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0年8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一则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消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一艘“奥斯卡”级核潜艇因机械故障沉没在巴伦支海,艇上118名官兵被困。 犹如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石子,瞬时,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巴伦支海,因为,这艘名为“库尔斯克”号的核潜艇是“奥斯卡”Ⅱ型艇,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最大的、威力最强的一级远航导弹核潜艇。 事出有因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8月13日在参加军事演习时沉没的,沉没的原因至本稿写就仍不明朗。主要有2种预测;俄罗斯副总理伊利亚·克利  相似文献   

2.
海底悲歌     
8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一艘参加军事演习的俄海军“奥斯卡”级万吨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在巴伦支海,舰上118名官兵被困。在全球注目之下,经过一周多的营救工作,最后终于证实潜艇上官兵全体殉职。 尽管救援“库尔斯克”号官兵的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是,透过这次事件,再次感受到了人类在海洋面前的渺小,探索海洋的路还有好长好长。 沉没的堡垒 这次在巴伦支海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堪称一座水中的堡垒。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排水量为1.3万吨,装备有两个原子反应堆、24枚巡航导弹和…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中后期,前苏联海军异军突起,其核潜艇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当时,美国在1957~1967年间制造的核潜艇面临退役,而且,美国由航空兵、反潜水面舰艇、反潜潜艇组成的反潜力量日益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一局势,美国海军当局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仍然作出决定:在70年代建成一艘性能先进、威慑力巨大的新型潜艇——“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1976年4月,美国潜艇设计师们开始了这种新型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工作。1979年4月,首艇“俄亥俄”号下水,并于1981年11月加入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按美国海军的计划,该型潜艇将以每2~3年1艘的速度快速建造20艘。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第三代“乔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10日晨,正在夏威夷海区进行例行训练的美国海军“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在距瓦胡岛16千米的海面上将一艘日本渔船“爱嫒”号撞沉,9人下落不明,而美国潜艇则平安无事。 “格林维尔”号核潜艇是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中的一艘,“洛杉矶”级目前是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地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消息传出后,引起许多人对了解潜水艇知识的兴趣,为此本刊特选登此文——编者  相似文献   

6.
1992年,俄国3名海军上将联合撰写了《危险的史诗》一书,并由法国拉封出版社出版.书中透露了苏联几艘核潜艇遇难的情况及秘密处理过程.其中,最近的一次为“康索莫莱号”的沉没,发生在1989年4月,它不仅反映了苏联战舰的质量问题,也说明了船中自救能力不足.该潜艇现仍躺在巴伦支海1 500 m深的海底里,其核反应堆外壳随时有被海水浸蚀而破裂的危险,成为北欧的“海底切尔诺贝利”.  相似文献   

7.
聂荣臻元帅的绝密报告 1958年6月,一直致力于国防工业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从国外零星分散的信息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核潜艇将成为未来的世界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要想扼制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我们国家也得制造核潜艇。 那时,美国已建成“鱼”号、“海狼”号、“飞鱼”号、“北极星”号等几型鱼雷和导弹核潜艇,苏联也建成了“十一月”号鱼雷核潜艇,英、法、意等国也开始了核动力潜艇的研  相似文献   

8.
1968年3月12日,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因为一艘编号为K-129号的弹道导弹潜艇没有按照计划向指挥部进行汇报。10天过去了,进入战斗执勤区域的潜艇仍然没有一点消息,再也坐不住的苏联人开始派出大批舰艇进行搜索,但是这艘潜艇最终却被美国人找到了。  相似文献   

9.
2000年8月12日,属于俄罗斯的1艘"奥斯卡"级Ⅱ型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失手"沉没了.这一事件除了使拥有潜艇的国家慌忙检查自家潜艇的"健康"状况外,更多的目光则盯向了已"隐居"近十年之久的俄核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海军不仅加紧了对核潜艇的研制,同时对体积小、行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廉的常规潜艇也非常重视,所以前苏联海军的常规潜艇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到了60年代,前苏联拥有的常规潜艇就多达150余艘,居世界首位,并且在常规动力潜艇技术上,也远远地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而美军在60年代真正能投入使用的常规动力潜艇只有几艘。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里,未来的潜艇会是什么样子呢?本文仅谈谈常规动力潜艇的发展情况。 多姿多彩的AIP潜艇 AIP是“不依赖空气的动力系统”的简称。潜艇最可贵的就是它的隐蔽性。常规动力潜艇的各种噪音大大小于核潜艇——因为它在水下潜航时只用蓄电池电能,而核潜艇必须开启核反应堆处于工作状态。然而常规潜艇必须上浮水面开  相似文献   

