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对于莎士比亚的喜剧杰作《威尼斯商人》,人们过去大多限于论及其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矛盾而复杂的“吝啬鬼”典型夏洛克的成功塑造。本文则以对鲍西娅之父这一艺术形象的具体剖析为切入点,从戏剧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就有关戏剧中的“幕后人物”问题展开一番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所谓“戏中戏”,是指一部戏剧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它不失为剧作家笔下惯用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戏剧创作技巧、手法。本文主要从“戏中戏”之功用、剧作家热衷使用“戏中戏”之根源、中外剧作家使用“戏中戏”之异同性等几个方面,就“戏中戏”在中外戏剧中的运用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进行理论性探究。  相似文献   

3.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这个充满强烈复仇思想的历史剧,围绕着存赵与灭赵、救孤与灭弧这一焦点,歌颂了为正义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剧本结构严谨完整,以赵氏孤儿及存孤救孤的斗争为纵线,巧妙地安排了戏剧冲突相对集中的横断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赵氏孤儿》是我国第一部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元杂剧作品。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也是我国文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杰作。但由于逸部“艺苑之秘宝”,“苞罗群籍,多所折衷”,“文章利病,抉摘摩遗”,加以作者划秘又是以当时流行的骈骊文体写成,故遂使此后的“缀文之士”.欲钻研而“罕能切究”(以上所引.为黄叔琳语);今天的人们钻研起来,就更感难乎其难。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之一。荒诞派戏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它的主旨是“反戏剧”、“反传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表现手法荒诞、场景孤立封闭、情节荒诞离奇、人物怪异扭曲和语言破碎混乱。  相似文献   

6.
浅谈《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5):135-135
作为喜剧作品的典范,莫里哀的剧作影响了许多国家戏剧事业的发展。法国的博马舍,英国的菲尔丁、谢立丹,意大利的哥夫多尼,德国的莱辛等剧作家都曾受到莫里哀的启发。今天,莫里哀的许多喜剧已经译成了各种语言,成为世界各国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尤其是《伪君子》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技巧,成为各国剧坛最为经典、盛演不衰的一部。《伪君子》属于五幕诗体喜剧.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杰作,不仅思想丰富深刻,而且艺术成熟。从剧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也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的特色.并可以从中学习和了解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戏剧中"假定"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艺术家为了把生活中的场面提炼到动人心魄和趣意盎然的程度,并着力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就必须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的有限性的矛盾。“假定”是意外、巧合、偶然、震惊等手段的概括,是艺术家们解决这个矛盾并乐意运用的方法。纵观颈剧这一艺术形式有发生发展史,不仅是剧情,也包括剧场、演员和观众都是一种特殊的假定”。可认为没有“假定”就没有戏剧,一部成功的戏剧,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段巧妙的“假定”。  相似文献   

8.
大后方戏剧现象广阔复杂,可按“具体时空现象”分“超具体时空现象或成果”为标准进行分类。前一类现象包括“戏剧运动”、“戏剧组织”、“戏剧演出”;后一类现象包括“剧本”、“戏剧理论与评论”、“导、演、舞美艺术研究”、“戏剧建筑”;本文按此顺序对上述现象作了明确的分类与简明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属于一切时代的戏剧《啥姆雷特》写于16世纪末,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第一个。《奥瑟罗》、《麦克白》和《李尔王》那时还没有问世。每一个都是真正的杰作,可是,始终表现为这位剧作家的最惊人的成就的,是《哈姆雷特》。350多年来,在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里,这个剧本一直最受欢迎,最经常演出,最有人研究,也最令人困惑。《哈姆雷特》最早以一种原文有所损害的本子出版于1603年,当时正是文艺复兴的高  相似文献   

