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茜 《科学通报》1989,34(12):904-904
狼毒素Chamaejasmine(1)是一种新结构类型的双黄酮类化合物。1979年由黄文魁等首次从瑞香狼毒中分离得到,并确证其结构为3,3″-双柚皮素。其后日本学者又陆续从同一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六种狼毒素类化合物。 前文我们报道了3,3″-双黄酮2a的合成,本文报道2a加氢制得狼毒素类似物3,3″-双-(5.7-二甲氧基)-黄烷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苦木科(Simaroubaceae)植物具有强烈苦味,其浸出物自古以来作为药用。在浸出物的苦味物质中,除少数化合物外,都具有I式的基本骨架,统称为类苦木素(Quassinoid)。最近,国外从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中分离出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并且测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埃鸦胆子苦素  相似文献   

3.
罗布麻茎内韧皮纤维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正海 《科学通报》1980,25(9):414-414
罗布麻(Apocynum lancifolium Rus)属于夹竹桃科茶叶花属的一种半灌木型植物。此种植物在我国分布广、资源丰富,并在纺织、造纸及医药上都有用途,是一种多用途的资源植物。过去,在罗布麻的纺织工艺、化学成分、药理及人工栽培等方面,已有许多报道,伹尚未见韧皮纤维形成过程的报告。本文将就罗布麻的主要经济利用部分——茎内韧皮纤维的形成过程、分布以及其化学成分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4.
吕玉平 《科学通报》1994,39(6):576-576
黄瓜花叶病毒(CM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在全世界分布很广,至少可侵染85科365属中的757种植物.将经过改造的CMV复制酶基因导入植物,可获得比导入外壳蛋白基因等抗性水平高、时间长的工程植株.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株系CMV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其核苷酸序列,构建了3’末端不同长度缺失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
周俊  谭宁华 《科学通报》2000,45(10):1047-1051
报道了一种专一的植物环肽的薄层化学识别新方法,该法是一种应用茚三酮试剂显色的薄层原位化学反应方法,应用该法从5个科14个属的17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73个环肽化合物,其中包括68个新环肽,在这些植物环肽结构鉴定中应用了各种波谱、化学、产学方法(特别是各种2D-NMR和FAB-MS)确定其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及其序列,只介绍该识别方法,并列出了目前应用本法发现并鉴定的所有环肽的来源和结构,同时在双向薄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防御性次生性物质与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次生性物质是决定昆虫取食的重要因素,因而是昆虫化学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地说,可以认为所有植物的某些器官,尤其是幼叶、幼茎和成熟的果实、种子,都具有昆虫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因而,德赛尔(Dethier)、费内(Feeny)、简申(Janzen)、范·恩登(Van Emden)等都认为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专化性,是由植物中含有可以成为毒素的化学物质所决定的.这些化学物质都是植物的次生性代谢物,或称次生性物质.一种昆虫要能成功地利用某种植物作为食料,就必须具备克服其中毒素的解毒机制.当然,这同昆虫的取食特性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同翅目、半翅目,以刺吸式口器从植物输导组织中吸取食物,而在输导组织中极少含有毒素,所以这些昆虫通常不大理会毒素问题.  相似文献   

7.
兰花大观园     
在所有的有花植物中,兰科是极富特色的一个大家族。 是亚军.也是冠军 就科中所含的种类数目来讲,全世界的兰科植物共有约700个属近2万个种,此外还有极多的变种。我国的兰科植物有173属约1200个种,也有大量的变种。 兰科是仅次于菊科(1000属,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总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简称TⅡ)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之一种。  相似文献   

9.
周浙昆  陈琳琳 《自然杂志》2021,43(6):459-466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4.1%的区域内分布了苔藓126科499属1 906种、蕨类61 科193属1 363种、裸子植物9科25属113种、被子植物244科2 367属15 951种,即云南高等植物的种数为19 333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一半以上。除了高等植物,云南另有地衣66科203属1 067种、大型真菌124科599属2 729种。云南具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流石滩灌丛的各种植被类型,共包含14个植被型、38个植被亚型、474个群系。丰富的地球环境多样性、 立体气候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云南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近年来,云南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如:摸清植物的家底、 编制保护名录、建立种质资源库、保护极小种群等,使云南的植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王永栋  梅盛吴 《科学通报》1999,44(4):412-416
马通科植物化石Phlebopteris(异脉蕨属)在我国中生代地层中分布较广,但对其生殖器官构造研究甚少恍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首次描述和报道鄂西早侏罗世香溪组一种马通科植物-水龙骨型异脉蕨的生殖器官微细构造,揭示其孢子囊群、孢子囊、环带细节以及原位孢子特征,与有关分散孢子化石和现生马通科孢子进行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横断山脉的莽莽林海里,生长着千奇百异的植物。其中一种植物种群——红豆杉,最近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又称紫杉,是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它广泛分布于北温带温冷山区。1971年,美国药物学家首次从短叶红豆杉的茎皮中分离出一种它所特有的有机物——紫杉醇。  相似文献   

