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large scale character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urban effect on local annual precipitation anomaly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1960-2000 annual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at 20 stations in the Beijing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Beijing region possesses the large scale variation character with the linear trend of-1.197/10 yr,which corresponds to a total reduction of 27.82 mm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41 years;the local annual precipitation anomalies(percent of the normal 1960-2000)show a positive center near the urban area,i.e.urban precipitation island(UPI),whose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linear trend of 0.6621%/10 yr,opposite to the interannual trend of large scal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Beijing region;changes in the UPI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synoptic processes of precipitation,and when the synoptic processes are strong(wet years),the intensity of UPI strengthens,while the synoptic processes are weak(dry years),and the UPI disappears in the Beijing region.  相似文献   

2.
反应结晶法制备微粉化萘普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应结晶法对萘普生进行微粉化实验研究。系统考察了温度、搅拌速度、盐酸滴加速度、药物浓度和酸溶液体积用量对反应结晶颗粒的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5℃,搅拌速度1500r/nim,盐酸溶液滴加速度0.5mL/min,药物浓度0.02mol/L,盐酸溶液体积10mL,可制得微粉化六边形片状萘普生药物颗粒,且产物的粒度和形貌可控。产品的XRD、IR分析表明结晶过程对产物的晶形与化学性质均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丙酮/水为溶剂,采用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沉淀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的特征以及溶剂、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液层厚度等参数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沉淀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都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照80min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0%以上。所得聚合物分子量为105~106,提高单体浓度可使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增加引发剂浓度和提高光强导致聚合物分子量降低,液层厚度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影响不大。所得聚合物粒子粒径约为200~300nm左右,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溶剂组成对聚合物粒子相貌影响较大,增加水含量可使粒子粒经变大但分散性变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应结晶法进行了环丙沙星微粉化实验,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搅拌转速,氢氧化钠浓度等各个因素对微粉化过程的影响。实验得到适宜的微粉化条件为:盐酸环丙沙星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8∶1~10∶1,搅拌转速控制在15000r/min左右,氢氧化钠浓度约为0.01mol/L,对微粉化后的粉体分别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所得到的环丙沙星干粉粒度约为1~2μm,结构和晶型均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对均匀沉淀法和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ZnO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均匀沉淀剂制得的纳米ZnO粒径小,分布窄,分散性好,收率大体相等,远优于直接沉淀法制备的纳米ZnO.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了张家口地区1985~1987年13个气象站利用雹雨分测器和全自动雹雨分测计及测雹板所测的雹雨参数,给出该地区雹云天气下降雹量的气候特征、时间变化及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降雨量插值精度,充分挖掘降雨变量信息,利用模糊熵聚类分析算法,对流域内雨量站进行模糊熵聚类研究,通过基于可能性分布和距离判定的聚类有效性函数确定模糊熵系数和聚类数,从而得到模糊聚类结果,改进原有的插值方法。以淮河流域蚌埠站以上区域99个雨量站雨量数据,分别在一般情况下和模糊熵聚类情况下做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模糊熵聚类分析在反距离平方插值法中对降雨精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根据低纬高原地区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台站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对低纬高原地区不同强度降水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纬高原地区降水事件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其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90 %以上,产生的降水量也达到总降水量的60 %以上.小雨和中雨量级降水日数与低纬高原总降水日数及总降水量的U型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大雨及暴雨量级降水日数与总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伴随着全球增暖,低纬高原地区东部小雨及中雨量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减少,导致低纬高原东部地区的总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而低纬高原西部地区,各量级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各量级降水日数对总降水量贡献相互抵消,导致低纬高原西部地区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对造成20092011年连续严重干旱的各等级降水频次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雨量级降水频次异常偏少在此次严重干旱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铝酸钠溶液分解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浓度为CNK135-152g/l、αK1.54-1.66的铝酸钠溶液分解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建立了其分解过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1951—2012年中国降水集中度和 集中期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8年为分界点,对1978年前后的以周为单位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降水集中度首先具有明显南北分异规律,其次在中国北部具有明显东西差异;最后,中国整体降水集中度波动呈现减小趋势,且1978年之前波动较大,1978年之后趋于平稳.2)中国的降水集中期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第26—30周左右,并在1978年前后有1~3周不同幅度的滞后和提前,且南方以推迟为主,北方以提前为主;中国整体降水集中期波动呈现微弱减少趋势,且1978年前显著减少,但1978年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镁的钛酸盐。经TEM和XRD表征,镁的钛酸盐前驱体,粒径为3-4nm,经焙烧至1200℃时,有MgTiO3,MgTi2O5,Mg2TiO4出现,此时这混品的粒径为500nm左右,MgTiO3为主晶相;对不同温度段粒子的相结构进行XRD表征,探讨了生成MgTiO3和Mg2TiO4的条件和历程。  相似文献   

