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级网燃气调峰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室外气温变化引起热负荷波动和集中供热热源的供热量频繁变化,导致热源热效率下降、能源浪费.在二级网设置燃气调峰锅炉的集中供热系统,通过延长主热源燃煤锅炉在额定工况下的运行时间,以提高锅炉的平均运行效率.为优化此类系统,以运行能耗费用经济为目标,建立了单变量有约束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以实际供热系统为例,确定了计算最佳一级网设计负荷占系统设计热负荷的比例、燃气调峰锅炉的最佳启动温度及调峰运行时间的方法,为该类型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级网调峰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级网调峰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由室外气温变化引起的用户负荷变化.通过建立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工况、调峰运行和非调峰运行工况的热平衡方程,研究该类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推导得出运行调节水温的求解方法.对某供热系统进行模拟实例分析,确定了采用不同调节方案时系统的运行调节参数.同时确定了热力站换热器一级网侧设计进出口水温为130℃和80℃,二级网侧设计进出口水温为60℃和81℃.对比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运行调节的最优方案:一级网在调峰运行时采用量调节,非调峰运行时采用质调节;二级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和供热经济性,提出一种集中供热系统热源运行负荷预测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热媒在管网输送过程中温度的衰减,将管段衰减度引入到基于图论理论所建立的供热管网模型中,建立热源运行负荷预测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可计算不同供热温度下的用户室内温度和供热管网中各节点的温度,对热源运行负荷进行预测,为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盛大春 《工程与建设》2012,26(1):137-138,144
合肥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按照《合肥市热电联产规划》要求,在城市的东、西、南、北区域分别改建或新建热电厂。合肥市国资委于2007年整合合肥市热电联产资源组建而成立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多热源联合供热,背压机承担基本热负荷,抽凝机承担调峰热负荷,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热电厂的供热参数,统一调度,降低热网的管损。在供热区域内取消分散小锅炉,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降低大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在热力站设吸收式换热机组,使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约20℃,在热电厂内经汽轮机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和调蜂热源等环节将热网回水逐级加热.形成热网的吸收式(Co-ah)循环.通过拉大供回水温差而大幅增加热网的输送能力,并通过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而显著提升热电厂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对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引起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能耗较大的"调峰三角区"和"低效率三角区".在"三角区"内采用分布式燃气锅炉供热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对不同纬度地区的9个城市"热负荷三角区"的能耗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低效率三角区"对低纬度采暖地区的供热能耗影响更大.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燃气资源丰富、燃气价格不高或城市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采用燃煤热电联产同时配以分布式燃气锅炉调峰的供热方式,是区域供热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应发挥不同类型能源的优势,合理匹配集中式热源与分布式热源,才能使变负荷条件下更具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集中供热效率控制的重要指标之,热网效率的提高目前已经成为了供热节能工作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供热管网的现状,并由此提出了转变热网运行方式、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推广多热源联产模式、应用各种节能新技术、以及注重建筑节能保暖等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管网改造对策,为充分发挥集中供热应有的节能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具体供热形式,针对供热形式、供热建设投资、供热热源、供热热网、供热热费的收缴、供热环境等问题,提出集中锅炉房供热是弥补热电联产供热不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供热企业收费难的问题 ,市政府要求在 3年内基本实现供热计量 ,从而进行供热收费机制的改革 ,实现供热计量后 ,室内采暖系统是一个变流量系统时 ,它必然反映到热网及热源 ,为适应热网的变流量 ,热源、热网、换热站 ,要具有必要的自控调节措施 .本文以热源热网间接连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供热系统的调节问题 ,采用在热源处集中调节和在热力站局部调节来实现统一的调节 .从而达到节能 1 5 %~ 2 5 % .  相似文献   

10.
路勇 《科技信息》2011,(33):I0260-I0260,I0286
环状管网系统是一个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可把热网分级:大型供热系统的热源~高级;环网干线一中级;分配管网和热用户一低级。要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则需要由高到低逐提高各自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QoS组播路由问题,建立链路负载不对称网络模型,以平衡网络负载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带宽和延时约束的QoS组播路由遗传算法(BDMGA)。 通过对该算法的收敛性分析和与其他算法的性能比较研究表明,该算法构建的组播树费用较低,且算法具有很强的均衡负载能力,可有效避免链路拥塞,提高网络运行性能。此外,在小规模的网络上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3.
