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原 《科学之友》2003,(9):24-24
据说印第安人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
植物传宗接代的一般规律,是先开花而后结籽。可在“植物王国”里,也有不“循规蹈矩”者,花不开就结籽,照样可以传宗接代。堇菜科的一些植物,它们有的花朵就从来不开放,在花内偷偷地喜结良缘,所以,人们见不到它的花朵盛开,却见它结出了种籽。这种植物的特殊生理现象,在植物学里叫“闭花受精”。为什么这些植物不开花就能结籽呢?美国有两位植物学家通过两个有趣的实验,揭开了植物闭花授粉的秘密:植物有花不开,闭花授粉,是它们一种巧妙的节能办法。在美洲生长有一种叫“大花寇洛玛草”的植物。这种植物生长有能开放的花朵,通过媒介开花授粉;也…  相似文献   

3.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7,(11A):51-51
植物生病了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那它们是如何根除病患的呢?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用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植物也有情感”的论调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科普读物上。植物真的有情感吗?在浩瀚的植物王国中,什么才是真正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重新进行定位,人类期望着有一天能够听懂各种生物的“燕语莺声”,与它们作朋友。这里就涉及到交流问题。 人类主要依靠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心情。用语言传达心情称为会话,不使用语言的心情表达在很大意义上也被认为是会话。除语言之外,我们还用姿势表达心情。如与人相逢时,要鞠躬、握手,这也被认为是不使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中生存着千万种植物,在这个浩瀚的植物王国里,植物或植物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一些生理上的奇特现象历来被视为奥秘,而现在已渐为人知。 知觉和语言 科学家把植物对外界的感应,用微电波引导出来,再把微电波演绎成声音,从而发现了一些植物的新奇现象,茄子缺水时,会发出微弱的呻吟声;向日葵获得灌水与日照时,会发出欢悦的声音…… 近年来,植物学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现了植物的另一奇特现象:每当有凶杀案件在植物附近发生时,植物的“感觉器官”就可以记录下这一凶杀的全过程,成为鲜为人知的现场第一“目击者”。美国纽约一位植物学者曾用电波记录试  相似文献   

7.
本刊上期刊登的文章《陷入“情感”漩涡的植物》中讲道,虽然原地,它们之间也能进行交流。也有明争暗斗。那么,植物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神力     
人们普遍认为植物是没有感觉的,你去砍它、折它的枝条,或者将花草连根拔起,这与打碎一块瓦片是差不多的。可是最近科学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植物群能够审慎地考虑它们的生存环境、预测未来、征服领地和敌人,有时还能让人觉得它们有未卜先知的神力。2004年5月,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举行了一次“植物神经生物学”论坛。讨论的主题是“植物的神经细胞”。讨论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植物是有大脑的。”已故植物遗传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的细胞具有思想性”。达尔文也曾写…  相似文献   

9.
《论植物的性别》一书中提出了植物有性别的观点,它的“阴性器官“的“阴部”、“阴道”、“子宫”及“卵巢”的功能如同女性的生殖器官;植物的“阳性器官”的“阴茎”、“阴茎头”、“睾丸”如同男性的生殖器官,也能射出数十亿的精虫。但是这些具体名称很快被18世纪的权力机构用一套拉丁用语掩饰下来。他们把唇形的“阴门”叫成“柱头”,把“阴道”称之为“花柱”,“阴茎”和“阴茎头”改名为“花丝”、“花药”。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3,(3):29-2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植物与昆虫的“战争”中,昆虫也会“窃听”植物发出的求救信号,提早做好准备,应付植物即将采取的防御计划。  相似文献   

