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血压患者内瘘的正确使用和适宜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总结透析2年以上并发长期低血压后规律透析长达3年之久的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透析并发长期低血压(收缩压〈90mmHg)的患者,加强自我约束,精心呵护内瘘,护理人员正确使用内瘘,护理方法得当,可减少血栓形成和防止内瘘闭塞,维持正常透析....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 (HD)病人的生命线。血栓形成和狭窄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治疗方法有血管内扩张导管取栓、手术治疗及血管内药物溶栓。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以来 ,对 9例次出现内瘘血栓的病人进行尿激酶药物溶栓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患者 (9例次 ) ,均为本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年龄 6 2~ 70岁。男 2例次 ,女 7例次。其中 2例为糖尿病性肾损害 ,1例为高血压性肾损害 ,其余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4例次为急性内瘘血栓 ,发生于HD后第 2d ,触摸震颤消失 ,彩色多普勒示动脉穿刺处血栓形成 ;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瘘并发症的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内瘘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可增加心输出量的20%[1],如果心脏代偿功能良好则一般很少引起心衰。动静脉分流量过大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是较为常见的导致动静脉内瘘失败的原因之一。本症常见于缝合法吻合的动静脉内瘘及心功能差的老年患者。病情严重者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九例食管癌切除手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患者着重分析瘘发生的原因,其中有胃、十二指肠梗阻、术后早期并发肺部严重感染,因操作不当误伤食管壁肌层及被胃管压迫致食管侧后壁坏死而发生瘘各一例;过早进食粗糙食物二例;因使用“气箱式胃肠减压器”不当造成向胃内充气致瘘二例。本组9例中8例为胸内瘘,1例为颈瘘。在8例胸内瘘中其吻合口位于主动脉弓上者6例,位于主动脉弓下者2例。结合本组发生瘘的原因,对吻合口的张力及吻合口周围缺乏组织保护与瘘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向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晚期肺癌70例造影者中,65例有粗大血管供血,其中单支55例、多支10例,约80%病人均能显示肿块大小、轮廓,其余边界不清.结论: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2~4周后复查肿瘤大部分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重视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82年3月于1993年10月治疗的3l例术后肠瘘,病死率22.5%,死亡7例中5例死于感染,其确诊,再手术时均超过48小时。认为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引流是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组对8例内瘘口较大,距皮肤较近,远端无硬阻者采用双管“V”形引流方法,内瘘口全部自行闭合。其方法是第一根引流管置于瘘口线部,自皮肤最近处引出,第二根引流管置于瘘口全长的侧面,距肠瘘口7—10cm另切口引出,2周左右拔出第一根引流管。此种方法可避免唇状瘘的发生。营养支持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与件选用不同的方法与途径,瘘的早期以静脉营养为主,待瘘口周围局限后,应以胃肠道营养为主,静脉营养为辅。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13例咽瘘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显示13例咽瘘患者均预后良好,提示对于咽瘘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可避免咽瘘引起的诸多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合并膀胱阴道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8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8例子宫全切术后遗留膀胱阴道瘘患者进行手术修补,并分析其发病机理、防治方法。结果:解剖层次不清,手术操作不当,是并发膀胱阴道瘘的主要原因。经手术修补后半年和1年随访,甲级愈合35例,乙级愈合3例,手术治愈率92.11%。结论:阴道残端高位膀胱瘘,采用经腹腹膜外膀胱外进行修补,是比较合理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及合并食管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57例在X线电视监视下,使用支架输送系统,放置食管内支架61个.结果:明显缓解了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吞咽困难改善1~2级,未发生技术性并发症或死亡,随防时间最长2年,最短1个月,平均4.5个月,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食管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2003-06~2006-12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3例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29例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出现症状无改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硬膜下积液、脑室出血等.结论:熟悉三脑室底的解剖结构,术者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技巧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成人CPF的CT资料。观察瘘血管起源、数目及走行(管状扩张或蚯蚓状迂曲扩张、附壁征),肺动脉瘘口位置、数目、大小及征象(穿通征、等密征、烟雾征、喷射征),肺动脉增宽与否。结果:瘘血管起源及数目:右圆锥支21例,左圆锥支(左前降支第1分支)22例;右左圆锥支15例;左前降支(LAD)第2分支1例;合并左主干分支2例;合并降主动脉分支1例。1支异常冠状动脉分支13例,2支11例,3支4例。瘘血管迂曲扩张形态:管状扩张7例,蚯蚓状迂曲扩张21例(合并动脉瘤9例)。肺动脉瘘口数目、位置及大小:肺动脉瘘口均为1个,分别位于主肺动脉前壁10例、左侧壁17例、主肺动脉分叉处右侧壁1例,肺动脉瘘口大小约1.7~7.4 mm,平均约3.3 mm。肺动脉瘘口CT征象:穿通征28例、喷射征或射血征11例、烟雾征14例及等密征15例。肺动脉增粗2例。结论: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诊断CPF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2007年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发生咽瘘的患者,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愈合.结论:咽瘘的发生多为综合因素所致.加强营养,控制感染,改善引流和加压包扎是治疗咽瘘的关键,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瘘口早日愈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评价钝性胸部损伤后内乳动脉损伤的发病率,出血情况和治疗效果。创新要点:通过分析患者由于钝性胸部损伤导致内乳动脉破裂的病情发展,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并首次探讨了内乳动脉损伤后出血部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MEDLINE文献数据库共检索出49例由于钝性胸部损伤引起内乳动脉破裂的患者(1977年7月至2014年2月),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重要结论:在分析的49例患者中,男性和左内乳动脉有更高的发病率。内乳动脉破裂出血能引起纵隔血肿﹑血胸﹑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胸膜外血肿。其中20例患者给予栓塞治疗,22例选择外科手术,4例进行临床观察,3例未描述治疗情况。内乳动脉损伤的不同程度和范围、临近的静脉损伤以及胸膜的完整性决定了患者的出血类型。在患者的治疗中,推荐快速诊断、彻底止血、加强复苏和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但合并十二指肠瘘的病例报导甚少,术前易被忽略,常在手术过程中得以发现。我科自1988年以来,诊治此病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8岁。病史最长的16年,最短的3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3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结合文献对吻合口瘘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3例病人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在术后5~12天之间,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为56~82天,平均69天,效果满意.结论:早期发现,早期预防,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瘘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16例梗阻性脑积水。结果:16例梗阻性脑积水中,完成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5例,中转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随访4~12个月,症状明显缓解12例(有效率75.0%)、症状无变化2例、症状复发1例、症状加重添加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复查头颅CT、MRI,脑室缩小7例(43.8%)、无明显变化7例、略变大2例。结论: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微创、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抗血小板剂对人工血管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人工血管接种内皮细胞后,给动物犬股动静脉造成动静脉瘘(AVF),术后用抗血小板剂,观察对AVF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使用抗血小板剂动物的动静脉瘘肉眼血栓形成率为22.22%,对照组为41.67%(P<0.05)。结论:抗血小板剂能改善实验动物内皮细胞作衬里的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瘘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结肠双腔造瘘术式的改进在腹盆腔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52例行结肠双腔造瘘不同术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下行结肠双腔造瘘4例,经腹结肠双腔袢式造瘘36例,经腹结肠双腔单口造瘘8例,改良结肠双腔单口造瘘4例,无造瘘口缺血坏死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结肠造瘘优点明显应多加推广;经腹结肠双腔单口造瘘可取代传统的经腹结肠双腔袢式造瘘,改良结肠双腔单口造瘘可用于无需进腹探查的结肠造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