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训政前期五院制下的监察院是行使弹劾和审计职能的机关;在党治之下,党义是指导监察活动的指南针,国民党可干涉监察活动,监察院的组成及变更均由国民党决定,所以,监察院权力有限。  相似文献   

2.
训政前期地方党政关系虽有少数文章发表,但并没有使用“党政体制”这一概念并对地方党政权力结构进行全面剖析。地方党政体制既包括中央党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包括地方党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关于这两个关系,都有制度规定和沟通的管道。地方党政体制与中央党政体制不同,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体制。这种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是国民党人制度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地方党政矛盾是一个顽疾,国民党在训政前期曾力图消除它,并提出了各种措施和设想,但未奏效。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体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在西方金融市场的影响下,开始由传统的兑换业向现代银行业发展,到国民政府成直后,形成了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以“法币”为中心的流通货币,逐步完善了中国现代化的金融市场。最初由建立地上海扩大至东南沿海城市,最后到西北内地,特别是抗战全面爆发和沿海工业内迁,西北金融市场迎来了新的春天,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与建设,其发展凸显了西北地区特有的性质,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制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都是"耕者有其田",但由于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因而在土地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代表的阶级利益、制定政策的目的和手段、政策执行的程度与范围等均不同,以至于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影响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西北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为此,国民政府加大了西北建设力度,出现了近代西北开发的"黄金时代"。但在后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与其经济开发本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廖仲恺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廖仲恺既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性人物,又是孙中山先生坚定不移而又至关重要的支持者,右派势力必欲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是真诚地与中共携手并进的典范人物,是全力支持工农运动的典范,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主要策划者和坚决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共强调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自己的文化政策。为在国统区贯彻其文化政策 ,中共采取了灵活的政策和措施 ,运用各种合法形式推动文化运动的发展 ,使其在国统区健康蓬勃发展 ,并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之始,中国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变——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观念以及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等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变革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孙中山与苏俄战略利益互补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国共合作不是以“平行”方式来实现。非“平行”方式的合作是主义之争的曲折表现,也是孙中山对国共合作复杂而微妙心理的反映,这为日后国民党右派势力清党反共埋下了种子。又由于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力量始终没有形成对右派势力的比较优势,加之国共合作的迅速实现超过了两党党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致相当程度的思想混乱,这些注定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