12.
王梅 《科学之友》2003,(8):20-21
欧洲最现代化的造船公司——位于德国基尔的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公司(HDW)研制建造的世界第一艘全新的燃料电池驱动的212A型U31“克拉西”号潜艇前不久在德国北部基尔港下水,开始了首次试航。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燃料电池型“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英文缩写为AIP)潜艇。据研制该潜艇的德国霍瓦兹船舶公司介绍,1994年7月,德国联邦采购局与霍瓦兹德意志船舶公司正式签订了27.6亿德国马克的212A型潜艇的建造合同。U31  相似文献   

13.
军翼 《科学24小时》2013,(11):46-48
从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核潜艇便成为各国争相追捧的对象。作为军事诸强竞相发展的重点武器装备,核潜艇被喻为“神出鬼没的深海幽灵”,长期扮演着“深海杀手”的神秘角色,是大国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我的眼前晃动着墨绿色的海水,冰冷刺骨泛着阵阵寒气的海水发怒似的一刻也不安宁。它骚动着,喧腾着,掀起山峰般的惊涛骇浪。狂风在银色的浪尖上追逐,前仆后继的涌浪呼啸而来,像野兽的嗥叫,像从海底深处传来深沉的忧伤的叹息…… 只有极地的太阳钻出云缝冷漠地注视着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从黎明到深夜,在孤寂的海面洒下温暖的阳光。 这里就是遥远的巴伦支海——自从今年8月中旬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以来,世界上许多人的目光不由地转向地球北端这片陌生的海域。随着围绕失事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所展开的救援行动,我也一  相似文献   

15.
1947年12月,一艘从纽约开往卡塔赫纳的希腊定期远洋轮“桑特一壳拉拉号”发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消息:“撞死了一条人所不知的海洋动物。”他们叫它“海蛇”。  相似文献   

16.
整整一百年前的1906年8月1日,年轻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乘坐的探险船“约阿号”,历时3年,九死一生,成功地从大西洋经过北冰洋到达太平洋,开辟了自古以来无人穿越的西北航路。当时,电报刚刚发明,应用还不普及。“约阿号”上又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怎么才能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全世界呢?“约阿号”停泊的赫舍尔岛,只有爱斯基摩人居住,阿蒙森经过一番打听,距离赫舍尔岛最近的居民点,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育空堡。也许那里有邮局,可以发个电报,把他们打通西北航路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同时也免得亲人们惦念。阿蒙森和另一艘“邦南查号”的船长,由…  相似文献   

17.
徐娜 《科学之友》2007,(7):28-29
美国《海军时报》披露,2007年3月13日晚-14日凌晨,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圣胡安号”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络,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意外恢复与外界的联系,而且人艇安好。美国海军潜艇指挥部发表声明中指出这只是“虚惊一场”,但是外界称整个事件扑朔迷离。也因为事件发生在著名的“魔鬼三角”区,失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个为人熟知的神秘地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兵翼 《科学24小时》2013,(11):55-56,F0003
<正>几十年来,核潜艇在"大显神威"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事故的发生,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重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对海洋环境的直接威胁。毫不夸张地说,自核潜艇诞生之日起,事故就如影随形,教训十分惨痛……悲惨命运:K-8号核潜艇沉入大西洋1970年4月8日,隶属于北方舰队的前苏联第一代核潜艇K-8号在比斯开湾距离西班牙海岸西北300海里处活动,潜艇在160米深处完成战斗任务后开始返航。21点35分,潜艇开始浮出水面与基地进行联系,没有任何灾祸的预兆。突然,奥格利准尉报  相似文献   

19.
潜艇最早出现于18世纪70年代,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发展,其在海战中的作用终于被世界各国海军所承认,其中尤以德国最为重视.1906年,德国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为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成为大西洋上最令人恐惧的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德国U型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名垂潜艇史册的"一艇沉三舰",是德国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20年里,北冰洋温度有明显的增加,科学家们对其原因和后果都不是很清楚。一是由于气候问题本来就很难理解,二是因为我们对北冰洋的了解一直就比其他海洋落后几十年。由于冰层的覆盖,北冰洋实际上无法通航,只有核动力潜艇才能够游弋于它的冰层之下,偶尔进行一次科学考察。冷战的结束为北冰洋的探索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由美国海军和美国科学基金会领头发起,利用核潜艇的强大航行能力,开展了代号为“北冰洋科考”的大规模系列科学考察活动。最近,“霍克贝尔号”核潜艇再次肩负起科学研究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