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满足单片机系统设计中对多个串口的需要,文中使用TI公司MSP430型单片机的捕获/比较模块实现UART功能.文中详细介绍了UART的通信方式,并根据MSP430型单片机捕获/比较模块的特点,设计实现了用软件来模拟UART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用户可以在不增加外部器件的情况下,灵活地为该系列单片机进行多串口扩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配电自动化技术的2种故障检测实现方式,即有通道和无通道的故障检测技术,讨论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根据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了一种故障检测不需要通信系统参与的,基于配电线路故障电压检测的新型FTU装置实现方案。在此方案中,为实现在无后备蓄电池的情况下完成故障电压检测,采用PIC微功耗单片机和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功能的DSP芯片构成双CPU系统.为实现双CPU之间的数据交换,首次采用DSP芯片的普通I/O口来模拟串口(UART),从而实现与PIC单片机之间的异步串行通信.此新型FTU装置通过了静态和动态模拟实验及其它相关测试,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邓惠文  全威  蒋雪峰 《科技信息》2010,(20):I0136-I0137
为了克服RS-232只能进行距离不超过15m的数据传送的缺点,实现PC机和80C51之间的远距离数据传送,本文利用了KS-485标准来实现远距离数据通信.详述了通过电平转换芯片1-7520实现KS-232到KS-485的电平转换,利用H485芯片将R5485电平转换为TTL电平,同时讲述了在VB环境下,PC机利用MSComm通信控件与80C51之间实现RS-485异步串行口通信,并给出了实现通信的硬件设计和单片机软件设计的流程图以及端口的一些简单配制.  相似文献   

4.
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改进及数据通信容错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单片机数据通信网络物理结构进行改进,实现多机自主通信.以单片机串行口为基础,实现数据通信的容错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TIMER的捕获比较功能模拟MSP430 UART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MSP43014X系列单片机,利用片内的定时器TIMER—A的捕获比较功能,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来实现UART的功能,扩展了串行通信的接口,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该系统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从数据的采集、控制信号输出、与上位机的通信到数据的显示全部采用串行接口器件,芯片的控制信号易于用光电耦合器隔离,并可用单片机串行口或用通用I/O口线来模拟SPI总线工作时序,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与各外围器件的通信功能,从而降低了布线密度,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对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予以详细介绍,并给出了部分软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普遍采用的 MCS5 1和 PIC系列单片机通常只有一个 (或没有 ) UART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在应用系统中若需要多个串行接口 (例如在多机通信系统中 ,主机既要和从机通信又要和终端通信 )的情况下 ,通常的方法是扩展一片 82 5 1或 82 5 0通用同步 /异步接收发送芯片(USART) ,需额外占用单片机 I/ O资源。本文介绍一种用单片机普通 I/ O口实现串行通信的方法 ,可在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中实现与两个以上串行接口设备的多机通信。1.串行接口的基本通信方式。串行接口的有异步和同步两种基本通信方式。异步通信采用异步传送格式 ,数据发…  相似文献   

8.
MCS-51单片机和PC机间的串口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艳  顾桓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8):1786-1789
概述了PC机与单片机间进行串行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介绍了PC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并详述了在Visual C++环境下上位机利用MSComm通信控件与单片机之间进行RS232异步串行口通信的实现,给出了实现通信的硬件设计、串行口属性的初始化、与下位机进行通信的控制代码以及下位机的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9.
利用8031单片机数据存储器扩展技术及串行口扩展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及传输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异步串行口扩展方案。该方案采用纯软件的办法利用单片机等一类微控制器的一个外部中断源和一个(或两个)I/O引脚,成功地扩展了一个异步串行口,满足了很多实际应用对串行通信口扩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TMS320C6711在通信接口控制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TL16C550C实现TMS320C6711的异步串行通信的新方案。该方案采用一片可编程的自动流量控制专用车行异步接口芯片(TL16C550C)来扩展TMS320C6711的串行异步接口,结合简单的寄存器配置程序来实现TMS320C6711的高速异步串行通信。同时,给出应用电路实例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UART)广泛应用在星载仪器单机内部通信。针对复杂的空间电磁环境,电路受宇宙射线、单粒子影响较大的特点,研究了面向空间环境应用的UART电路设计方法。该方法在硬件上,使用抗辐照反熔丝型FPGA和军品级的通信接口芯片,实现UART通讯的总线拓扑连接结构。软件上,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串口通信协议,结合三模冗余串行TMR、并行TMR技术、数字滤波技术,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给出了UART收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实现框图,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FPGA的通用异步收发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通用异步收发机(UART)异步串行通信原理,介绍了实现UART异步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及各部分硬件模块,同时还介绍了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来开发UART通信接口电路模块的方法.研究基于Verilog语言,结合有限状态机的设计方法来实现UART,将其核心功能集成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使其整体设计紧凑、小巧,实现的UART功能稳定、可靠;同时,与其他设计方法相比较,利用有限状态机的方法具有结构模式直观简单,设计流程短,程序层次分明,易综合,可靠性高等优点,这种方法必将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在Windows下开发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进行底层操作的高效的中断方式的串口通讯.分析了虚拟驱动程序,可编程中断控制器,虚拟化中断的方法;例举了UART芯片8250的工作原理来分析串口通讯编程;讨论了WIN32应用程序和VxD间的通讯,给出了VxD的内部组成.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下串口通讯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5.
商丹  高永清  陈义平 《应用科技》2004,31(5):31-33,50
为解决TMS320C6000系列DSPs的异步串行通信能力,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利用多通道缓冲串行接口(McBSPs)与专用串行异步收发器来扩展异步串行接口.其硬件电路及软件编程简单、方便,可节省程序代码空间和CPU运行时间,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串行总线接口标准.通过对应用系统的配置,可支持多种速率和多种方式的SPI,可以方便地用于各种不同的SPI设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基础软件研究的兴起,开源实时系统 uTenux 开始逐渐应用于控制领域。基于 Ateml 控制芯片 ATSAM3X4E 的特点,以芯片时钟和 UART 接口为主,介绍了 uTenux 系统的移植要点。通过消息通信机制对移植后的实时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移植后的 uTenux 系统可在 ATSAM3X4E 芯片上连续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异步串行通信芯片SC16C550和USB-UART转换芯片FT232BM的功能、结构特点和内部寄存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通信系统的硬件电路,针对一类应用于运动控制的DSP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较低且数据流零散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LISB-UART转换方式实现该类DSP系统与PC机USB通信的方案.这种方案不但满足了LISB通信方便快捷的特点.而且继承了传统UART通信占用系统资源少、通信固件开发简单的优势.设计了通信系统程序流程图,选用ADSP-21992为目标DSP,介绍了其代码开发平台VisualDSP 3.5及其相关调试工具,并根据流程图简述了DSP内的程序代码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最后说明了PC机上相关驱程的开发步骤和重要函数。  相似文献   

18.
为节省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升级工作的时间和成本,设计了一种利用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 替代传统JTAG( Joint Test Action Group) 方式升级的FPGA 程序方法,该设计 主要由Xilinx FPGA、UART 芯片、Flash 芯片和串口连接线等组成。通过将MicroBlaze 处理器、ICAP( Internal Configuration Access Port)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核及UART 控制模块等集成在FPGA 芯片中实现可编程片上 系统的搭建。同时采用MultiBoot 双镜像技术,实现了即使在更新失败的情况下,依旧可加载备份镜像保证系 统正常工作,以此保证设计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此设计可以替代传统FPGA 升级方法,节省升级工作的 时间和成本。本设计具有更新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稳定性高等优点,且可用于FPGA 远程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