12.
四平市农业生产地位突出,但却受干旱灾害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旱灾已成为四平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尤为重要.从东北地区近500 a旱涝分布图中提取等级数据,结合四平市1951-1998年的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6-8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四平地区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得出四平地区在近一段时期将继续面临农业干旱威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Fe-7.8%Cu和Fe-2.1%Cu两种合金不同温度下铜的析出分布规律,以及合金中MnS夹杂物对铜析出的影响.部分试样加热到1600℃保温20 min后直接淬火得到;其他试样1 600℃保温20 min,炉冷到特定温度再保温20 min后淬火得到.结果表明:Fe-7.8%Cu合金在1600℃下淬火,含铜相在晶界、晶内均有析出;在1200℃下淬火,含铜相沿晶界析出;而1000℃淬火则有较大尺寸的ε-Cu相沿晶界析出.Fe-2.1%Cu合金在1 600℃和1 000℃下淬火,含铜相都沿晶界析出;而800℃淬火ε-Cu相在晶内析出.合金中MnS夹杂可以作为铜析出的有效形核核心.  相似文献   

14.
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微粒Z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在水相体系中制备纳米微粒ZnS.快速均匀沉淀法是利用酸度、温度对反应物解离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含有所需反应物的稳定前体溶液,通过迅速改变溶液的酸度、温度来促使颗粒大量生成,并借助表面活性剂防止颗粒团聚,从而获得均匀分散纳米颗粒,它具有均匀性较好、沉淀快速、冷却迅速的特点.以硫代乙酰胺(CH3CSNH2,简称TAA)和硝酸锌(Zn(NO3)2)为反应前驱体,用一定量的浓HNO3调节pH为1~2,用0.45μm的微孔膜过滤,恒温陈化一段时间成核后,将该起始溶液迅速倒入含有表面活性剂OP的冷氨水中(氨水预冷至0~2℃),混合完毕后再继续轻微搅拌5min左右,浑浊一段时间,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乙醇等多次洗涤,得到无团聚、粒度分布窄、粒径为30~40nm的球形ZnS微粒.对纳米微粒ZnS进行了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微粒无红外吸收,在激发波长为290nm时,荧光发射峰在350nm处;该法具有实验简单、操作方便、产率高、制得的纳米微粒粒径均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黑河流域降水台站的地形代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定义降水台站的地形代表性指数,详细分析18个国家气象站及32个水文站在相应泰森多边形区及高程带上的地形代表性.结果表明:降水台站的地形代表性取决于区域台站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尤其是地形的复杂程度;广阔的流域下游地形相对平坦,有限的降水台站具有较好的地形代表性,而在面积较小的中上游地区,除水文站中的鹦鸽咀、冰沟和鸳鸯池3站高估了地形复杂性外,较密集的台站因局地地形复杂程度低于对应区域的地形平均复杂程度,地形代表性被低估;国家气象站的地形代表性优于水文站的.该研究可为降水模拟中台站的优选及分布式降水精度的误差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藏沥青质沉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二氧化碳驱油藏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方法,设计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沥青质沉淀动态岩心驱替实验装置,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非混相驱条件下驱替压力、温度、岩心初始渗透率、原油中的沥青质含量和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后岩心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分析了作用机理,回归出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过程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公式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公式可直接用于二氧化碳非混相驱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一次层状云人工增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分析了河南南阳一次层状云人工增雨过程的自然云和催化云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自然云内冰晶含量很少,冰相过程不活跃,消耗水汽较少,大滴形成较为困难,降水效率低,降水强度出现过2次峰值.通过对自然云的模拟分析可以得出合适的催化部位,一般在过冷水含量较大,温度较低,云稳定维持阶段(模拟第52分)开始播撒,催化位置为(18 ...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安徽省降水量不均匀性的主要表现特征—区域分布不均、季节变化明显和年际变化大;并对造成本省降水量不均匀性的原因,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了解帘线钢中夹杂物,对钢液凝固过程析出夹杂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Al2O3夹杂物在凝固过程中先析出,且Al2O3夹杂物长大的限制性环节为[Al]在钢液中的扩散;当凝固分数为0.44时SiO2开始析出,且SiO2长大的限制性环节为[O]在钢液中的扩散;析出夹杂物的半径随着冷却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冷却速度为100 K·min-1时,凝固末期析出Al2O3夹杂物的半径为2.5 μm,析出复合Al2O3-SiO2夹杂物的半径为4.7 μm;随着凝固的进行,夹杂物中SiO2含量增加,Al2O3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种分法制备了易溶氢氧化铝,研究了分解原液浓度、晶种数量和分解温度等实验条件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率及氢氧化铝酸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条件是:分解初温为40℃,分解终温为30℃,分解原液的Al2O3浓度为130g/L,晶种数量为0.4g/L,产品酸溶率在90%以上.并通过SEM和XRD对粒子的形态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