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当下属于和平年代;但当我们把着眼点缩小至局部地区,现今却是一个多事之秋,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即是时下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且有越演愈烈之势。相应的,公共危机管理也应运而成为一门显学,兹文主要是从时间和人的忍耐力两个维度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纵观整个惠普处理投诉的过程,我们看到惠普没有能够很好地抓住危机管理的“命门”,从而妥善地处理好危机事件,反而自己把危机事件“放大”了,伤及了惠普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3.
白彬 《科技信息》2008,(21):174-175
“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行的一场改革运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但从其诞生之日起,由于其理论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其内化于政府管理的认同危机。本文介绍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石,以此为出发点来分析和探讨其内化于政府管理的困境和危机。  相似文献   

4.
郑勇 《科技资讯》2006,(4):241-242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经意间在某一个方面出现危机,如果处理不当,一夜之间就可能土崩瓦解。企业的危机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在危机来临后对危机如何控制,如何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有效的措施来减低这种危机的危害范围和程度,我们称之为“危机的后管理”。要做好危机的后管理,须从危机出现后,事件发展过程中接触的重点人群与主要传播方式这二个角度优先考虑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场令世人惊魂的飓风似乎一下子撕破了美国危机管理“圣殿”的“黄金屋顶”,曾被不少教科书奉若圭臬的美国危机管理机制遭到质疑。联邦紧急情况管理局的失职、军队调动的缓慢、灾难过后的骚乱等确实暴露出美国应对巨大自然灾害时的管理漏洞和机制上的弊端。然而,当我们对这些已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应急反应机制进行碎片清理时,也许会发现这些管理方面的残缺绝非仅仅存在于美国的“屋顶”之上,其中不少恐怕是国际社会的通病。从某种意义上讲,“卡特里娜”飓风揭开的是世界性危机管理殿堂的“残瓦”。第一片“残瓦”———“机构崇拜”。一般而…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一点很好的说明了处在激烈竞争中的现代企业(即使是世界知名企业也概不例外)都必须要有品牌危机意识、制订危机防范及危机应对机制.近几年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风声鹤唳,危机重重.从本田雅阁断裂事件,到肯德基的“苏丹红一号”事件,杜邦公司的“特富龙”危机,再到最近的保洁公司SK-II事件.由于危机处理非常及时,这些公司都能安然过关.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内企业,在危机面前往往处理失当,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破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珠口服液”和南京的“冠生圆”事件.这些事件都说明了现代企业建立高效的品牌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互动沙龙     
危机让我们学会了什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中国的许多行业受到冲击,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非典”危机在给许多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让我们在危机中学到了许多。单从如何应对危机来说,就给大多数企业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8.
杜邦“峙富龙”危机、宝洁“SK-Ⅱ违规”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联合利华“立顿红茶氟超标”、丰田汽车“霸道广告”事件、创维“黄宏生”被拘事件……有太多的事情发生,但所有这些并非特例和偶然。80%的《财富》500强企业的CEO认为,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死亡一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年轻的中国的品牌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危机、正视危机,把品牌危机作为危机管理的核心,把维护品牌贯穿到整个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从本期开始,本刊将推出“危机管理”系列文章,以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次系列报道阵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赵晓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钟伟都市未来发展研究院院长 汪晓来今年《科技智囊》确立“风险”与“机遇”两个关键词,进一步突出杂志的这个“个性”,增强忧患意识,建立企业的“预警系统”,重点关注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人员危机、管理危机,突出风险管理。为此,《科技智囊》在2004年将致力于建筑两大工程:即“中国经济风险指数”和“中国企业风险排行榜”。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环境会越来越严峻。作为帮助企业健康运行的管理读本,《科技智囊》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企业…  相似文献   

10.
城管“暴力执法”和相对人“暴力抗法”的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运行秩序。分析城管执法危机爆发的原因,构建城管执法危机管理模型,形成危机预警、危机处置和恢复管理三位一体的城管执法危机管理机制,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铁夫人”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除了旨在应付“中期危机”和对付反对党的攻讦外,主要目的是培养保守党90年代的接班人,并建立一个“为下届大选战斗”的内阁。  相似文献   

12.
(一) 有人说:十年来我们教育事业的成绩是主要的,因而不存在教育危机。这种说法把二者对立起来了,好象一谈危机就否定了成绩。有远见、有抱负的民族都提倡“居安思危”,何况我国的教育远没有达到“居安”的水平。我国教育从纵向比较,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有很大发展,成绩显著。但从横向比较,却是大大地落后了。我们且不去和发达国家比,只和南朝鲜、泰国、台湾省比,甚至和印度比,都远远落后了(这些地区在50年代初和我国沿海各省的水平相近)。这个严峻的事实,提醒我们必  相似文献   

13.
“危机在一天天增加”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东风压倒西风以来,美帝国主义一直在加速地走着下坡路。六十年代一开始,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更在全世界接二连三地遭到失败:社会主义力量继续发展壮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美国在它的盟国中的霸主地位,也在发生根本的动摇。美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正在走向彻底的破产。在这个形势下,美帝国主义头子及其喉舌,曾不止一次地为美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失败悲鸣哀号。比方说吧,肯尼迪刚进入白宫,就在他的第一个国情咨文里惊呼:“危机在一天天增加。危机的解决一天比一天困难。……在每一个主要的危机地区,趋势是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中期发生的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以下简称“台海危机”),是特殊历史背景下海峡两岸关系变迁中的一段插曲,它既显示出两岸关系、中美关系、美台关系格局中一些微妙而又十分重要的变化,又促使中国政府依时顺势,抉择新的统一祖国政策。笔者拟此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各界。  相似文献   

15.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方针政策,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群极为密集、危机极易发生的场所.危机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了解学生对于校园危机的认识状况,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次贷危机为发端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在2008年扩及全球,爆发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冲击各国实体经济,使主要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格局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难于“独善其身”。本文从发掘危机成因入手,深刻分析评价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了,经济“危机”了,深刻地反思这一危机,源自哪里,止于何方?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哲学的思考方法,简单地讲,就是搞清危机的主体是谁,客体是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关系在动态的环境中,将如何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8.
月26日~27日,在“第二届现代 企业危机管理国际论坛”上,专 家指出,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国内企业危机管理薄弱据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这项报告还显示,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另据名道公共传播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一场水危机已见端倪。准确地说,这是一场水资源管理危机。糟糕透顶的管理体制、混乱不堪的管理模式、漏洞百出的激励机制,再加上极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这一切,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遭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只有两种抉择:要么听之任之,从而使水资源危机愈演愈烈;要么行动起来,让所有人都来关心水资源问题。以上是“世界水理念项目”最后报告得出的结论。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世界水理念项目”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进行过的最富雄心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 企业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经常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翻开历史长卷,我们试图在里边找一些管理危机的经验,虽然所获甚丰,但却不及下述现象留给我们的震撼大。我们发现,有好多企业对危机的管理总是被禁锢在几个特有的怪圈之中。笔者结合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实际,选取几个典型进行一些比较分析,希望为众多管理者提个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