此,1993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繁殖成活率为71.4%,产仔数及成活率都低于1992年(产13仔,育成11仔)。本年存活的5仔均出生在国内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据悉,侨居海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1993年没有配种、孕育和产仔的报告。成都动物园的“庆庆”产双胎育成两仔1984年9月出生在成都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庆庆”,1989年产第一胎后,又于1990年和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7.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金丝猴是猴类家族中最富有风采的我国特产珍兽.目前国内有60多只金丝猴分养在19家动物园内,少数动物园已能成功繁殖.而国外的动物园从来没有过这种动物.所以,应美国西雅图、波特兰两市动物园的邀请,重庆市动物园的一对金丝猴"阳阳"和"虹虹"前往两地作首次友好展出.旅美期间还喜得一仔,一时传为佳话.雄猴"阳阳"于1977年初从四川安县捕获,入四川绵阳市人民公园,当时约半岁.捕捉中造成左前肢尺骨骨折.第二年引入重庆市动物园.1985年3月又从绵阳市人民公园引入"虹虹",与之配对."虹虹"8岁左右,于1984年7月被捕于四川安县茶  相似文献   

9.
李德勇  黄浦 《应用科技》1999,(11):27-28
丹顶鹤又称“仙鹤”。丹顶鹤和其它鹤类一样,在生物进化、生态学、仿生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医药、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解放以前,我国先后有多家动物园开展了丹顶鹤的饲养与繁殖工作,从1963年起取得了繁殖工作的首次成功。近年来沈阳、天津、北京等市的动物园在繁殖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野生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繁殖地黑龙江省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先后开展了丹顶鹤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工作,并取得了成功。丹顶鹤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属国家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0.
拯救华南虎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物园协会从1994年制定出华南虎移地保护计划后,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物种保存委员会保护繁殖专家组的帮助下,连续三年对圈养华南虎的个体体况、现有繁殖能力及其潜在繁殖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整个种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某些个体存在的特殊性问题也基本掌握。检查、化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使我们认识到,要拯救华南虎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今后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而且困难重重。拯救华南虎的工作,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在《圈养华南虎现状一览表》中所列的50只华南虎,都饲养在我国的动物园内。由于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园饲养展出华南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斑海豹在动物园繁殖和饲养情况,1984 ̄1989年间,我动物园淡水池养一对成年海豹,共繁殖7只幼仔,其中1987年是双胞胎,共成活6只,每年春季共收养海豹47只,平均成活45只。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13.
1936—1945年国外曾饲养有14只大熊猫,1955—1982年我国又向9个国家提供了24只,1979—1988年墨西哥等4家动物园,共繁殖13胎,产仔17只,存活7只,在10年繁殖中共有10只组成繁殖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目前国外饲养有18只,根据年龄结构推测,将是一个人工繁殖的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14.
现在全世界有条件的动物园都在想方设法繁殖大熊猫,但1984年仅有五只母兽产下八仔,而成活的只有成都动物园一只.  相似文献   

15.
1980年8月,墨西哥动物园养的大猫熊(人们一般称之为“大熊猫”)“贝贝”和“迎迎”繁殖成功,产下一仔,打破了四十多年米大猫熊在海外不育的局面。喜讯传开以后,报上又刊出该园主管科技的一位专家的谈话,说这是“大猫熊在人工饲养条什下的首次繁殖纪录”。这当然不确,但是又不好针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世界驰名的濒危兽类,它每年的饲养及繁殖情况,为世界动物学家所重视.1990年全世界共有四头雌性大熊猫在人工饲养下孕育产仔,共生五仔,育成四仔.育仔成活率80%,是大熊猫饲养繁殖史上育仔成活率最高的一年.成都动物园雌兽"庆庆"一胎成活两仔,创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动物园里的一对华南虎,三年之间四胎生了十二仔.第一胎四仔,全部没有成活.第二胎两仔,活了一只,死了一只.第三胎和第四胎各三仔,全部养活了.他们在饲养繁殖管理过程中,有教训,也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文中叙述了雪豹在新疆山区的分布,其中以塔什库尔干、民丰和婆罗科努山地区的数量较多;雪豹饲养地乌鲁木齐地区大气污染严重,属于煤烟-砂尘型;介绍了人工饲养雪豹的概况和常见疾病,对改进雪豹的饲养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相似文献   

20.
动物园的象     
我国动物园中饲养展览亚洲象,最早的记录是1908年北京万牲园的一只幼年雌象。它是从德国海京伯动物园购入海运来京的,一直饲养展览在该园的巨型象栏内,由一位姓孙的技术人员管理,其他任何人不能靠近。1938年全园人事改组,动物饲养员全部更换。由于此象的饲养人也被调换,饲料随之变更,此象不适应而死亡。截止到1990年,我国先后有17家动物园或公园,饲养亚洲象共计49只,其来源大部分为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