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头部损伤机理,建立并验证具有较高生物逼真度的头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相结合的医学成像技术,利用数字图像识别和网格剖分技术,获得50百分位人体头部有限元网格.通过碰撞仿真分析,得到撞击力、颅内加速度、颅内典型碰撞位置(碰撞侧、碰撞对侧、上下枕骨)的应力和压力变化规律,并与国外经典的尸体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中颅内压力、颅内运动学等生物力学参数吻合良好,能够准确反映真实碰撞过程中人体头部的生物力学响应情况.建立的头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精确度较高,能够进一步应用于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头部损伤力学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轿车-自行车碰撞事故再现及仿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某一真实车-自行车碰撞事故案例建立车辆及人员的数值模型,人体损伤仿真结果与法医勘验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以该模型为基础,对不同速度及不同撞击位置情况下的车-自行车碰撞虚拟试验进行计算,探讨了不同情况下人体抛距、头部最大加速度及小腿最大受力等信息的规律性.数值模拟技术与法医勘验工作相结合将为交通事故鉴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7年8月17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GW170817.伴随GW170817的短伽玛射线暴与千新星也分别在1.74 s后和10.9 h后被伽玛射线卫星和光学望远镜探测到.对这些电磁对应体的观测与研究首次证实双中子星并合会产生大量重元素并形成千新星.通过相关理论与观测的比较,人们对于双中子星并合的中心引擎、短伽玛暴喷流的特性以及并合产生的抛射物性质等一系列重要的天体物理学问题进行了空前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伴随GW170817的各类电磁波对应体的性质,并探讨这些电磁波对应体的物理起源.  相似文献   

4.
一颗快速旋转的高度磁化中子星(磁陀星)可能诞生于极端的恒星爆发或双致密星并合等过程.这一理论设想在近二十余年的伽马射线暴研究中常被提及且已受到诸多观测尤其是余辉观测的支持.因此,该新生磁陀星与这些爆发或并合产生的抛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观测特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近十余年来,随着宽视场高频次暂现源巡天项目的大量开展,人们陆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具有和普通超新星相似特征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光学暂现源现象,其典型代表有以高光度为主要特征的超亮超新星和以快速演化为主要特征的快变蓝色暂现源.这些现象为研究新生磁陀星驱动的类超新星爆发和辐射过程提供了现实途径.本文一方面概述了中子星的能量输出、中子星风和抛射物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辐射效应,主要包括抛射物热辐射主峰的增亮、主峰前由中子星风驱动的激波突破以及主峰后星风云非热辐射的泄漏等.另一方面,简要介绍了超亮超新星、伽马射线暴及其成协超新星或并合新星、快变蓝色暂现源等现象的主要观测特征,着重讨论了这些观测现象和中子星能源模型之间的相容性,以及模型和观测相结合所给出的参数限制.据此,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在相同的物理机制下产生不同观测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顶散射光-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反演了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地区(31.3°N,121.5°E)上空的臭氧柱浓度.在反演过程中,考虑了O3,NO2,O4,H2O的吸收以及大气Ring效应对测量光谱的贡献.利用经验函数对反演结果进行筛选,将Langley plot方法与O4,H2O的拟合结果相结合,确定参考光谱中的臭氧含量.数据分析表明,2007年上海上空臭氧柱总量高值出现在4月至6月,低值出现在10月至1月,月均值的变化幅度约为50DU.实验测量误差在6%~7%左右.将地基臭氧柱总量观测结果与美国TOMS臭氧观测资料进行对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81,地基观测结果普遍低于TOMS臭氧观测值.最后对二者产生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反中微子的吸收反应截面是影响初生中子星演化的重要参量.改进了在初生中子星高温环境中任意简并条件下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被重子吸收截面的计算方法,同时综合考虑了能量动量守恒、磁场效应和重子(中子或质子)的热运动效应,得到更精确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吸收反应截面.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星风中的中微子加热率、中微子输运过程中的不透明度、合理解释中子星的相关观测现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载体表达siRNAs抑制禽流感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流感病毒是养禽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为探讨小干涉RNA(siRNA)对A型禽流感病毒复制的干扰作用,以H5亚型AIV PB2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4对编码siRNAs的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siRNA-hH1neo载体中,构建siRNAs表达载体,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MDCK细胞,采用G418筛选建立抗性细胞系,用血凝(HA)试验和real time RT-PCR试验检测抑制效果, 在细胞水平筛选出具有高效抑制AIV复制的2个靶位点PB2-1154、PB2-342、为AIV的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高活性铁柱撑蒙脱石(Fe-Mt)为催化剂,采用非均相UV/Fenton反应体系对含橙黄G(OG)染料废水进行氧化脱色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30℃、OG质量浓度50 mg/L、pH 3.0、H2O2浓度20.0 mmol/L和Fe-Mt用量1.0 g/L为最佳脱色条件,180 min后OG的脱色率为99.7%.上述反应条件下,非均相Fe-Mt催化光助-Fenton体系对橙黄G的脱色反应遵循两阶段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中粗颗粒运动轨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道路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别对AC-13C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自动路面分析仪(APA)车辙试验原始图像,以及加载500次、1000次、2000次、4000次和6000次时的截面图像中粗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能够观测粗颗粒的运动情况,通过定义转角θ和位移L,以及Δ和α两个统计量,能够描述车辙试验过程中各个加载阶段粗颗粒的复杂运动过程并将其量化.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以华为为核心代表、由中国主导推动的PolarCode码被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采纳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相关技术方案,成为中国在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上的重要进展。与此同时,负责我国5G试验的IMT—2020(5G)推进组也宣布,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技术规范正式发布,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将针对各厂商面向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进行验证。尽管这些离5G标准尚远,中国通信企业在通信标准上撼动国际巨头还需时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冠的拉普拉斯谱.设G1 G2是两个简单连通图G1和G2的冠,L1是G1的拉普拉斯矩阵,μ1,μ2,…,μm是G2的拉普拉斯谱,且0=μ1<μ2≤…≤μm,利用分块矩阵证明了G1 G2的拉普拉斯矩阵L的特征多项式|λI-L|=[Πmi=2(λ-1-μi)n]-L1-(λ-m-1)IλI(λ-1)I,其中|V(G1)|=n,|V(G2)|=m.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子星的转动惯量I和四极矩Q存在着一个关系式,即I-Q关系.而且,该关系式不依赖于中子星内部的物态方程,与引力理论相关.因此,对该关系式的研究可用来检验引力理论.de Rham-GabadadzeTolley(dRGT)massive gravity是一种自洽的引力子静止质量不为零的修正引力理论,是目前国际引力理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基于该修正引力理论,在慢速旋转近似下,利用多方指数n=0的物态方程,计算了dRGT massive gravity中牛顿极限下的I-Q关系.我们将dRGT massive gravity与爱因斯坦引力中的I-Q关系进行比较,发现引力子质量不会影响I与Q的平方之间无量纲化后的正比关系,但会改变其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13.
