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源是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动力基础.是世界城市增长的必要条件。城市化进程中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成就,都与能源消费结构的更新、能源使用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粮食.到2000年,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如果仅保持现有的水平,粮食产量也需增长40%.利用现有的农作物品种,即使大量开发农田,更好地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世界粮食的增长也很难达到如此的水平,而如果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培育出抗逆境能力强,营养丰富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世界粮食产量将大幅度增长.从传统的育种技术看,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一代具稳定特性的可推广的品种至少要10年时间,而最大的限制是有性  相似文献   

3.
论未来的中国能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宗虎 《自然杂志》2001,23(3):125-130
本文从世界能源的发展过程与展望 ,结合我国能源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工业进行了展望 .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7年的44.9%,全国的城镇人口已有5.8亿.预计到2015年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GDP总量已达到24.6万亿人民币(约3.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占世界第三位.而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8%左右、外贸出口的80%及大部分的工业产值都是在仅占国土面积不到0.5%的城镇地区(包括660个城市和2.1万个建制镇)生产出来的.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是全国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增长中心,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地.  相似文献   

5.
Lenss.  N 李天安 《世界科学》1993,(11):32-32,31
能源一直被看作是亚非拉40亿人民发展的关键。规划和投资机构无不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准就必须增加能源供给. 遗憾的是,这一看法并未按部就班予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已极度提高:能源消耗自1960年来提高了3倍多,人均至少翻了一番。正是这些导致能源消耗增长的政策,已使这些国家面临油价冲击、外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以及仍旧严峻的能源短缺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已激增到400个,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的70%,德国、丹麦、日本的城市人口已达80%.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缓和车辆拥挤,将是世界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稻农业增产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是全世界将近一半人口的主粮.据统计目前全球水稻栽培面积约为每年1.62亿公顷[1],其中亚洲最多(1.43亿公顷)占88%,非洲和美洲其次,分别占6.4%和4.4%.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密度高而且增长速度快,不少区域还因土壤质量差、肥力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短缺问题严重.更为严峻的是,世界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估计  相似文献   

8.
自从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60亿以来,近2年世界人口又增长了大约2.5亿。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70年代曾放慢,但到了80年代又加快了,1989年世界人口总计已经达到了62.34亿。在80年代的最后几年中世界人口还在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成为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比率最高的10年。目前,世界每年新增人口超过9000万,这个数字比一个墨西哥国家的人口还要多。  相似文献   

9.
能源与荣耀     
每个人都喜欢繁荣的市场.而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之上.世界上的资本投资家受益于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发展、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初的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革命,现在他们正在寻找新的目标.不久前,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发了一组文章,从当今世界能源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谈起.分别从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核能、未来汽油的替代物等诸多角度切入.对整个世界的能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作了叙述,认为下一个繁荣市场的突破口很可能就是能源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受到世界瞩目.基于国家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动态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集以及人工建设不透水地表(ISA)空间数据集,在国家尺度监测21世纪初(2000~2008年)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的增长.结果表明,我国21世纪初8年间受新一轮国土开发战略、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全国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面积分别以3468.30,2212.24km2/a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08年不透水地表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0.86%.2000~2008年城市用地扩张速度是20世纪90年代的2.18倍,以1788.22km2/a的平均速度扩张了2000年面积的43.46%,其中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以1348.85km2/a的速度增长了2000年面积的53.30%.总体上,8年间中国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京津冀、珠三角与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以及西部地区属于快速增长的区域.8年间,我国七大流域地表水环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增长的潜在影响,而且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大于10%的子流域面积显著增加,集中分布在海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到2008年我国国土流域面积的14.42%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春萍  曲凌雁 《科学》2007,59(1):39-42
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更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到本轮规划期末,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将节能降耗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地位,置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中以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国际市场持续的高油价和脆弱的石油供求格局背景下.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受到世界瞩目.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动态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集以及人工建设不透水地表(ISA)空间数据集, 在国家尺度监测21世纪初(2000~2008年)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的增长. 结果表明, 我国21世纪初8年间受新一轮国土开发战略、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全国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面积分别以3468.30, 2212.24 km2/a的速度高速增长, 到2008年不透水地表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0.86%. 2000~2008年城市用地扩张速度是20世纪90年代的2.18倍, 以1788.22 km2/a的平均速度扩张了2000年面积的43.46%, 其中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以1348.85 km2/a的速度增长了2000年面积的53.30%. 总体上, 8年间中国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京津冀、珠三角与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以及西部地区属于快速增长的区域. 8年间, 我国七大流域地表水环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增长的潜在影响, 而且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大于10%的子流域面积显著增加, 集中分布在海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 到2008年我国国土流域面积的14.42%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约80%的电力能源、70%的工业能源大气污染和80%的供热、民用燃煤都来自煤.我国的原煤中灰分和硫含量较高,硫含量在0.1%~10%不等.我国的煤耗大户是燃煤电厂,其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的55%左右.因此,削减和控制燃煤,特别是火电厂的燃煤污染,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因此,脱硫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技术预见在爱尔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继涛 《世界科学》2003,(12):40-41
技术预见背景 爱尔兰自1921年成立“自由邦”、1948年独立以来,一直坚持走“科教强国”道路,尤其是近年来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其电子通讯、计算机软硬件产业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经济增长率在欧盟国家中处于首位,远远高于欧盟15国的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水平,如图1、图2所示。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政府长期以来对教育、科技的大力投入及国民教育素质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5.
Cilla.  B 《世界科学》1991,13(4):40-43,15
未来的能源要求能以热和电两种形式满足消费者.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电力由矿物燃料的热能转化而获得(图1),其平均转化效率为35%,产生1千瓦时电能约需3千瓦时的热能.一特定量的非矿物燃料(如水力、核能)所发电力的初级当量相当于在矿物燃  相似文献   

16.
矿物能源     
人类大量使用矿物能源已使自己面临了困境.现在,世界88%左右的能源需求要依靠燃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来满足,而且这一需求仍在增长.然而,燃烧它们所释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却显著降低了环境质量,甚至将带来改变全球气候并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时间 :2004年11月5日下午地点 :上海科学会堂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是必然选择万钢 (同济大学校长、教授 ) :通过三年左右的开发 ,可以说我们的动力蓄电池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前不久 ,上海进行了一次世界最大的“米其林必比登清洁汽车挑战赛” ,12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石左虎 《世界科学》2005,(12):26-26
在进入2l世纪的今天,开发新能源用以替代传统能源其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有数千年依靠木材生火的历史,后人类又学会了使用煤作为能源;而工业化社会又引来了石油。有了石油后,陆路和空中运输才得以迅猛发展。此时,人们几乎把过去烧火用的木材或煤炭给淡忘了,也不经常去考虑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碳氢化合物来源于石油、天然气或煤 ,它在许多方面是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全球的碳氢化合物主要用作燃料、发电和供热。化学工业、石化工业、塑料和橡胶工业也都依赖碳氢化合物作为原材料来生产其产品。确实 ,绝大多数化工行业的重要合成化学品都是源于石油产品。今天 ,世界上每天石油的使用总量已经超过 1 0 0 0万吨。很显然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和能源消耗 ,与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处于一个不断冲突的过程中 ,而且后者还将日益减少。认识到在碳氢化合物化学领域需要广泛的基础研究和研究生教育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于 1 977年成立了“洛克…  相似文献   

20.
在保护易损坏的环境的同时,我们必须解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吃饭问题,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