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暗之心》自发表以来,文学批评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小说的艺术成就,小说的象征意义以及从历史,心理,性别和文化的角度探寻小说深刻的内涵.但批评家主要研究马洛和库尔兹两个核心人物从而忽略了其他人物的言行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内涵.本文运用雷蒙德·威廉姆斯情感结构理论,从小说人物的言行不一入手,分析小说在雄浑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黑暗之心》自发表以来,文学批评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小说的艺术成就,小说的象征意义以及从历史,心理,性别和文化的角度探寻小说深刻的内涵。但批评家主要研究马洛和库尔兹两个核心人物从而忽略了其他人物的言行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内涵。本文运用雷蒙德·威廉姆斯情感结构理论,从小说人物的言行不一入手,分析小说在雄浑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4.
5.
《聊斋志异》死亡叙事的价值追求与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聊斋志异》中痴男怨女自由出入阴阳两界的艺术设计,不仅完成了叙事时间的巧妙对接,而且突破了叙事空间的限制。痴男怨女们为血脉亲情、为肝胆友情、为痴缠爱情、为人格尊严而生死的价值追求,不仅消解了面对死亡的恐惧,而且建构了选择死亡的愉悦。作者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摆脱现实羁绊、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理想的死亡叙事,寄托了作者通过生死考验实现人新生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艺术结构是戏曲叙事美学的重要范畴,戏曲作品的结构精当与否,是直接影响作品审美价值的关键。《桃花扇》叙事结构的成功向来为人所激赏,是该剧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桃花扇》叙事艺术结构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杂而不越"的整体美、"草蛇灰线"的谨严美和"不奇而奇"的曲折美。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在其小说《黑暗的心脏》中,揭露了帝国主义理想的真实面目:其打着的博爱和传道口号只不过是为疯狂的恋物主义和殖民压榨所作的掩饰而已。笔者认为康拉德的刚果之旅使他深刻地领悟了帝国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意识转变,《黑暗的心脏》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帝国主义建设者起初满腹理想却最终在这片原始土地丧失信念,讽刺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脏》与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琼斯皇》尽管创作时代不同、两位作家所处地域不同,作品体裁与创作方法也迥然有异,但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互通之处与契合点。两位作者在其各自作品中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并对西方文明进程中黑暗与丑陋进行了无情揭露。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悲剧主人公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殉情而死的曲折情感经历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加以实施并蕴藉着关爱"至情"的体认着浪漫主义特质的叙事表征.可以说,汤显祖以神奇笔触演绎的人鬼之恋、起死回生、神异梦幻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人生伤痛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对生命挚爱的某种执著求索,从而使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选择死亡是理想爱情被愚弄的绝望、人格尊严被亵渎的哀凉、社会信任被涤荡的反抗。杜十娘死亡叙事的情节建构让读者产生怜悯与悲伤、愤懑与惋惜、赞赏与批判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牡丹亭》悲剧主人公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殉情而死的曲折情感经历,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加以实施并蕴藉着关爱"至情",体认着浪漫主义特质的叙事表征。可以说,汤显祖以神奇笔触演绎的人鬼之恋、起死回生、神异梦幻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人生伤痛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对生命挚爱的某种执著求索,从而使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2.
元代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歌颂型”喜剧,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该剧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表现在李逵形象的塑造是作家的一种新发现、新创造,提供的是一个与众不同而又似曾相识的审美对象。李逵具有主观性、热心肠、同情心、急性子等性格特征,疾恶如仇与天真烂漫矛盾地、喜剧性地统一在一起,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从李逵形象、结构艺术、曲白曲调、喜剧性格等方面探讨了构成《李逵负荆)独特审美价值的诸种因素,肯定了作家的审美贡献。  相似文献   

13.
集中从清初吏治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二个方面描述分析了《聊斋志异》对清初政治黑暗的批判。并通过与之以前以后的小说家对比,分析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集中从清初吏治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二个方面描述分析了《聊斋志异》对清初政治黑暗的批判,并通过与之以前以后的小说家对比,分析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经》审美价值探讨是一个值的开拓的研究领域。在《诗经》中,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审美智慧,美善统一是《诗经》审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悲剧的本质精髓出发探讨《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认为《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审美客体(文本)呈现出来的窦娥所追求的以孝道与贞节为主要内涵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窦娥冤》悲剧审美价值的客观方面;二是由审美主体(观众或读者)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来的痛苦情感和愉悦情感,这是《窦娥冤》悲剧审美价值的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17.
《黑暗的心脏》中的空心人形象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光明和黑暗的张力凸显了精神麻木和灵魂疯狂。殖民者的空心状态不仅显示了人的生存困境,而且证明了西方文明的深层危机。康拉德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使他率先走进了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行列。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的叙事模式是以空间维度为核心的地理叙事,其形成与作者刘鹗的经历有着内在关联。小说中的地理环境描写与人物、事件相统一,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按照地名标示的范围大小,《老残游记》可以分为宏观地理空间和微观地理空间。地理空间的呈现与转换,与故事的发生和情节发展以及叙事的真实合理等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贯穿全文的地理叙事脉络。  相似文献   

19.
《黑暗的心》和《年轻的古德曼·布朗》分别是英美文学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这两部由不同国籍的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尽管叙述方式不同,却有着相同的以旅程模式为中心的情节结构,相同的二元对立式意象、象征结构,都以历史、宗教和神话为基础建立起相同的题材结构,最终可归结出相同的主题模式。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由于人的觉醒及文的自觉,在向内与向外两个维度,文人们实现了对自我人生及山水自然的诗意的发现,诗性的内涵在魏晋重文的背景下表现为诗性的表达,在笔记类著作《世说新语》中表现为叙事的诗性。从语言、叙事和结构三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