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影响镍系催化的顺丁橡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的研究表明,采用A1-Ni二元陈化稀B单加方式时,改变进料丁二烯汽油溶液的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提高聚合反应温度,聚合物分子量有所降低,而改变体系中两组催化剂的摩尔比,是在较大范围内灵活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取聚四氢呋喃的方法及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条件下催化荆对四氢呋喃本体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新型金属催化荆的合成,以及不同条件下THF本体聚合时催化剂的活性;同时,讨论了其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3.
聚氧四甲撑二醇的合成研究:发烟硫酸法PTMG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发烟硫酸为主体的双元催化剂进行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剂制备聚氧甲甲撑二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环聚合宜采用30%浓度的发烟硫酸,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辅助催化剂B的加入可灵活调整产品的数均分子量;未反应的四氢呋喃经适当处理后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以Fe^3+-UR为催化剂,催化乙酰乙酸乙酯和1,2-丙二醇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型香料果酯-B。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收率为85.1%。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以苯为溶剂,在醋酸酐存在下,采用乙酰基四氟硼酸盐CH3COBF4为催化剂进行四氢呋喃(THF)聚合及链转移的反应,经测定,在15℃和21℃下的表观聚合速度常数Kp分别为7.03×10^-3和10.18×10^-3L/mol.s表现链转移速度常数的Ktr分别为7.39×10^-4和12.01×10^-4L/mol.s  相似文献   

6.
考察碱土金属氟化物/三氧化二钆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在Gd_2O_3中添加碱土金属氟化物,C_2选择性和收率都有明显提高。当Gd_2O_3摩尔含量相同时,催化性能按Ca-Sr-Ba顺序递增,在80%BaF_2/Gd_2O_3催化剂上C_2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59.5%和18.7%.XRD分析结果表明,在含氟催化剂中出现了四方Gd_4O_3F_6新相,其结构与立方CaF_2,SrF_2和BaF_2相似.可能有利于物相之间的匹配及载流子传递.XPS测试发现,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或O ̄-)物种.与Gd_2O_3相比,在含氟的催化剂中,O_1s结合能较高,表明该吸附氧物种所带电荷较少,对提高C_2选择性有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在二甲基甲酰胺-水混合溶剂中的聚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的组成对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并且通过补加溶剂或混合溶剂的次数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在混合溶剂等比例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最低的分子量分布值.通过FTIR研究表明,在空气中、240℃下的热降解过程.在等比例混合溶剂组成下获得的聚合物显示出较大的环化速度和较长的平均环代序列长度.这一特性与该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规整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叔丁醇亚铜为催化剂、四种卤代烃OET基氯、正丁基溴、叔丁基氯、叔丁基溴)为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引发剂和催化剂比例、聚合温度、单体浓度以及卤代烃中烷基结构和卤素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反应具有明显的诱导期,不同聚合反应时间的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之问不呈线性关系,表明本聚合反应并不具有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2.4-戊二酮钯-叔膦体系催化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结果表明: Pd(acac)2-PR3体系是有效的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四种有代 表性的叔膦 PR3(P=Ph-,PhO-,Pri-,Bun-)与 2,4-戊二酮钯组成体系的催 化作用,发现丁二烯的转化率、调聚产物的选择及两个调聚产物的分配比例同催化剂 体系中 PR 3的碱性和空间角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MAO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和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两种均相催化体系的苯乙烯间规聚合;发现由于Cp*Ti(OBz)3主配体茂基上取代甲基的供电子效应,Cp*Ti(OBz)3/MAO催化体系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较高的温度下(70℃)仍然能够合成粘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3.0×105的间规聚苯乙烯(sPS);研究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Cp*Ti(OBz)3/MAO体系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的影响,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70℃、催化剂浓度1.04×10-4mol/L、m(Al)/m(Ti)为830、c(苯乙烯)>4.32mol/L.聚合反应产物用沸丁酮抽提8h,不溶部分sPS用GPC,13CNMR,FTIR,WAXD和DSC等方法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硅氧烷乳液的离心分离稳定性、耐热(60℃)、耐寒(2℃、-10℃)稳定性、单体转化率、黏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乳液粒子大小及其分布图,以及不同加料方式、不同聚合反应温度下的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先加催化剂、乳化剂、水,后加单体,且采用反应初期高温聚合、后期低温聚合的方法,则有利于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12.
亚胺基吡咯2-(R~2N=CH)-5-R~1-C_4H_2NH(HL1:R~1=H,R~2=C_6H_5;HL~2:R~1=H,R~2=2,6-iPrC_6H_3;HL~3:R~1=tBu,R~2=C_6H_5)分别与NaH或KN(SiMe3)2反应得到钠络合物NaL(1a~3a)和钾络合物KL(1b~3b).在BnOH存在下,这些络合物能有效地催化外消旋丙交酯(rac-LA)开环聚合.催化剂的活性很高,在0.5min之内能催化100当量的rac-LA完全聚合.但聚合物的分子量比理论值小,分子量分布较宽.当增大BnOH用量时,3b催化所得的聚合物分子量更接近理论值,并且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值变窄,聚合反应朝着可控的方向进行.在常温下聚合反应有微弱的立体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聚合反应的选择性增加.在-60℃,3b/BnOH催化得到的聚合物等规度Pm值最高为0.66.  相似文献   

