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乔乐刚  乔乐同  吴浪 《江西科学》2008,26(1):102-104
以板壳结构的弹性理论为基础,利用材料力学与复合材料力学知识研究桥面铺装体系的力学特性,找出铺装层设计的力学控制指标,为桥面铺装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交通事业蓬勃发展,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往往被疏忽,本文分析了桥面铺装层破损的机理,提出桥面铺装层修补及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桥面铺装层破损的机理,提出桥面铺装层修补及防治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公路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桥梁工程较为普遍,下部基础、上部大梁工程等关键项目施工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往往被疏忽,只注重外观质量,施工工序控制不严,致使桥面铺装层过早出现裂缝,松散、坑槽等病害,维修周期也越来越短。本文分析了桥面铺装层破损的机理,提出桥面铺装层修补及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军伟  康健  王廷彦 《科技信息》2007,(27):130-130,60
对桥面铺装病害原因的分析,为桥梁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桥面铺装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上下层铺装厚度、层间接触状态、水平力、铺装材料等因素对桥面铺装层受力控制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层最大拉应力峰值随铺装上层厚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与完全连续的层间接触状态相比,不完全连续状态下的铺装层力学控制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铺装表面拉应力峰值增幅最大;水平力对铺装表面拉应力和表面弯沉影响很小,而铺装层间剪应力随水平力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不同的铺装材料对铺装层力学控制指标具有较大的影响,提高铺装材料的强度可有效降低铺装层的力学响应量。  相似文献   

7.
张红 《奇闻怪事》2009,(6):134-135
随着交通量和重型车辆的增加,桥面铺装层损坏较为严重,维修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当前桥面铺装层过早损坏主要是设计考虑不周、施工不当及外界影响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观测了钢筋混凝土箱梁桥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过程,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工况的计算,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荷载对桥梁的影响;对静力计算数值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指出铺装过程中对桥梁产生的影响远大于静力计算的结果。提出应加强对沥青混凝土铺装过程的控制,在铺装前进行相关计算,避免因铺装施工使结构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9.
钢桥面铺装开裂破坏是沥青铺装最典型的病害类型,铺装层开裂不仅仅影响到钢桥面铺装层路用性能,而且对钢桥面板的受力也相当不利.本文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典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以及其上的ERS铺装体系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车轮荷载作用下表层裂缝对钢桥面铺装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裂缝宽度对钢桥面铺装体系主要受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对与其垂直方向的应力影响较大,而对平行方向的应力影响较小,裂缝宽度对各项应力的敏感性影响较高.  相似文献   

10.
钢箱梁桥面铺装层结构应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钢箱梁结构计算的角度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分析,对铺装层应力应变变化规律作了描述,指出车辆荷载对铺装层内力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通过分析,比较了产生的最大正负应变的大小,确定了产生最大应变的位置,总结了钢箱梁上铺装对荷载的响应特点,文中还结合实际的开口肋箱梁上铺装重建的实际工程进行了计算。计算所得的最大应变值等成果是混合料设计的依据,为整个铺装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斜剪试验评价了聚合物桥面铺装层间抗剪强度,分析了剪切速率、温度以及涂膜厚度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铺装结构层间抗剪强度值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呈幂指数上升;层间抗剪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试验组中其值在60℃时达最低,但仍远远高于其他铺装材料;环氧树脂抗剪强度在半对数坐标下相对于温度变化接近线性关系,其相比沥青类材料受温度影响程度更小;随着树脂膜厚的增加,聚合物铺装结构层间抗剪强度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计算得Mark--135的最佳膜厚为0.28 mm,Mark--163的最佳膜厚为1.10 mm.  相似文献   

12.
对广泛用于电能计量,功率测量等仪器装置中的时分割乘法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就影响电路输出精度的主要因素时分割周期T的变化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若选用性能优良的运放等元器件并选取适当在数值,则时分割乘法器的准确度可控制在0.2%以内。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GDP的增长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等主要经济因素对新余城市化进程有不同的影响,要加快新余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二、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电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正在积极开展大规模海上风电的规划。对中国近海风电场规划与开发现状进行了介绍,总结了近海风电场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近海风电场在规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用建筑锚栓拉伸承载力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埋置于混凝土中的建筑锚栓(膨胀摩擦型锚栓)进行了拉伸试验,分析了影响膨胀摩擦型锚栓极限荷载的因素(锚栓的锚杆直径。锚栓的埋深、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拉伸极限荷载随各因素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空气负离子存在瞬时性,1 h或2 h的间断性监测很难准确反映其变化趋势。为获得空气负离子的实时变化趋势并准确分析其影响因子,以上海崇明岛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层结构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实时监测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曲线,但峰值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大小因优势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人工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均值大小次序为夏季((1 476±17.1)ions/cm3)>冬季((1 310±25.2)ions/cm3)>春季((1 197±12.6)ions/cm3)>秋季((1 089±12.7)ions/cm3); 5种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年均值大小次序为池杉林((1 405±16.5)ions/cm3)>混交林((1 269±18.1)ions/cm3)>臭椿林((1 259±23.2)ions/cm3)>水杉林((1 257±21.0)ions/cm3)>香樟林((1 093±16.6)ions/cm3); 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优势树种树高和环境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和风速呈负相关; 当光照度小于20 000 lx时,林分负离子浓度与光照度呈显著正相关; 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湿度和光照度是影响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优势种光合作用日变化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相似的“M”形双峰曲线,认为植物光合作用也是影响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韩振峰 《工程与建设》2007,21(3):244-245
中等跨度采用混凝土斜拉桥是较为可行的方案,文章对此类桥型进行动力分析,并在结构计算模型中建议了一系列的简化方法,降低了分析的难度,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连续采煤机块煤产量数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设连续采煤机的块煤产量服从韦布尔分布,建立了连续采煤机块煤产量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中有关参量的确定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连续采煤机工作过程15~25、25~50与50~100 mm三种粒度的块煤产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有关参数对连续采煤机不同块煤产量的影响,为合理确定机器的设计参数和工作参数、提高块煤产量和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考察水力负荷、气水比、有机负荷和滤床高度对BAF系统运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从0.5 m3/(m2·h)升高到3.0 m3/(m2·h)过程中,COD和NH3-N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水力负荷为1.5 m3/(m2·h)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3.5%和74.9%;增加气水比使得系统中溶解氧充足,可明显提高COD和NH3-N去除率,当气水比为3.5∶1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7.5%和75.2%;低有机负荷不利于COD和NH3-N的去除,当有机负荷(以COD计)为2.4kg/(m3.d)时,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49.6%和58.5%,但过高的有机负荷对NH3-N去除率影响较大,当有机负荷为7.2 kg/(m3·d)时,NH3-N去除率为61.7%;滤床高度对硝化反应去除NH3-N影响较大,NH3-N生物硝化反应去除行为主要发生在0.6~1.0 m区域,因此,适当增加滤床高度可以提高NH3-N去除率;采用BAF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是可行的,为同类废水处理和控制农村水环境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北海桥工程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着重介绍了北海桥主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结构设计特点,从其结构尺寸及预应力体系入手,对跨中挠度、腹板主拉应力、跨中下缘拉应力采用了新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控制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