11.
香江丽影     
香港特区与广东省毗邻,自然地理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所拥有的植物也多与广东植物有密切关系。香港气候湿热,虽然地区面积不大,但引种栽培树木却不少,所以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位香江“佳丽”。 紫荆非洋紫荆 香港特区的区花是洋紫荆花,属于豆科羊蹄甲属,为一种中等大小的常绿乔木(“知力”在1997年第7期的“生物漫谈”栏目中曾经刊文介绍过)。洋紫荆由于有“紫荆”二字,有些人误以为它就是紫荆,或者对二者混淆不清。其实,紫荆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是的,某些植物真的会战斗,而且还会使用生化武器哦!这些植物的作战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它们的“近亲”或“近邻”。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植物间的斗争和动物间的争斗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人们几乎很难发现植物也有凶险的一面:某些植物会在土壤中下毒,来毒害它的兄弟姐妹或者竞争对象,科学家称这为“相互影响战略”。如黑核桃树会产生一种胡桃酮,这种物质几乎可以杀死周围所有的植物。它们还会遮蔽周围植被所需的阳光,并释放出更多胡桃酮来“关闭”那些为其他植物输送营养的通道。其他物种如凤仙花,会争先恐后地争夺阳光,目的只为排挤它的邻居。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哆啦A梦”系列动画片的2009版《大雄和绿巨人》中,出现了一棵有知觉、会交流的“树小子”。它来自一个绿色的外星球,那里的植物不但会交流,甚至可以说话、可以行动。当然,这只是个童话故事,科学家一贯认为植物不具有社会性。然而,某些环保主义者坚持认为植物也有社会属性。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植物的确有社会属性,因为它们可以辨认亲属,能和同种植物和谐共处,却厌恶其他种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4.
石油是当前地球上紧缺的矿物能源,埋藏了千百万年的地下石油越开采越少。有人估计,再有50年,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就要枯竭了。科学家们突发奇想:既然远古植物可以变成石油,那么在今天的植物里可不可以也生产出石油来呢?要是可能的话,石油也像稻米一样能春播秋收该多好啊!找到了“石油植物”事实上,寻找能产石油的植物不是幻想。1928年到1932年,美国科学家艾迪逊在研究橡胶树的时候,发现了好多种“石油树”。它们的皮、干、根、叶,甚至果实中都有可以燃烧的液体。科学家梅尔温·卡尔文博士在巴西找到的一种“石油树”,当地人叫它“苦配巴”。这…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脉搏     
韦公远 《科学之友》2007,(8A):51-51
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树干增粗速度时发现,活的植物树干有类似人类“脉搏”一张一缩跳动的奇异现象,而且这种植物“脉搏”还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那么,植物的“脉搏”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要睡眠,其实,植物也有“睡眠”。细心之人不难发现:公园里的合欢树,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那羽状叶片就慢慢舒展开来;每当夜幕降临之时,片片小叶又慢慢折合在一起,仿佛是闭“眼”睡觉了。夏日的傍晚,当您漫步田野,您会发现,落花生的羽状叶片,也在慢慢地向上拢起,似乎在告诉您,夜幕快要降临,“我”要睡觉了。自然界中的许多植物如含羞草、羊角豆、白屈菜、红三叶草等的小叶,也都有昼开夜合的睡眠习性。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语言丰富多彩,有代表各民族文化的独立种族语言,如英语、汉语等,也有为了种族间交流的世界语和只用于作礼拜的科普特语,它们都属于“世界上的语言”。当然,计算机语言和专业术语都不算在内。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由于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等原因,专家们也说不清楚。不过,大多数研究人员相信,语言出现在50万年以前。  相似文献   

18.
海宝 《科学之友》2006,(2):58-58
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人称“植物癌症”。  相似文献   

19.
昆虫的“语言” 是什么? 昆虫也会运用各种“语言”,使彼此了解,如: 音响“语言”:一般雄虫用发音器摩擦发音招引雌虫,如蟋蟀、蝉等。 激素“语言”:一只白蚁发现巢壁破裂或群体中出现“敌人”,会立即释放一种外激素,招来同伴修理“房屋”(蚁巢)或歼灭“敌人”。 形象“语言”:一只工蜂侦察到蜜源后,回到巢里用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 气味“语言”:一只苍蝇发现了可口的食物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招引同伴接踵而来,共享美餐。 色彩“语言”:有些昆虫的体表  相似文献   

20.
多样的植物     
朱华 《大自然探索》2003,(12):12-13
“三江并流”地区是欧亚大陆植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许多植物的分化和起源中心,具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物种。 “三江并流”地区的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210余科,1200余属,6000种以上。该地区以占中国0.4%的面积,容纳了中国20%的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