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前言在通常情况下,供热系统多采用质调节的方法,特别在间接连接的系统中,二次网采用集中质调节,将使系统的运行调节变得最为简单、方便。但是,集中质调节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另外质调节耗电多,不利于节能。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进行系统的流量平衡,即实行变流量运行。在以往的供热系统中,一般采用多泵并联的方式实现运行调节中的变流量要求。但这种方法调节范围小、耗电大、并不理想,随着变频调速水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供热系统实现无级的变流量运行成为可能,而且节电效果显著。目前,分析供热系统中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热力站供热调节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以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为被控参数,操作量为二次循环水流量,补偿信号为室外温度。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随室外温度而变化,变化率(补偿度)可调,供回水平均温度给定的初始值可调,执行器是一用一备的变频调速循环水泵,变频下限限幅可调。此调节控制方法,被控参数选择合理,运行稳定可行,节能经济。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混水降温装置的原理和混水方式,并对混接后对供热管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分户热计量低温供暖系统与原供热管网直接连接时,室内用户的自主调节会影响供热管网的平衡。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下供热管网的平衡问题,根据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原理提出了混水泵压差控制法,并利用能量方程及水压图对其调节原理和调节过程进行了分析,由热平衡方程推导出有关参数的计算公式,为混水泵压差控制法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集中热源分区供暖的水—水供热系统,由于特有属性,即供热是由一次热源网,二次供热网,有些供热企业还有蒸汽网三级换热系统组成,大多供热企业多采取一次网半开式运行与蒸汽网开式运行模式。而对采取一次网闭式运行方式则存在以下好处,既可有效保障一次水网介质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一次网的压力稳定值可有效保证,一次网水质可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二级网调峰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级网调峰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由室外气温变化引起的用户负荷变化.通过建立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工况、调峰运行和非调峰运行工况的热平衡方程,研究该类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推导得出运行调节水温的求解方法.对某供热系统进行模拟实例分析,确定了采用不同调节方案时系统的运行调节参数.同时确定了热力站换热器一级网侧设计进出口水温为130℃和80℃,二级网侧设计进出口水温为60℃和81℃.对比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运行调节的最优方案:一级网在调峰运行时采用量调节,非调峰运行时采用质调节;二级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  相似文献   

7.
家用冷热机组普遍内置有循环水泵.在冬夏季二者如何结合使用值得讨论.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双水泵系统采用三通阀连接,换热器连接和混水连接均耗电较多.宜选择独立系统.系统中如果采用变频水泵的话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混水供暖系统的原理及方式,结合改造实例说明了混水系统的优缺点及运行情况,并分析了混水供暖系统与传统供暖系统相比的优势,指出混水供暖系统较传统供暖系统更节能.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现有采暖建筑中普遍存在的不同楼层房间冷热不均的问题,提高楼内管网的水力稳定性,降低供热系统的输送能耗,提出在保证系统供热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二次网流量,在每栋采暖建筑的热力入口处旁通管上安装混水泵,同时适当加大末端换热面积,实施“楼内大流量、小温差,二次网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方式.采用EnergyPlus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对比了加装混水泵前后系统的供暖效果和能耗情况,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种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供暖效果,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将间接连接供热系统的一、二次网视为一个整体,提出在部分负荷时二次网采用控制流量比大于60%,一次网采用控制流量比大于30%的同时,改变循环流量和供回水温度的质-量调节方法。通过建立指数函数关系的流量调节规律方程,并加以优化分析,得出了一、二次网的流量调节公式、供回水温度调节公式以及相应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准确性,依据图论理论对某园区供热管网泄漏工况进行水力特性建模,并通过管网能量平衡方程求解不同工况下的用户室内温度.分析了不同泄漏工况对供热管网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热管网中任意点发生泄漏故障均会对系统水力特性产生影响,并且泄漏点距离循环水泵越近对供热系统管段流量影响越大;供热管网水力特性的变化将会对热力特性产生耦合影响.本研究可为供热管网泄漏事故预判及故障诊断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了现场测试,分别监测直排工况和蓄混水装置作用下的混水工况所引起的水源侧供水温度、潜水泵功耗,以及水源侧供水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热泵机组能效的改变。使用系统能量消耗率来评价整个热泵系统的能耗,通过两种工况的对比,表明具有蓄混水装置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1个运行日内平均可减少系统总能耗的1.1%,同时节约30%的潜水泵抽水量,有效地减轻了系统的回灌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计量供热系统热源超量调节和超前调节的要求,避免自主调节用户加热过程的热滞后,实现及时、足量、节能运行,笔者引入同类用户及其室内设计热负荷所占总热负荷的逐时负荷比值,建立了计量供热系统间连网一、二次侧主动质调节-被动量调节的运行调节方程.通过实例计算,证实了在逐时负荷比值确定后,虽然用户自主调节随机性很大,但仍然能够确定供热系统在调节状态下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进而预测自主调节状态下的逐时供热量.  相似文献   

