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超声波测高技术在棉花打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打顶的机械化作业中,植株高度的测量是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超声波传感器测量棉花植株高度的可行性。本文根据超声波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其测距原理,通过实验对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标定,采用示波器获取棉花植株的图像,由所获图像测量棉花植株的高度,并对采集的高度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和修正。结果表明,该方法采集的高度信号可以为棉花打顶机自动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3MDZK-12型单行仿形棉花打顶机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棉花人工打顶的作业效率低、强度大、时间紧的状况,本文在整体仿形棉花打顶机基础上,研制设计了可实现各行独立仿形打顶作业的3MDZK-12型棉花打顶机,介绍了其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确定了该机齿带组合的传动系统、滚筒式切割器、切割器升降控制机构及套筒式平衡仿形机架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及参数,并进行了田间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机结构设计合理,较好解决了棉花机械打顶6组切割器在不切断动力的情况下独立升降仿形作业这一难点,实现了棉花打顶机单行独立仿形作业,基本适应了棉花机械打顶的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棉花栽培品种"新陆早45号"为材料,研究喷施"西域金杉"牌打顶剂代替人工打顶的效果。经"西域金杉"牌棉花打顶剂处理后,通过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处理区的棉花生长发育良好,顶部叶片变小,单铃重增加,结果表明"西域金杉"牌棉花打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氟节胺在棉花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氟节胺与人工打顶的大田对比试验,了解氟节胺对棉花生长的安全性、调节作用、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氟节胺后,棉花横向、纵向营养生长增长率比人工打顶高,籽棉产量低于人工打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8团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45号、新陆早46号,不同时期打顶的效果比较,总结出相适宜的打顶时期,为今后农业生产的丰产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148团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45号,设定4个不同的打顶时间,通过对不同处理开花节位、农艺、产量及品质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早打顶能促进早开花、早结铃,花到顶时间相应提早;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株高增加,果枝数增加同时空果枝也增多,内围铃所占的比例减小,外围铃的比例增加,单铃重较轻,产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综合分析,今年新陆早45最佳打顶时间是7月1日~7月5日。  相似文献   

7.
从北疆片区棉花生育期常见的自然及社会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灾害出发,提出适期早播、选择抗逆性强、早熟的优良品种和严格播种质量等防灾措施。同时,根据受灾棉田的特性,从水肥运筹、合理化控、整枝打顶、病虫综合防治等方面采取综合田管技术,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获得优质高产地膜棉花的生产体系是使用早热品种,进行种床准备、适期早播、采用高密度(1~1.2万亩收获株数)、矮化植株(株高65~70厘米)、早打顶、播前深施基肥、盛蕾、盛花期两次追肥,合理灌溉等栽培管理直至收获的整体结合。整体生产体系是根据北疆无霜期短,热量资源有限,不同土壤条件设计的,是以多年对地膜棉花生长发育系统观察测定而形成的发育进程式为依据。其地膜棉花发育进程式是四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出苗,6月上旬现蕾,7月上旬开花,8月下旬成热。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相同时间相同次数、喷施不同剂量缩节胺试验,表明在现蕾至打顶前棉花株高及日增长量随缩节胺用量的增大而有规律地减少,但对果技没有明显影响。产量测定表明,缩节胺总用量为13g时为最高,高于或低于13g有轻微减产,而达到20g是产量下降达14.9%。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棉花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促进我国棉花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全国棉花生产技术座谈会,全国三大棉区15个主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60多位棉花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及企业的代表参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42栽培关键技术:一是促苗早发,苗期不宜化调;二是合理密植,保苗株数在1.5万株/666.7m2为宜;三是科学化调,根据棉花长势在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用0.8g/666.7m2、2.0g/666.7m2和3.0g/666.7m2缩节胺进行化调;四是在7月5日前后打顶;五是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是垦区最有优势的经济作物,增产潜力大、品质好、效益高、销路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要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增强棉花“两高一优”意识,提高科技投入质量(指土地产出率、产投比、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占的比例),建立健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围绕市场需求,以早熟优质高产为目标,模式化栽培为核心,精耕细作为主体,均衡生产为前提,夺取全苗、匀苗、促壮苗早发,增株减枝促稳健生长,座早桃、防中空、无早衰、增铃重为目的,夺取九四年棉花丰产。概括起来就是强化各级领导“高产意识”、“科技意识”和进一步完善棉花“两高一优”技术措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八师棉花生产的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机采棉品种选育目标及实行简化栽培技术措施,并针对地膜污染、施肥不合理提出了解决办法,为八师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农业部决定开展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等10个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明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计划建立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8,(3)
棉花是我县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对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巩固和发展我县这一优势,是当前和今后我县棉花生产上的一大课题。为切实搞好棉花生产,1998年我县棉花生产的指导思想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实现总产和效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摘花可减少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养分在生殖生长上的消耗,打顶能去除顶端生长优势。研究摘花和打顶措施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生长促进的影响,可为毛竹林下多花黄精高效复合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下种植3年的多花黄精为对象,研究了打顶、摘花及摘花打顶处理的多花黄精1年生、多年生块茎及根系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分析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打顶、摘花及摘花打顶处理的多花黄精1年生块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显著提高,而多年生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下降。其中,摘花处理1年生块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略高于打顶,均显著低于摘花打顶处理。打顶、摘花及摘花打顶处理的多花黄精多年生块茎-总生物量异速生长指数虽仅略有升高,但1年生块茎-总生物量异速生长指数则显著增加,且均以摘花打顶处理的异速生长指数最大。【结论】摘花和打顶措施通过调控多花黄精的源-库关系,实现光合碳同化物与养分的定向输运与分配,能显著提高多花黄精1年生块茎生物量、增长速率与分配比例,其中以摘花打顶措施增产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精量播种在棉花高产栽培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量播种是棉花精准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石总场棉花播种推广模式,可使棉花苗匀、苗齐、苗壮,实现一播出全苗,降低亩播种量、节约成本、减轻间苗定苗强度、降低劳动量、促棉苗早发、提高经济效益。对棉花播种实现一播全苗技术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棉花育种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品种的种子是棉花生产的基础,种子不行其他现代技术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而不断培育出适应生产需要的棉花新品种是实现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40多年来我国主要棉区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或更新,每次都使棉花单产提高10%以上,其作用是其它技术所不可替代的。下面就我国棉花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一、现状我国棉花年种植面积目前在600万hm2左右,皮棉总产450万t上下,单产大约为750kg/hm2。1995年棉田面积为5288万hm2,皮棉总产476.8万t,较1949年增长近11倍,约占世界棉花总产的1/4,居世界…  相似文献   

19.
邹健 《科技资讯》2006,(24):153-154
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多亩棉花耕地采取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即棉花滴灌技术。笔者结合从事棉花滴灌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就棉花滴灌工程监理各个阶段的要点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20.
棉花生产常受到棉铃虫、春旱、夏涝和倒寒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棉花生产中存在品种混乱、种植密度偏小、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等问题,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天津市蓟县针对上述问题,在棉花生产上,以增密为中心,结合整枝灵、缩节胺化控高产栽培,总结出“一选、六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