时文中  赵永和 《河南科学》2005,23(4):509-512
采用ICP-AES分析电工钢中的Ti和Zr,寻找了最佳的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主要干扰元素试验和分析方法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仪器工作参数ICP功率1.0kw、载气流量0.75L/min、观测高度13mm、等离子气15.0L/min、辅助气1.50L/min、积分时间5秒、提取量1.0ml/min、分析波长为Ti336.122nm或334.941nm和Zr339.198nm的条件下,基体铁元素的浓度超过0.8mg/100ml时,它对钛、锆的测定信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负干扰,硅、铝和锰等高含量杂质元素对测定无明显干扰.标样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小,方法检测限低,适用于电工钢中钛、锆的含量在0.0001~0.1%范围内的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中子星结构研究中,引力理论选定之后,致密物质状态方程便支配着稳定中子星的特征参数.为了进行理论计算值与实验观测结果的比较,则要求理论模型对应尽可能确定的状态方程. Walecka的相对论量子场论模型〔1〕和高尚惠等人(Gao Shang-hui et al)的点源模型〔2〕等等,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状态方程不确定性.状态方程的不确定完全取决  相似文献   

15.
简要地回顾了脉冲星、中子星和夸克星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当前(特别是笔者所在研究小组)对于夸克星研究的进展并指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讨论了区分普通中子星和夸克星的可能途径;给出了一些夸克星候选体以及未来可能的观测检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中常用的数字I/O模块展开研究.分析了数字I/O模块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途径,给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阐明了整个数字I/O模块的工作流程以及各部分电路所完成的功能,着重介绍了模块与VXI总线的接口部分设计、数据输出时的数据发生功能和数据输入时的数据采集功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高活性铁柱撑蒙脱石(Fe-Mt)为催化剂,采用非均相UV/Fenton反应体系对含橙黄G(OG)染料废水进行氧化脱色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30℃ 和OG浓度50 mg/L确定后,pH 3.0、H2O2浓度20.0 mmol/L和Fe-Mt用量1.0 g/L为最佳脱色条件,180 min后OG的脱色率为99.7%.上述反应条件下,非均相Fe-Mt催化光助-Fenton体系对橙黄G的脱色反应遵循两阶段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磁星作为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热点源之一,是一类具有超强磁场、并且在X射线和软伽玛射线能段较活跃的中子星.使用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instein Probe,EP)全天监测,我们预期能通过探测磁星的X射线爆发现象而至少在EP运行3年期间发现3颗新磁星,并同时监测已知23颗磁星的可能活动.EP的全天监测结果将帮助估算磁星的数目、理解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根据EP的监测,还可以及时开展多波段观测,研究磁星的辐射机制和背后的物理特性与过程.另外,EP也能监测其他类中子星可能的突变活动,帮助理解此类现象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工艺参数(气压和功率)下制备出不同性质的类金刚石(DLC)薄膜,并利用拉曼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工作气压对DLC薄膜性质的影响非常显著,而溅射功率对其的影响较小.功率在100 W下制备的DLC薄膜,I(D)/I(G)值从1.4减小到0.7随着气压从0.3 Pa增加到3 Pa;气压在0.3 Pa下制备的DLC薄膜,I(D)/I(G)值随着功率从30 W增加到300 W只有略微的增加.这是因为气压的升高会增加溅射出来的碳粒子与气体之间的碰撞次数,经过多次的碰撞会随碳粒子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从而得到更为无序的DLC薄膜;而功率影响的主要是溅射率,对DLC薄膜的溅射过程影响很小.DLC薄膜的I(D)/I(G)值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这是受基底界面和基底温度共同影响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技术,可以让医生在不接触病人身体的情况下去除人体细胞。这一技术现正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研究人员还没有完全清楚其对细胞的作用机理。不过,目前的试验表明,这一技术将有可能用于治疗癌症,也可能有助于加速治愈过程,甚至可以用来清除肥胖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