10.
象征手法——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借助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寄寓某种深远的意蕴,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常见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类型中,在人们颇为熟悉的小说作品中更是不胜枚举。用得巧妙,用得新颖而且富有意蕴的象征,往往能使作品生色不少。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就是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并且常用常新的一部杰作,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因“巧妙地揉合了虚幻和现实,创造出一个丰富的想象世界,反映了南美大陆的生活和冲突”而荣膺一九八二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1.
历史剧《屈原》是一部浪漫抒情诗剧杰作。它在结构上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主要人物的戏剧动作(特别是内心动作)呈现出逐步深化、层层迭进的轨迹。屈原和婵娟等艺术形象带有浓厚的理想化、抒情化特征,特别是屈原形象,把中华民族的道德美和情操美发扬光大起来。"失事求似"创作原则的运用,对于诗意地表现屈原魂灵,"发掘"大波大澜时代的悲剧精神,颇有积极意义。作者擅于驰骋艺术想象,将历史背景、乡土民情等等幻化成鲜明的艺术形象,以诗的意趣和氛围营构出特定的戏剧情境。  相似文献   

12.
问题叙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良传统。针对当代文学问题叙事的偏颇,《恰同学少年》剧做了较好的辩证处理。它既是一部反映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问题剧”,又是一部成功塑造了诸多红色偶像的艺术杰作,实现了对当代文艺问题叙事的新突破,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黑暗的心》中“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者 第一人称侵扰叙述者”的叙述模式和二元对立的象征手法形成了小说主题思想上的多重指涉性。小说中颠覆性的反殖民话语和无处不在的殖民主义话语并置,但反殖民话语最终被包容在殖民主义话语的表述体系之中。因此,《黑》更是一部体现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话语之间“颠覆”和“包容”的辩证关系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最近,黄爱华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外戏剧比较论稿》(以下简称《论稿》)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中外戏剧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宏阔大气而又严谨沉实。首先,《论稿》建构了一个“大戏剧”视野,从中国话剧的早期形态文明戏开始论述,一直延伸到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观论争、90年代的先锋戏剧,时间纵跨整个20世纪;在横向上,涉及文明戏与日本戏剧的关系探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西方戏剧思潮对中国话剧的影响研究等等,囊括了中国戏剧发展史中诸多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该书对戏剧艺术特质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关于戏剧,向来…  相似文献   

15.
自译介到国内之日起,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就被看作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但是,无论从文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史角度,这种看法都未免失之简单化。无论从“互文性”还是戏仿等手法来分析,该小说都是一部继承了英国讽刺小说传统的现代杰作。  相似文献   

16.
卜伽丘(1313~1375)不朽的杰作《十日谈》是近代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堪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被誉为现实主义的“人曲”。它以鲜明的战斗姿态,吹响了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的进军号角,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柔石的《二月》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杰作,长期以来都以现实题材的深刻性和技术的工妙性所引人注目,而对于小说中刻划人物形象借助的特异方法往往被忽略。本文之旨趣恰在阐释柔石是如何用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和人格理论来完成对萧涧秋的性格塑造,又是如何以“死之情结”和人格理论对文嫂的处境与结局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春秋》作为抗战时期以理论为主的大型戏剧刊物,在其出版的两年中通过设置专栏、特辑等形式组发了一批戏剧理论和批评文章,对“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历史剧问题”、“国外现实主义戏剧理论”、“抗战剧运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抗战戏剧理论的建设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引领和推动大后方抗战剧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假定性”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观念 ,它是对传统的写实性戏剧的反拨 ;作为一种手法 ,它是对写实性戏剧的超越。强调戏剧“假定性”的意义在于通过暗示激发观众的想象与创造。探索戏剧“假定性”与西方现代戏剧中的“假定性”在精神实质上有很大不同。假定不能超越观众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贵族的品评属于一种“泛品评”。虽没有足够的明确性但表达了社会上层对戏剧的评价和观念,其戏剧观往往渗透、影响到戏剧发展本身及其他各阶层的戏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戏剧的整体风貌。他们的批评主要分为“公众性品评”和“个人性品评”。“公众性品评”关注戏剧的社会公众效应,旨在树立观念范式,以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批评最终目的。“个人性品评”则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以个人情趣是否与戏剧契合作为品评切入点,不关心社会公众效应却能表现出个人真心实意。本文以元杂剧为例分析各时代贵族的戏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