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人一籍原则的再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旅居海外的华人日趋增多和港澳的回归,人有提出应修改我国“国籍法”,承认双重国籍。本认为,国籍冲突即危害个人也危害国家,承让双重国籍既不利于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保护中国同华侨众多的外国间的友好关系。基于法的本质和国际法原则,联系中国的历史及现状,我国应坚持一人一籍原则。  相似文献   

2.
陈跃 《科技信息》2010,(13):161-162
“和谐观”和“面子观”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人解决家庭冲突矛盾的主要原则和方式。这种解决家庭冲突的方式基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并且有其哲学依据。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租期)(Lease Wife)中的家庭矛盾及其处理方式,剖析了传统的“和谐观”和“面子观”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理论依据。在中西文化中,对家庭矛盾冲突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也就这种差异及其原因作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郑任 《世界知识》2022,(16):68-69
<正>所谓国籍,是专指个人作为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国籍的确定属于国内法的管辖事项。由于各国确定个人国籍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不同,国籍冲突由此产生,需要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或缔结国际条约加以解决。国籍冲突的根源国籍的称谓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因出生而取得的国籍,称“原始国籍”或“出生国籍”;二是因入籍而取得的国籍,称“继有国籍”或“传来国籍”。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管理让我们从问题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清中国式管理,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管理”?其次什么是“中国”?再有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是本原,中国是地域、民族和文化的范畴,而“式”是模式,搞清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搞清中国式管理的来龙去脉。什么是“管理”?搞清中国式管理首先要对西方现代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负责部属工作的人”到“负责知识的应用和绩效的人”,管理者的定义几经变迁;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管理的重点也在应时而动,中国式管理首先要把握的就是管理的发展规律。什么是“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更趋向于个人道德修养而不是什么组织管理体系。“管理家庭”与“管理企业或组织”,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孔子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把它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了管理上的事实标准。中国式管理需要对传统管理思想条分缕析。什么是中国“式”?中国式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分析,一是从“人”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哪些本质特性决定管理的特点?二是从“物”的角度看,或者说从管理规律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哪些本质弱点需要加以改善?在探讨过程中我们需要防止“走偏”,一是把写在“故纸堆”里的所谓中国人本质当作目前的真实;二是把转型期的暂时现象看成本质规律;三是缺乏全球视野闭门总结中国管理特点。中国式管理的前景如何?对中国企业而言,在管理上一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二要吸收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三要创新、发展,这没有退路,也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5.
丛春美 《奇闻怪事》2010,(11):40-42
个人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争议问题。我国的主流看法是否定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但在国际法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从广泛和务实的观点来审视,国际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若将国际法简单地界定为“国家间法”,则可能限制其自身的发展。我们不应排斥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也不能消极地予以认可和接受,而应以“合法、合理”为原则,适时、适度地接纳个人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外交部法律顾问倪征(日奥)教授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的法官的喜讯,在国内外引起了普遍重视和热烈反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写了贺信,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指出,他是“自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国际法院中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法官”.中国国际法法学会会长宦乡为他举行庆贺招待会.倪教授的新知旧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非合作的加深,中国有大量的资产和人员位于非洲,并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安全风险。当前,保护中国在非人员和财产的重要性已成为公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谁来保护、如何保护等问题。国家保护在非海外利益需要处理国籍国、国民与东道国等多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其行动受到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约束,而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实践又反过来为改进国内法、国际法提供了素材。笔者选取了过去几年在新闻媒体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若干案例,对  相似文献   

8.
“观物取象”的方式和观念,影响了中国自彩陶装饰艺术以来的所有造型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的基本创作原则和理念,其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依“观物”获得形式——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研磨获得概括的艺术形象;二是通过“观物”所取之象——艺术形象来传达其精神内涵凸现其象征性。对该论点的剖析和总结对于今天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产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他的系统改革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弘扬,他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0.
超拔人的境界以建立理想人格是冯友兰新理学的核心与归宿,并以之主张;真学问必须“从人下手”,为人提供凡中作圣的理性工具;必须摆脱传统唯物唯心的纠缠,在观念上达到“一片空灵”,以抓住人之本、根;必须能让人“以心观真际”,对人生得到最高的觉解,从而“引人入圣”;必须通过转识成智之法以点化众生而成圣成贤。在评析冯友兰人学思想的基础上,当代中国人学体系的建构,应着眼于从实践活动或现实生活入手,着眼于对中国传统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应用,着眼于在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实现实践人本学、传统人学观与西方当代人学观的三家互动,会通与对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G.Leech所提出的礼貌原则为起点,从文化角度出发,阐释了Leech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礼貌原则未必适合用于衡量中国文化中人们的礼貌言语行为,因为中国人的“礼貌”是与传统的“礼”制紧密相连的,是一种上尊下卑、维护社会等级差序的礼貌原则,而西方人的“礼貌”则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由于有这种根深蒂固且性质迥异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持不同的面子观,从而也选择了不同的礼貌准则来维护“面子”。  相似文献   

12.
以“天人调谐”、“天人合一”为实质和核心的中国传统科学观,朴素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在对事物的观察、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统一性;要求科学活动注重人伦,强调“人和”,严明纪律,崇尚集体协作;尤为强调科技发明和科学成果要“经世致用”,以实用为最高准则。这种科学观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表现出中国传统科学观的独特品格,不仅曾引导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向世界,指导中国近代科技走出低谷,而且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整体化、社会化趋势相一致,能够成为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和平崛起论”对国际法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国际法和平思想的延续和贯彻,是对传统国际法律生态的纠偏和改良,是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在国际法领域的新的实践方向,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法上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以“澄怀观道”、“含道映物”来体现其美学思想,这就把艺术引向一个从形似到传神,从浓色艳彩到水墨玄色,从技术积累到精神修养的体道过程。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由“人”及“道”,最终达到“一”的心路历程。文章从形式、风格及修养三方面入手,对这一过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的文学”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大中心理论之一,周作人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将“人”定义为“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性等于“神性 兽性”;他的人道主义就是代表“神性”的博爱型人道主义与出于“兽性”的个人主义的结合,人道主义文学是“人”的文学”。由于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加以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坚持自由与宽容;随着他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对古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向往,周作人倡导生活艺术化,其文学观也随之更突出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是身兼启蒙者与文学家的周作人在特定时空里融合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比较,一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观,从而说明:以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它不仅在习惯国际法中得以确认,而且在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文书中都得到重申。应读者要求,这里摘录一些国际法和国际文书中关于“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有关规定和内容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9.
任正红 《世界知识》2014,(20):68-69
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增多,有的外国人来华定居或加入中国国籍,有的中国公民赴国外定居或加入外国国籍。对原内地中国公民而言,如果他们持有美国主管机关颁发的“美国绿卡”或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证明书”,是否意味着他们已丧失中国国籍?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的“领海基线法”,将南中国海部分岛屿划入其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不仅违背了历史事实,而且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菲此举之目的是盗用国际法逞其扩张私欲、转嫁国内矛盾、借“安全”名义攫取海洋资源等。中国应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保持台海稳定和展开外交攻势等策略,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