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这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时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们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立法、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规范资金管理模式和设置统一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措施,加强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叶,中国已步入社会转型时期,躬逢其时的中国民主党派出现了新变化,在政党的社会基础、价值取向和政党职能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由公众知识分子嬗变为一般的脑力劳动者,其政党成员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政党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其价值应体现现代民法精神,以指导我国民事立法(中国民法典编纂)、民事司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全过程。该文分析论证中国民法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基本价值,旨在对中国民法基本价值进行科学求证,以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5.
指出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同一时空下传统、现代、后现代思潮共存的状态,其个性、心理、行为等具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特征,再加上处于充满现代风险的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中,其政治信仰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着重从政治信仰的崇高远大与价值取向的本位功利,信仰追求的多元发展与个体选择的虚无困惑,政治思想的理性认知与政治实践的感性参与,政治参与的主观期望与参与效果的客观局限等几个方面,对二重性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使我国社会结构凸现多系统、多技术共存的混合型社会特征和文明特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社会转型理论、国际优秀经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转型时期建设新农村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中的新农村求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使我国社会结构凸现多系统、多技术共存的混合型社会特征和文明特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社会转型理论、国际优秀经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转型时期建设新农村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浅析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伦理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关于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情境的弱化等的分析,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以及重视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关怀及其德业以构建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9.
10.
代价问题之所以在中国备受关注,源于国人发展观的演进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高昂代价的逼迫。社会腐败、贫富悬殊、环境资源破坏等,这些转型的沉重代价如不能解决,社会将面临危机。认识代价问题的本质,把握代价评判和代价选择的准则,是问题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增强,军事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科技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的软实力明显弱于硬实力,软实力建设远远落后于硬实力建设。本文立足于问题意识,就“构建文化软实力,需要做什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经济构建为内容的社会转型阶段,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使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就此问题略抒两点管见,求教于党内同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救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在我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救助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及管理手段等,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将尝试分析社会转型对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现代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乡土教育"的意义,就是从个人生长的人文、自然环境中,教导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进而培养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正在经历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深度调试的中国,在地域城乡的社会结构差异之下,由全球化及城市化挟裹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离乡弃土,但并未能融入城市的孤悬无根生活,暗藏着文化失却与社会秩序失谐的混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乡土教育,彰显着中国社会转型秩序型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从法学理论上认识这一重大课题显得尤为紧迫.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目标是建设一个和谐法治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两个层次上进行构思:首先谋求的是法治控制下的权力,这是和谐社会的手段追求;其次谋求的是法治保护下的权利,这是和谐社会的日标追求.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法治调控,达到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种转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造作风;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塑造现代人格,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到经济体制转型、全球化趋势、社会文化转型等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9.
政治稳定是依照一定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发展的动态过程。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确立科学的稳定观。当前,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因素来自经济、政治、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构建合理的政治稳定模式,以保持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兴建,有力地推动了壮族社会的现代转型。概言之,壮族社会转型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工业化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开放程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