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佛教众生平等的伦理思想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更深刻地阐释了所有存在的本性上的统一性,揭示了人和自然在佛性上的内在一致性,进而使得人类能够以一种万物一体的情怀去关照自然。爱护自然,因而佛教众生平等的伦理思想成为佛教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麋骨之壤》是201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聚焦于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凄厉诉求和悲惨命运,把犯罪谋杀故事的通俗性和生态叙事的先锋性融于一体,呼唤现代人生态意识的觉醒,超越物种歧视,与其他自然生命共生共荣.该小说题材独树一帜,构建了一种孤独个人反抗庸众的启蒙叙事,其互文和反讽手法增...  相似文献   

3.
对大自然的书写是劳伦斯创作的一大特色,劳伦斯笔下的大自然具有一种灵动之美,既是人类栖居之地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再生场域和心灵得以慰藉的港湾,蕴含着人类要敬畏自然、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共依、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内涵。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的形成与其大自然情结及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忧患和拯救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子为生态伦理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视野。他的思想和精神更亲近自然,亲近个人真实的生命,并且与今天西方的生态伦理在意蕴上也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的许多诗歌都表现出关注自然、回归自然的主题,倡导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他的诗歌创作是在自然的滋润下完成的,清新而纯朴,给人一种宁静、独立的感受,展现了他浓厚的东方生态智慧,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文章从生态审美的三原则即“自然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交融性原则”入手,探讨弗罗斯特自然诗中浓郁而又朴素的生态审美意蕴,启迪人们不仅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应当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新家园。研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生态美学意蕴,不仅反映出东方传统生态智慧的普遍价值和现代意义,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人类”和“自然”是薇拉.凯瑟内布拉斯加系列拓荒小说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凯瑟以深情的笔触营造了一个个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互蕴共荣的生态世界,充分折射出其崇尚自然、关爱人类的现代生态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情怀。凯瑟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肯定,对人物共融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与人关系谐和的期盼。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对于人的生命活动不仅提供物质性、实用性价值,亦能输入永远不可枯竭的精神价值,促生人们在融合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中创生审美价值。生态批评的文本阐释及理论研究意在把握自然与环境的真意,破解生态价值的本根性及有机性,围绕生态价值认同及有机体验而展示生态创生价值、共生价值、意象价值及爱意价值,进而推演自然价值、生命价值、人的价值(社会、道德等)、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间的复杂关系,促使生态、生命与人的生存策略之关系的内在机制、价值体验及美学特性的有机融通。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一个有着浓厚的自然崇拜情结,把"人与自然契合"美妙和谐的生存状态作为最理想的"人生形式"的作家。面对"文明与自然"、"文明与生态"二律背反的现实,在小说创作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日益疏离对立、生命本性失落和生命力萎缩等生态病症的"失乐园"景观,流露出深沉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9.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哲学观.这一生态哲学观为他的其它生态思想奠定了基础.斯奈德认为,自然与人应是紧密相联的,自然与人连同无数个"另者"和谐地共存于一个"大网"中.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和突出的问题。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的出现表明当代人类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直观自身的中介,依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通过自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不适当地改造甚至破坏自然,自然对于人具有了日益突出的反主体效应。这一境况迫使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观与反思,提出两种理论上截然不同、实践操作亦各处窘迫的生态伦理观。解析此两种生态伦理观,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发展,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初,英国作家D·H劳伦斯曾就现代文明对自然过度榨取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生存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做过论述。他从生态与哲学的角度探索社会生态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又怀着对人类生存的忧思,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渴望回归自然的原生态、期盼人与人之间建立友爱以达到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表现出了其对物与人的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这实质上就是劳伦斯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12.
李澍 《科技资讯》2012,(14):246-246
李白笔下的自然风景与其内在的精神情感和返璞归真的生命意向融合为一。他在诗中所传达的,无论是对大自然的崇尚敬畏之情,热爱欣赏之情、还是天人合一的情怀,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生态意识的折射,而这些又与现代社会关于生态问题的普遍价值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3.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蕴含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天、地、人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斯皮尔伯格在他的系列科幻片里通过电影语言表达与老庄相契合的生态哲学观,告诫人类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君临万物,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在所有生命种群和整个生态环境中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纪占武 《科技信息》2011,(19):I0067-I0067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生命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自然科学技术,在劳动分工中相应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形成了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全新的发展观,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简.爱》中,罗彻斯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的生态观:只有自然和人高度和谐,克服人类中心主义,人和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纯洁美好。罗彻斯特幸福的失而复得、精神上的毁灭与新生是他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失衡状态恢复到人和自然和谐状态的过程。罗彻斯特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因而他不得不承担责任,受到惩罚。最后他清醒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了最原始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分析哈代小说,揭示哈代超前的生态意识。哈代的生态思想可以归结为:热爱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唤符合人类天性的道德关系和两性关系;对其他生物的悲怜情怀。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灾荒文学的本质就是折射这一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不但刻录了灾荒的历史痕迹,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抗灾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生态观和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钱平 《科技信息》2009,(13):194-194,213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熊》是一个狩猎故事,它集中倾诉了福克纳的荒野情结。从作品的主人公艾克·麦卡斯林和山姆身上.可以看到福克纳的影子,体会到他那份关注自然的独特情怀。本文主要从人与荒野、人与动物和人与土地三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璐  阎其华 《科技信息》2011,(5):I0112-I0112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型文学批评方式,从环境、人、生命、自然等生态角度解析文学作品。本文主要阐释了生态批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象、所关注问题,以及生态批评的方法。并通对具体作品从生态批评角度进行研读。  相似文献   

20.
近一个世纪以来,伦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从“人一社会”关系延伸至“人一自然”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几种主要的“人一自然”观,结合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明确指出“人一自然”观是环境教育的伦理学基础,培养环境意识的核心是树立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观念;生态伦理学应该在人与自然谁为生态伦理之中心的问题上加强研究,以便为环境教育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