14.
选取状态空间法和热容量质点法,在房间热平衡的理论前提下,对热系统建立多维的、动态的数学模型.由简入繁地从单个热用户到整幢建筑物热系统在不同扰量影响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系统运行下的不利工况(不确定房间).旨在达到能够指导计量供热系统设计的作用,从而来适应计量供热系统负荷的多变.  相似文献   

15.
供热空调系统并联变频水泵转速比配置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供热空调系统中变频水泵扬程、效率和功率与流量和转速间的关联模型.结合并联水泵的运行特性,以最佳点工作流量与水泵转速比范围为参考,理论分析了对应并联变频水泵电耗极小值运行工况下各水泵转速比配置情况.以采取变压差设定值控制的某交流量空调水系统并联水泵运行工况为算例,仿真研究了一台水泵全速运行、一台水泵变频运行,两台水泵同步变频运行且转速比相差0.05,两台水泵同步变频运行且转速比相差0.1与两台水泵同步变频运行且转速比相同4种控制方案的水泵节能效果.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并联水泵转速比的差异将导致一台水泵或多台水泵效率低下,当各水泵转速比相同时,并联水泵的总电耗最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二次管网各支路之间相互耦合、流量难以精确控制、输配系统各设备的动态调节容易造成水力失衡的情况,利用电网图论原理建立二次管网多元非线性水力工况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二次管网输配系统能耗模型,以输配系统能耗最小为目标,以各支路动态水力平衡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二次管网输配系统节能优化调节模型,用于在线优化二次管网输配系统各设备的运行参数。利用某高校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管网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调节方法相对变压差变流量调节方式可使输配系统运行能耗进一步降低约12.27%,为多执行机构二次管网水力平衡的动态优化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热水管网的运行调节方式、循环水泵选型的基本原则及选型方法,通过案例对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水泵的多种选型方案及运行电耗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热水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水锅炉、热水循环泵、补水泵、管网及室内散热器组成。要满足采暖指标,达到采暖用户室内设计温度,除应对锅炉运行参数。燃烧工况进行控制和调整外,还应根据采暖季节。采暖时间等变化情况,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热力调节。着重对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进行阐述,分析了如何进行供热系统的调节以达到供热的最佳效果和节能降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网模型的区域供热系统负荷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中普遍存在由于系统本身的热惯性等因素导致供热量不能实时跟随需求量调整的问题。将小波网络引入热力过程优化运行,通过综合分析系统运行数据间关系,识别供热系统复杂非线性动态特性,建立区域供热系统热负荷小波预测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网络规模和预测精度上优于常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实际运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辨识精度高,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20.
热电联产机组经常处于冷凝工况和供热工况下运行,在这两个工况下机组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性。基于Matlab平台,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冷凝工况和供热工况一体化的仿真系统,仿真研究了机组的动态特性,给出了相应的传递函数,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很好吻合。并以动态特性为基础,仿真研究了热电联产机组的一次调频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