12.
吉永华 《科学通报》1994,39(3):269-269
蝎抗昆虫神经毒素根据分子大小可分为长链(含约61或70个氨基酸残基)和短链(含约35个氨基酸残基)两大类,而前者又可根据作用效应的不同分为挛缩或软瘫两种类型.前文我们曾陆续报道了东亚钳蝎(Buthus martemsi Karsch)毒中一个挛缩型抗昆虫毒素(BmK IT)的分离及其初级结构以及一个alpha型(BmK αIT)和4个软瘫型抗昆虫毒素(BmKIT2至IT5)的纯化与鉴定.本文将进一步报道有关其中一个属软瘫型毒素(BmK IT2)氨基酸序列的测定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宗平 《科学通报》1989,34(21):1630-1630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是我国特有的分布较广的红豆杉属植物的一种,它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自从发现紫杉烷(taxane)类二萜及其二萜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以来,红豆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报道从红豆杉中分得的两个新的紫杉烷类二萜(Taxagifine Ⅰ和Taxagifine Ⅱ)以及一个已知的紫杉垸类二萜(raxagifine)。我们通过IR、UV、EIMS、HRMS、~1HNMR、~(13)CNMR、DEPT以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H COSY、~1H-~(13)C COSY、NOESY和J-resolved)对其结构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卫矛科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永强 《科学通报》1992,37(3):266-266
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是卫矛科植物(Celastraceae)的主要化学成分。由于卫矛科植物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农用杀虫植物,因而这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献[6,7]报道了从小白沙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分得的三个倍半萜,它们的结构经红外、核磁、质谱和X-晶体衍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  相似文献   

15.
红杉的亲本     
裸子植物杉科(Taxodiaceae)红杉属(Sequoia)的单型种红杉(S.sempervirens (Lamb.)Endl.)特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海岸,是世界闻名的珍贵孑遗植物和活化石,也是优  相似文献   

16.
韩玉珍 《科学通报》1990,35(22):1744-1744
玉米赤霉烯酮是60年代Stob等从玉米赤霉菌的培养物中分离出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有报道证实它具有动物雌性激素的作用,又是某些真菌的性激素。80年代以来,我们从许多不同科属的高等植物体内提取、分离并鉴定出了玉米赤霉烯酮,且认为它可能是与高等植物性分化有关的一种内源活性物质。由于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在自然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丛枝菌根共生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长彦  石兆勇  陈志超  冯固 《科学通报》2006,51(Z1):115-120
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11科的23种一年生和多年生荒漠植物的菌根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3种植物中,14种为菌根植物;5种为可能的菌根植物;其余4种为非菌根植物.不同植被类型和生活型的植物形成菌根的状况也存在差异:在灌木和一年生植物中菌根植物所占的比例都分别显著的低于多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中菌根植物所占的比例.根区孢子密度普遍较低(5个/20 g±~21个/20 g±)分离和鉴定到隶属于3个属的14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0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原囊霉属(Achaeospora)1种.球囊霉属为优势属,Glomus deserticola和Glomus etunicatum为最常见种,其出现频度分别为77.4%和74.8%,相对丰度分别为14.4%和15.5%.  相似文献   

18.
商辉  严岳鸿 《自然杂志》2014,36(6):426-430
蕨类植物和昆虫共同进化了三亿多年,但是两者的协同进化一直很少得到关注。对湖南省桑植县的凤尾蕨属植物上的昆虫幼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2棵4种凤尾蕨属植株上有夜蛾科幼虫89条,叶蜂科幼虫21条。叶蜂科幼虫通过形态和体色拟态凤尾蕨属植物的孢子囊群盖,取食凤尾蕨属植物的叶片;而夜蛾科幼虫隐藏在凤尾蕨属植物成熟的囊群盖中取食孢子,幼时乳白色,成熟时转变为淡黄色,有些会出现褐色斑点,同样与凤尾蕨属的孢子囊群盖具有拟态现象。进一步的调查还在凤尾蕨植物上发现猎食性的跳蛛,同时在其体表发现携带的孢子。首次在凤尾蕨属植物上发现拟态昆虫幼虫、特别是寄生性昆虫及其天敌跳蛛的发现,对研究蕨类植物、昆虫幼虫及其天敌之间存在的食物链关系和协同进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忠建 《科学通报》1991,36(20):1582-1582
菊科橐吾属植物具有消炎、抗菌等功效,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箭叶橐吾(Ligularia sagitta, Compositae)的化学成分研究迄今未见报道,本文将报道从箭叶橐吾根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经EIMS、IR、~(13)C NMR、DEPT、~1H NMR和X-ray单晶结构分析证实为一种新骨架的内酯,命名为箭叶橐吾内酯(Sagittolactone)。  相似文献   

20.
郑国錩 《科学通报》1957,2(14):436-436
1956年,我们曾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醋酸胭脂红塗片法、压碎法和石腊切片法)观察了属于六科十属十九种或品种的花粉母细胞,發现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都能看到在花粉母細胞中有染色質穿壁转移现象。因此,我們認为这种现象是相当普遍地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正常现象。最近,我们为了作好深入一步研究的准备工作,又用同样的三种方法观察了分隶于十六科二十属的二十二种植物[蕎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