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学界对唐朝羁縻府州初始时间的考订,还存在歧见。本文认为,唐朝羁縻府州并非初始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而应是初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  相似文献   

2.
周榆华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24-25,28
近30年来,明代藩府与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藩府存在状态的研究,二是藩府文化事业的研究,三是藩府文人与文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大体上沿着从整体阐述到专题探讨、从否定批评到客观评价的方向转变,这正是国内近年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式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新疆乌鲁木齐以及附近的昌吉地区,在清朝属于迪化府管辖,下辖迪化、昌吉、绥来、孚远、呼图壁、古城等县,在当时属于新疆开发比较早的地区。而食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个人和国家都十分重要。迪化府当时拥有几个比较大的盐池,这些盐池可以满足本地区的部分食盐需求,此外也从外部输入一部分食盐。透过《新疆图志·食货志·盐法》,本文从食盐生产和盐务管理两个方面来对清代民国时期迪化府的食盐情况做一个简单梳理,以便于了解当时新疆乌昌地区的食盐状况。  相似文献   

4.
泰昌《徽州府赋役全书》是反映明代晚期地方财政收支细况的珍贵原始资料。由该书可知,尽管徽州府的工商业已颇具规模,但官府税收仍以田赋为主,财政收入相当有限。当时徽州府的大部分赋税起运中央,仅小部分存留于府和各县,加剧了地方财政的紧张,使之仅限于维持府、县官府的基本运作。军事治安支出和交通设施相关人员的开支占到地方总支出的较大比重,而事关民生的经费额数少,比重低。总之,预算中缺乏预备应急经费,是晚明地方财政的一大弊病。  相似文献   

5.
以明前中期大同府为例,研究农牧交错带军事性聚落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素。利用历史文献整理、统计学、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时间分布上,大同府出现了两个军事性聚落发展的高峰期;空间分布上,这些军事性聚落主要分布在大同府的西北、北部和东北部河谷和盆地地区。从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来看,水源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地形地貌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军事环境是影响聚落时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明代江西广信府的造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广信府的造纸业有着悠入的历史。到明中期,广信府的造纸业发展处于鼎盛时期,其中,该府的玉山,铅山,永丰(今广丰),上饶四县所产纸张尤为著名,因此,从明中叶起,皇家及宫廷用纸基本上由这四县的槽户承造。随着造纸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扩大,广信府的造纸业中开始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在开始出现时是稀疏的,脆弱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相似文献   

7.
类书起源很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唐代修撰类书,始于建国之初,大抵是出于帝王之愿,试图把所有的知识进行分类便于提纲挈领地学习,因而唐代还有不少文人学士所编的类书就因循这样的法则。敦煌本《兔园策府》也是其中之一,它的白文本在唐宋间十分流行,《兔园策府》成书时间在《初学记》前,因而偶句之体例不是自徐坚始,很有可能始自《兔园策府》。  相似文献   

8.
吉安府是以士绅阶层为主导的地区,由明至清,吉安府上层士绅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趋势,不过下层士绅的数量却日益增加,士绅阶层的社会构成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士绅的结构变迁与江右王门学派的思想密切相关,不仅导致了士绅价值取向的转变,而且促进了地方秩序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寻求大学和地方政府有效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途径,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校府”合作共赢之目的,是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实践表明,校府合作共建是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合作中形成“达共识、消内耗,求共赢,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校府双方有效开放各自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实现互补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下简称“东大科技园”)自建园以来,积极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经过不断探索和磨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府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模式,已达成共建大学科技园“一园多区”的办园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华北板块在新元古代与寒武纪之间沉积间断后再次接受沉积的具体过程和环境变化,选取北京西山地区下苇甸剖面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和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的硅质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景儿峪组顶部硅质层及府君山组底部硅质条带角砾具有相似的接近海水的Ge/Si比值和稀土配分特征,揭示府君山组硅质条带角砾可能来自下伏景儿峪组。研究结果还表明,府君山组底部含角砾白云岩不具有层理,且其中角砾成分复杂,磨圆分选程度较低,排列杂乱,可能代表一次冰川沉积。  相似文献   

11.
六仪和《朱子家礼》的适用体现了清代宁夏府婚俗对中原传统礼法的继承,也是当地淳朴民风的真实反映。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奢靡之风影响了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婚礼议财也滋生了争讼和抢亲等恶果,纳征和请期顺序的调整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矛盾。《民国朔方道志》对清代宁夏府婚俗中“失礼”和“重聘”的苛责并未真正触及婚俗积弊的根源,礼与财之于婚俗是交织混合的附属品。辩证分析古礼中不少仪式需以财物为基础,议财之风的繁盛同时也需要以礼仪等外在活动来彰显,二者制衡的结果是繁琐的仪式被简化,财物的交付量力而行,以热闹喜庆来弱化礼与财之间的对立,使婚俗尽可能回归到朴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为了探讨夔属大昌县的情况,趁大昌严明府来夔州的机会,三次约请严明府去西阁同宿。每次约请,明府都答应“能来”。可是最终一次也未到。因此杜甫写下这首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叙事诗。文章分析了杜甫如此等候的原因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乌拉街镇的"后府",是典型的东北地区官宦旗人住宅,是北方满族居住文化的缩影.本文对"后府" 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历史、形制及特点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唐著名画家阎立本之郡望,史籍多达五说。迄今流行的"阎立本万年人说"源自两唐书的错误记载,实属以讹传讹。历年出土的唐代阎氏族人成员墓志俱载阎氏郡望为河南府,且与史载契合,证明阎立本实为河南人,千年讹误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爱伦,坡的小说《鄂榭府的倒塌》的粗略分析,旨在展示作品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作家怪诞写作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6.
巡检司作为明清基层社会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维护着县级以下社会空间的治安和秩序。广州府巡检司的设置在清代中期以前经历了曲折的变动过程,至嘉庆末逐渐趋于稳定。以《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为中心来考察晚清广州府巡检司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道光至宣统间广州府巡检司数稳定在35和36个之间。从巡检司的设置数量和地域分布上看,晚清的广州府与广东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广州府区内各县之间也呈现出沿海和平原地区分布集中而内陆和山区分布稀疏的地理差异,同时各县巡检司的设置呈现出离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三言"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关于其中作品的成书时代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研究空间。《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一文,胡士莹和郑振铎两位先生认为是宋人话本,实则应为明代作品。首先,对前人提出的"宋人话本"说的研究观点提出质疑;其次,根据宋元明时期刑法制度的差异,"沙门岛"领土所属权的变化,证明这篇作品绝非创作于南宋时期;最后,根据"温州府"和"临安府"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进一步证明这篇小说为明代作品。  相似文献   

18.
安龙奠土是大理白族房屋营建中的重要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安龙奠土仪式的坛场、过程、神祇等情况出发,对白族"土府"神信仰进行考察可知,白族"安龙奠土"仪式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也有较多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宗族社会中,继承制度以宗祧继承为首要内容。而宗祧继承只有与财产继承相结合,才算获得了实际上的意义。以徐士林《守皖谳词》、《守皖谳词补遗》为例,观照清代安庆府地区的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  相似文献   

20.
《府中日记》和《留美日记》是徐志摩的两种“未刊日记”。它们的面世填补了徐志摩特定时期生活、信仰和思想的空白。它们是探求诗人内在精神结构的重要“介体”,也是“徐志摩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