13.
以低浓度杂多酸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为促进剂,通过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合成了聚四氢呋喃,并对其聚合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催化剂或促进剂用量均可使产率及分子量上升,催化剂用量在0.8g~1.01g之间.(2)降低链调节剂的用量可使产率和分子量增加,其用量在O.05mL~0.15mL之间较合适.(3)聚合反应在低温O℃~5℃下反应效果较好,高温下反应产物质量变差,聚合时间以4~5h为宜.  相似文献   

14.
在二元催化剂V2O5—Bi2O3的基础上加入第三、四组分进行甲苯气相氧化制苯甲醛的实验结 果表明:加入适量的Fe2O3和K2O可达到助催化的目的,苯甲醛的产率提高13.84%,催化剂的空 时收率增加三倍.向反应区加入水蒸汽可提高苯甲醛的产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Tyndall效应,超过滤实验和电镜观察证明,Fe(naph)2-Al(l-Bu)3-CH2=CHCH2Cl催化剂在加氢汽油溶剂中呈胶体分散系。Fe(naph)2与Al(i-Bu)3的反应是形式胶粒的基本反应。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影响颗粒的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的催化剂粒较小,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催化活怀高。由于是胶体催化剂,颗粒表面上的活性中心起催化作用,因此催化剂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己证明在加氢汽油介质中Ziegler-Natta镍体系「Ni(naph)2-Al(i-Bu)3-(BF3OEt2+C8H17OH)」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按多相 化反应动力学理论处理体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体系,提出了催化机理,认为链引发反应是催化剂各组份相互作用,在胶粒表面形成的活性位,再与单体反应形成活性种的过程,且后者为速率控制步骤;在链增长反应中,丁二烯在胶粒表面服从Langmuir吸附规律,且  相似文献   

17.
在二异丙苯基氯/BCl3/CH2Cl2/异丁烯聚合体系中.用BBr3代替BCl3进行聚合。通过测定聚合物的卤素官能团,以检验INIFER修正机理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聚合物中溴官能度/氯官能度约为3:1。证明对J.P.Kennedy教授的INIFER机理的修正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在酯交换催化剂Ti(OC4H9-n)4/Sn(n-C4H9)2(C11H23COO)2存在下,采用熔融酯交换反应合成出单体:双(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醇酯(BBHB)。然后再与对苯二甲酰氯分别在3种不同的溶剂中进行溶液缩聚,合成出3个不同分子量的HTH-4聚合物样品,并用DSC、POM对其液晶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Zn-ZnCl2还原偶联法,在四氢呋喃水溶液中合成了9,9′-二芴-9,9′-二醇(BFDOL),反应温度为30℃时转化率可达81.5%。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以及质子核磁共振谱仪对BFDO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进而将BFDOL作为自由基引发剂,对其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溶液聚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FDOL在四氢呋喃、甲苯和苯甲醚中均可引发聚合反应,尤其是在四氢呋喃溶剂中,低温条件也可引发MMA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符合自由基聚合的特点;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反应通过氢转移引发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α-烯烃聚合反应的影响,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V(C8)/V(C12)=3∶7,催化剂单体质量比为1/5 000条件下,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达到3.4×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