韧性电力系统旨在应对电力系统的极端事件,高效的故障恢复是提高配电网韧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配电网的韧性,提出了基于载荷均衡的分布式故障恢复方法。首先,相邻馈线终端单元根据故障恢复区负荷、相邻馈线容量及负载率,计算各相邻馈线完成故障恢复后的负载率期望值。然后,各相邻馈线终端单元均以该期望值为目标,分别完成各自的故障恢复路径。最后,根据各相邻馈线的故障恢复路径形成故障恢复区的故障恢复方案。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各馈线载荷均衡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而快速地实现故障恢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元网络的电力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模糊神经元网络(FNN)进行电力短期负荷预测.给出了模糊神经元网络结构和部分输入变量的模糊化.FNN采用LMS(Least-Mean-Square)算法,并用历史负荷数据进行训练.一经训练,网络就能应用于在线负荷预测.在预测过程中,权值按最近的负荷行为自适应调整.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较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负荷估计和状态估计对于配电网的管理和控制非常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集成的负荷估计和状态估计框架.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接机制的事例推理新方法(CBCBR)用于解决配电网节点负荷估计问题,分别介绍了CBCBR的原理、结构、混合学习算法和实际应用,CBCBR具有快速、增量式、自适应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抗差状态估计方法,同时实现了结构空间和量测空间的抗差.抗差状态估计器使用CBCBR的输出作为输入的伪量测量,同时CBCBR可使用抗差估计器的输出改善其自身性能.所提集成的负荷估计和状态估计框架能有效抵御坏数据的影响,并可实现自适应性调节.使用33节点系统测试所提方法,所用节点数据来自实际系统,算例结果证明了读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一种中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该算法利用前向搜索法确定断路器动作影响范围,用双向搜索法确定故障范围,用后向搜索法确珲切换开关的有无,从而确定节点的故障类型。根据节点的类型,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节点,馈线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提高了计算效率,文中还给出电压和线距越限的负荷削减算法,这为计及潮流约束的可靠性计算奠定了基础,以RBTS68节点网络,RBTS37节点网络和大量实际运行网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重构可以改善和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但目前重构方法中较少考虑配电网的可靠性和负荷动态变化.文中针对由配电网支路故障引起的配电网可靠性降低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配电网支路故障停电风险和负荷变化的动态重构方法,并以支路故障停电风险指标来评价配电网网络结构的优劣,建立了考虑支路故障和负荷变化的配电网分时段动态重构模型,给出了利用量子遗传算法求解所提模型的方法和流程.IEEE 33-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考虑障停电风险的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在16∶00和17∶45可以明显降低配电网故障停电风险(分别降低13.52千瓦小时/年和13.62千瓦小时/年),验证了所提出的考虑故障停电风险的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基于信道借用负载均衡技术需要基站间信息的频繁交互而增加网络信令开销和能量消耗问题,提出一种将频谱感知技术应用于协作通信网络负载均衡的机制。该机制中基站利用能量检测频谱感知技术实时感知网络的频谱空洞,生成可借用的频谱集合。基站出现资源耗尽时调用可借用频谱集合,选择目标用户,并根据目标用户是否有协作给用户借用频谱。若用户不存在协作,则以最大化联合频谱空闲率和频谱质量的效用函数为目标给用户借用直接链路的频谱;若用户存在协作,则在直接链路选择的基础上,以最大化效用函数进行频谱和协作用户的联合选择。仿真表明该机制在网络公平性性能上提升了0.5%~1.1%,在容量性能上提升了0.61%~1.4%,在资源利用率上提升了0.63%~1.4%。  相似文献   

19.
在蓝牙分散网中,桥节点的数量和每个桥节点的度是影响数据汇聚传输协议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分散网结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负载均衡汇聚传输协议-LBCP。该结构利用生长树主干节点间剩余的连接将树改造成网,在桥节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桥节点的度,该协议根据一跳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对数据流进行分流,实现了动态的负载均衡。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主干节点数量、数据到达率和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Designers search for N-nodes peer-to-peer networks that can have O (1) out-degree with O (log2 N) average distance. Peer-to-peer schemes based on de Bruijn graphs are found to meet this requirement. By defining average load to evaluate the traffic load in a network, we show that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average load, the average distance of a network should decrease while the out-degree should increase. Especially, given out-degree k and N nodes, peer-to-peer schemes based on de Bruijn graphs have lower average load than other existing systems. The out-degree k of de Bruijn graphs should not be O(1) but should satisfy a lower bound described by an inequality κ^κ≥N^2, to ensure that the average load in peer-to-peer schemes based on de Bruijn graphs will not exceed that in Chord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